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宁
公立医院改革对药品销售的影响
吕宁
2014年4月1日,浙江省省级公立医院及杭州市所属医院启动以药品零差率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这是继2011年底在5个县(市)公立医院率先开展改革试点以来的最后一批改革医院。至此,浙江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均执行药品零差率,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所有公立医院卖药不赚钱的省份。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40号)精神,这次省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破除“以药养医”机制;目标是降低药品销售收入在业务总收入中的比例,减少药品支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主要举措是:医院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按实际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由此减少的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进行补偿;医保支付、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等政策同步调整完善。
医疗服务价格按照2012年省级医院药品差价的约90%(理论补偿率)调整,按比例提高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等。调整的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由于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政策性亏损,由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同时,建立“阳光医保监管”平台,规范医疗尤其是医生处方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从改革以来的几个月运营情况看,总体上医院药品收入增长幅度低于业务总收入。根据统计数据,今年二季度(实施改革后)与一季度(未实施改革)相比,省级医院业务总收入增长15.9%,其中药品收入增长4.74%。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今年二季度为39.98%,一季度为44.42%,2012年为47.8%。可以看出,改革后,医院药品收入增长低于业务收入增长,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
从16家省级医院来看,门诊药品收入增长高于门诊人次增长的有4家,低于门诊人次增长的有11家(未比较省口腔医院),其中6家医院的药品收入负增长;住院药品收入增长高于住院人次增长的有3家,低于住院人次增长的有8家,其中4家负增长。这进一步说明,改革后多数医院用药没有出现高速增长。从杭州市医保支付零售药店医保药品金额数据看,今年二季度同比和环比的增长率都上升2个百分点左右。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对医院及流通企业药品业务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尚不明显。中药饮片销量快速上升,利润率高,成为中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医保总额预付、以临床路径为依据的单病种付费等制度的推行,必将促使医院控制成本,减少用药量,把更多价格资源集中到营利更大更快的医疗服务及检查项目上。药品零差率后,药剂科由医院的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医院药品使用的影响,必然会传导到药品销售环节。但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一定时期内,医疗服务及药品消耗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需要调整完善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经营策略。
一是合理布局业务板块,挖掘新的增长点,稳步扩大业务总量。基于对今后社会药品总需求仍然高速增长的判断,药品流通环节总体快速增长可期,药品流通企业的发展空间依然较大。随着医院药品销售增长趋缓,其他途径如零售、网购药品必将出现较大机会。药品流通企业必须重视新业态新业务的挖掘发展。
二是做大做强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提高门店效益。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药品消费模式可以看到,零售药店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要加快发展药品连锁经营,鼓励批零一体化经营。针对当前零售药店规模小、数量多这种小而散的现状,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应该在零售布局上下更大功夫,通过收购兼并,做大做强连锁零售药店。
三是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在改革转型期寻找深度合作的机会。前文中已提到,实施药品零差率后,医院药房从利润中心变为成本中心,寻求合作是必然趋势。医药企业要抓住机遇,通过托管、参股或收购等形式,开展与医院药房的深度合作。
四是适当扩大中药饮片业务,提高高毛利产品占比和企业的整体效益。药品流通企业要顺应国家扶持中医中药及发展健康服务业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适度开发中药业务,提高中药产品的竞争力,进而促进企业业务结构的优化和整体效益的提升。
作者为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