□ 文/陈华建
化解质量管理中的矛盾
□ 文/陈华建
正确认识质量管理中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方能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高,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质量管理中处于统帅地位的矛盾是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其主要矛盾存在于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和环节中,集中表现在质量体系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矛盾运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又包含着丰富的管理内容,主要表现质量与效益的关系问题,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的关系问题,技术与质量的关系问题。
十八大提出了“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本文试图运用矛盾管理思想分析质量管理中的矛盾关系,正确认识质量管理中的矛盾关系,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分析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树立正确的质量效益观。质量效益观要求对效益的理解不能只片面停留于经济效益上,用简单的投入与产出比来评价效益是从纯经济角度看待问题。实际上,企业产品能在市场出售不仅是因为产品的价值,同时也是因为它具有应用生产的被使用价值,企业只有正确处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找到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才能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树立正确的经济效益质量观。任何质量的保持和提高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这种由于质量保持和提升而引起的成本叫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预防成本和检验控制成本,即预防质量缺陷和故障及产品评价;第二,故障成本是由于企业为补偿质量故障而产生的损失所付出的费用。从以上成本形成环节看,预防是在前还是在后直接影响以后故障成本的高低,适当提高预防的费用,能带来评价成本和故障成本的大幅度节约,作为企业应该把预防质量的工作作为重点环节。
树立正确的经济效益质量观,就是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经济效益和质量的关系,真正认识到“只有提高质量才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可靠途径”,真正地从行动上落实质量预防性工作。
处理好这种关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员工的质与量;二是建立起强质量文化;三是工作本身的设计。
(一)员工的质和量要不断优化,质的方面表现为员工素质的水平,量的方面表现为员工的数量和规模
目前,油田劳动力总体上说“量的需求基本满足,质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量的满足也仅仅表现在不要求质的情况下,质的满足也仅限于不平衡发展的前提下。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具有的劳动力量的规模,并不是具有一定
质的要求的规模性量,也不是具有特定质的配比要求的结构性量,质的满足无论是对于一般性的要求,还是对于结构性要求都有差距。由于两方面都在各种层次上存在不匹配问题,无论是质与量都将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油宣/图
(二)强质量文化
强质量文化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一种先进思想和精神境界。质量文化对于企业意味着提高企业员工,尤其是领导及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将这种文化渗透于企业员工的思想中,形成提高工作质量的思想约束,将提高工作质量变成员工自觉的行为准则。
质量文化不仅是一种企业的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确定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并认识质量的战略作用,使全民树立鲜明的质量意识,为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努力。
(三)工作设计的合理性,它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
要对工作组成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起来把工作结合成一个秩序、程序,统筹考虑。工作设计的合理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岗位工作内容设计;二是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岗位工作内容设计实际上是岗位工作职责的进一步清晰化和责任化,其核心是清晰准确。岗位工作流程设计是对管理边界进行界定,对管理程序控制优化,对管理责任进行闭合。比如,对于以销售为核心的企业,要以商品进出流转为中心,从出厂、入库、建账、出库、提货、销售、回款、现金等各个环节建立程序化流转控制管理体系;对于以生产为核心的企业,要以产品质量控制为中心,从设计、审图(单)、下料、加工、焊接、组装、喷涂、质检、放行等各个环节建立程序化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于生产管理部门,要以现场安全和规范化操作为核心,从人员机具协调、材料需求满足、生产指令下达、安全防范准备、设备运行检查、操作规范要求、设备运行监测等各个环节建立程序化指挥协调管理体系;对于经营管理部门,要从计划报批、采购审查、合同签订、货款支出、发票开具、资金支出、销售核查、回款结算、资金流转等各个环节建立程序化财务管控管理体系。
技术对企业的影响往往是较全面的,就产品而言技术不仅影响到产品质的方面,同时也影响产品量的方面。一项新技术能为企业开创新的市场,新的经营领域。生产过程中技术的变革使企业生产量的方面走向规模化经营,同时也使产品质量的各个方面得以提高。
技术对质量的影响,一是通过生产手段,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技术提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二是通过工作质量的影响,以工作质量的提高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技术手段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的质量,先进的仪器可以使产品的质量控制更加有效,技术设备性能的稳定性使产品的质量更加稳定。
技术对工作质量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善人机关系和提高企业技术基础来实现。一种先进机器的使用使人的工作更加简单化了,这种简单化使人的工作受情绪因素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少了。技术基础性工作主要是标准化、计量和技术信息工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与用户的距离变近了,企业能方便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对产品质量的意见,这就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及时的反馈,不断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全社会质量意识提高。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青海油田诚信服务公司
质量
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技术提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