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希望”探究

2014-02-03 05:12王娜娜
文教资料 2014年29期
关键词:典狱长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

王娜娜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希望”探究

王娜娜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肖申克的救赎》围绕“希望”这一主题,通过具体情节和人物展现出失望中蕴藏希望,希望中坚守希望和希望最终导向自由,“希望”也正是这部影片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

《肖申克的救赎》 希望 自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该片获得奥斯卡提名奖等诸多奖项,并且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不可磨灭的经典。影片透过鲨堡监狱这一主要场所展现了安迪、瑞德、老布、典狱长等不同的人物,塑造了安迪——一个始终怀有“希望”的资深银行家。他被冤进入监狱,看似文弱的他在监狱为狱友赢得啤酒,不断写信获得政府资金和一些旧书籍办图书馆,用自己禁闭的代价公放音乐换来监狱中所有人的短暂的灵魂自由,帮助狱友学习知识获得学位,十九年坚持不懈的挖逃出去的通道并成功逃离……安迪自始至终始终满怀希望,不仅用希望温暖了自己,更用希望温暖了身边的人,影片涵盖全篇的主题便是“希望”。

一、希望的含义

《圣经·新约》中说:“如今长存有信、有望、有爱。”托尔斯泰认为:“人靠什么生活?不是面包,不是牛奶,而是爱。”罗素认为“信”是:“勿怯弱沮丧,须坚毅刚勇,弗论奔向何处,上帝与汝同在。”布洛赫《希望的原理》中提到:“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处,我们走向何方?我们期待什么,什么东西在迎接我们?”——这就是希望。关于“希望”,有如下解释:

(1)仰望;瞻望。《周髀算经》卷下云:“立八尺表,以绳繫表颠,希望北极中大星。”(2)谓揣测别人的意图而加以迎合。《后汉书·李固传》云:“初,顺帝时所除官,多不以次,及固在事,奏免百餘人。此等既怨,又希望冀旨,遂共作飞章虚诬固罪。”(3)盼着出现某种情况或达到某种目的。《后汉书·班固传》云:“[匈奴]徒以畏汉威灵,逼惮南虏,故希望报命,以安其离叛。”(4)欲望。《宋书·殷孝祖传》云:“国乱朝危,宜立长主……而羣小相煽,构造无端,贪利幼弱,竞怀希望。”(5)指美好的愿望或理想。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随感录》云:“波兰,印度,文籍较多,中国人说起他的也最多;我也留心最早,却很替他们抱着希望。”(6)指愿望或理想所寄托的对象。鲁迅《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指出:“它还年青,它还存在,希望正在将来。”

《肖申克的救赎》是通过安迪的口这样阐释“希望”的:“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你。”影片中所阐释的“希望”应是指“美好的愿望或理想”。

二、失望中蕴藏希望

影片中共出现三次瑞德申请假释的情景,分别是瑞德入狱20年、30年和40年。前两次瑞德表现紧张,说话小心,强调自己已经洗心革面,不会危害社会,但是结果都是拒绝假释,充满希望又不断失望。值得强调的是瑞德在影片中的第三次申请假释,他似乎已经不对狱方抱有希望,如在问到他是否改过自新时他说:“改过自新?我不懂是什么意思”,“它对我只是虚词,是政客发明的词儿,使你们穿西装打领带的有活干”,“改过自新?狗屁不通的词,你盖章吧,别浪费我的时间,告诉你一句实话,我不在乎。”瑞德似乎表现出了一种对假释不抱希望的无所谓态度,但是这正可以理解为他是怀有希望的一种表现。因为前两次他满怀希望,热切地希望能得到假释出狱,但是结果都是被拒绝,这让他很失望,所以第三次他把自己的心包裹了起来,不想再受到伤害,他说完这一席话接下来的环节就是狱方盖章了,瑞德此时双手抱在胸前,深深的咽了一下口水,眼睛看向别处,这一些列的举动正说明了他的紧张,他在内心很渴求能够走出监狱的大门,也就是尽管在狱中呆了40年,可能有一些被“体制化”了,而且通过前几次的事实证明核准假释几乎不太可能,但是这些都没有磨灭他走出监狱,获得自由的希望。而这次的结果正是瑞德希望之中也有些意料之外,他被核准假释了,他的埋在心底的希望成了事实。

此外,安迪在这19年的时间里不断地经历了失望,比如安迪从托米那里得知杀害自己妻子和妻子情夫的罪犯时去请求典狱长同意他准许案件重新审理,自己会因此而无罪释放,但是典狱长为了安迪能继续替他洗钱而杀害了能为安迪作证的汤米,并威胁安迪继续为他服务。虽然典狱长的作为使得安迪很为失望,但是他并没有在这种失望中沉沦下去,而是坚守心底的那份希望,很快振作起来,并最终逃出监狱,洗刷自己的冤屈,获得自由并将典狱长等人绳之以法。

