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考改革难题之道

2014-02-03 19:39王昆霞姚春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4年12期
关键词:素质机构改革

王昆霞 姚春艳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终于正式颁布了。教育部随即召开记者招待会,对《意见》精神进行解读。解读中,教育部领导明确指出,改革后的高考录取将以“统一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为两个依据,综合素质为一个参考”,并且文件中给出的时间节点是“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各省(区、市)制订综合素质评价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这意味着,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今后将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位。高考作为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将综合素质纳入其中,无疑是推进高中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一系列的难题。这些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各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不统一,导致各地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含义不同。

迄今为止,我国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概念的界定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这就导致各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也不统一。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到底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各地依据的文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二是2013年颁发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2002年的文件中指出要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共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2013年给出的指标框架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又提出了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四個方面16个关键指标。较之2002年给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2013年给出的指标框架中增加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潜能发展、情绪行为调控等新的评价内容。由于两个文件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上的不一致,导致各地在制订本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时,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查考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和吉林这些省市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发现,一方面这些省市综合素质评价一级指标就存在差异,例如上海市是以德、智、体、美作为一级评价指标,但并未包括公民素养和交流与合作;重庆、北京和吉林省的一级指标则基本参考了2002年教育部文件中规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广州市则采用了2013年教育部文件中的指标框架;另一方面,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或者评价要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同样考察公民素养,重庆市的评价要点包括公民意识和公民技能;北京市则评价公民意识、公民态度和公民行为。

各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不统一,意味着各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所代表的含义不完全一致,这些结果又不能相互等值转换,势必导致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也必然要动用多把“尺子”,增加了高校的操作负担。这种负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面临高校将放弃综合素质的“参考作用”这一结果,从而导致高考改革的良好意愿无法有效落实。

第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不强,导致其可被参考使用的价值降低。

我国当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基本都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虽然评价主体多元,包括学生本人、家长、教师、同学等,但在面对高考时,立场基本都是一致的,难免会产生为了照顾彼此的面子而导致千人一面、个个优秀的评价结果。这种没有外部监督和制约的、自说自话的评价方式公信度不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评价操作模式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因此,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

真实可靠,也是这次高考改革要重点加强的工作。

第三,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难度较大,导致评价结果的信度得不到有效保证。

同纸笔测试相比,综合素质的评价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更为复杂多样。除了可以采用纸笔测试外,行为观察、行为核准、作品评估等都是综合素质评价中不可或缺的方法。这些方法一般采取评价人员按标准评分的方式进行。为了保证评价的信度,一方面对评价人员的专业性有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对评价人员的数量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至少两名以上评价人员同时工作,前者需要对评价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后者则涉及到评价时可使用的人力资源问题。目前在我国,这两者基本上都无法保证,从而导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信度不高,可参考的价值也因此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我国高考要想将综合素质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仅有良好的意愿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要考虑统一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测量标准,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评价制度,培训专业人员以及制定简便易行的操作流程等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若不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仅凭政府或者学校自身的力量,恐怕将成为“镜中月,水中花”。

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第三方评价机构到底具备哪些优势?

首先,第三方评价机构是专门的研究机构,拥有大量的专业人员及技术手段,可以基于对我国关于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研究,国内、国外综合素质评价现状的梳理和分析,建立起适合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相对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以及测量标准;其次,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可以使综合素质的评价以更为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开展,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信度;其三,通过设计简便易行的评分标准、操作流程以及评价工具以及对评价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使综合素质评价既可以简单易行,又能保证信度。此外,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综合素质成绩报告的设计能力等,都是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所具备的优势,而且这一优势是任何一个教学单位和政府部门难以企及的。

考察其他国家的做法时发现,美国就是由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供高校招生时参考。这些机构除具体实施评价工作外,在制订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流程等方面也较有权威性。除美国外,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其他教育发达国家通过第三方进行教育评价均已发展得比较成熟。我国第三方教育评价还处于初创阶段,第三方评价机构也尚未充分发挥其客观、公正、独立、专业的优势。为了能将其优势效能发挥出来,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政府转换职能,由评价的直接实施方转变为管理和监督方,把部分职能剥离出来,放手让第三方评价机构去做,确保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独立性,并为其提供发展空间和支持。同时建立配套的制度和监督管理措施,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以引导,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建立市场竞争环境,通过招标、评标、公示、谈判等一系列市场化程序,让第三方评价机构以自身的专业实力,依据市场竞争规则,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使胜出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一定是专业强、信誉好、服务优的机构,这样可以确保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可信、可靠、可用、易获取。

这次高考改革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参考范围,标志着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迈出的重大转变。然而,如教育部领导所说,“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改革。”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这次改革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与各方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优势,可以担当高考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重任,促使我国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国际接轨,推进我国教育评价与考试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素质机构改革
改革之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改革备忘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改革创新(二)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