三、希望中坚守希望

影片中塑造的安迪虽是被冤杀人而入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就此沉沦,而是在狱中不断的坚守希望。正因为安迪强烈的心底的希望使得他被三姐妹折磨两年却仍旧没有倒下,直到三姐妹不能与之对抗,此为其一。其二,安迪在外出的劳动中用自己的熟练的银行业务去帮助警备队长海利逃税,作为交换的条件在劳动结束时要海利请“同事”每人三瓶啤酒。在那个结束了“工作”的午后,阳光照射肩头,大家感觉像是在修缮自家的屋顶,喝着冰凉的啤酒,享受了片刻的自由。其三,安迪自从可以帮助海利等人逃税后便获得了在图书馆工作的机会。他因此积极的建设图书馆,坚持不懈六年每周一封信给政府机构,终于获得了200美元的购书款和大量的旧书籍,而后更是每周两封信的连续写下去,最终获得了每年500美元的购书款。安迪接洽图书会和慈善团体,用这些钱论斤买入旧书籍,并按科目分类,这个图书馆俨然成为了新英格兰监狱中最好的图书馆,狱友们得以在这所图书馆中享受心灵的自由。其四,安迪在典狱长办公室整理旧书时,发现了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安迪把它播放了出来,并且开启了扩音器。监狱的人,无论是犯人还是在狱中工作的人都伫立倾听,尽管不知道那音乐是什么,但是那片刻的美好使得他们获得了一种灵魂上的自由。虽然安迪付出了独囚两个星期的代价,但是它唤起了没有生气的狱中人的埋在心底的希望和自由,那希望穿越高墙,那自由令人神往。其五,安迪帮助狱中很多人考取学位,汤米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汤米不识字,安迪对汤米从字母教起,经过很多努力,指导汤米最终获得了中学文凭。其六,也是最为重要的,安迪长达19年之久在挖逃生通道,最后终于从所挖的通道中逃离监狱,所凭借的正是他的那份不变的信念和对希望的坚守。

安迪帮助的不仅是自己,更帮助了其他人,他的希望也不仅仅是对自己,更给了其他人以希望。正是安迪的这份对希望的执着和坚守使他把每天在监狱的生活都变得格外有意义。

四、希望导向自由

影片的主题是希望,然而希望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是有指向的,希望最终的指向是自由。失去身体的自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精神的自由,可怕的是从心底丧失对自由的追寻。在狱中放风的操场上,安迪自由的走着,就像是在自家庭院散步,监狱的高墙并没有阻断安迪那颗向往自由的心。在一次外出劳动中,安迪用可能陪上自己性命的危险换得“同事”在劳动后的每人三瓶啤酒,使得大家暂时忘记了自己是被囚禁的犯人,像是一个自由人,自在的修缮自家的屋顶,自由的享用冰凉的啤酒。而安迪持之以恒的希望则是持续19年多挖好逃生通道,可以想见他在这个过程中是有多么艰难。一本圣经书,一把小铁锤,一张巨幅海报加上长达19年的不眠之夜的劳作,安迪硬是凿出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通道,并最终选择了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逃离监狱,重获自由。

如果说希望导向自由,那么没有希望就注定了不会得到自由。就像影片中的老布,他已经在狱中呆了50年,这50年他已经完全被体制化了,他为了能继续留在狱中,一向温和的老布竟也挟持了人质,目的只是为了能留在监狱。出狱以后,老布出现了各种的不适应,50年,他已经不熟悉、不认识了监狱外面的这个世界。坐车时,他双手紧紧抓住扶手,四处张望,神情紧张;走路时,他不知道遵守交通规则,险些被车撞到;工作时,他紧张并且小心翼翼,生怕出错……而老布在监狱中是图书管理员,有身份、有地位,这与他走入社会一无所知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老布感到在这个社会中已经无法适应,甚至无法生存,最终他选择了自杀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为老布惋惜的同时,也不禁感叹希望对于人是有多么重要。

结语

希望导向自由,希望直抵美好。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始终拥有希望的安迪最终获得的是身体和灵魂的双重自由。毫无疑问的是,影片中的安迪无论是救赎自我还是救赎他人,“希望”都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这部影片中所说:“希望是好事,也许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1]王辉际.让我们学会忘记——评《肖申克的救赎》.当代人,2006(5).

[2]彭红兵.自由和希望的象征——浅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评介,2006(24).

[3][德]布洛赫.希望的原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典狱长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
复活(十四)
肖申克的救赎
长颈鹿
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多重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后,安迪的自由之路
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