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团南京栖霞区委
区域化:团组织“打包”了
文 / 团南京栖霞区委
社区的一次创业培训,让胡晓有了创业的冲动。当了10年幼儿老师,她的生活一直很平静。2005年9月,胡晓在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办的第一家幼儿园开园,现在已发展到3家,有600多名孩子,89名员工。
“这一切都和社区团组织分不开。”胡晓现在是幕府山庄社区团总支副书记,她的幼儿园是社区“4+1”团建示范点,也是附近几所大学的实习就业基地,还经常有部队官兵来这里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社区“4+1”新型共建模式是指一个社区所在地的一所高校、一家企业、一支部队、一个区级机关与这个社区结对共建,共建单位的共青团工作负责人兼任社区团总支委员,实行“捆绑式”创建。
栖霞区属于南京市城乡接合部,辖区内企业、部队、高校云集,社区内大多数是“农转非”居民,社区团组织力量薄弱。近年来,栖霞区开始整合辖区内团组织,探索社区“4+1”模式,以社区为平台,5家单位共同开展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就业帮扶、SYB创业培训等项目。胡晓就是在创业培训项目的影响下开始创业的。
团栖霞区委书记介绍说,每到年初,各街道、社区团总支就召集共建单位团组织负责人,收集信息,进行项目对接。截至目前,栖霞区已有110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与各大社区形成对接。
过去,团组织以组织系统为主开展工作,相互来往少,想活动的没项目、没对象,有项目的缺人员、没场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京市鼓楼区率先召开了区域团建联席会,推倒单位“围墙”,打破条线限制,改变过去简单的以青年职工、青年农民身份划分工作领域的标准,从地域上按照城市和农村来划分工作区域,实现工作理念从身份化向属地化的转变,推进“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区域化团建。
“推进区域化团建,解决了社区建团率不高,基础薄弱、经费缺乏等问题,开辟了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团南京市委书记说,“区域化团建就是要整合各方资源,找准服务项目,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锁定重点区域,运用社会化手段整合社会资源,优先服务困难群众,团南京市委为区域化整体推进城市共青团工作明确了方向,打造出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共青团品牌项目。
秦淮区红花街道响水桥社区是外来务工青年聚集地,这里的品牌项目是新城市居民子女服务中心。红花街道团工委书记付煜说:“服务外来务工青年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关注他们子女的成长。”
在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带动下,社区青年开始关注自己身边的困难群体,五福家园、摄山新城等社区的青年通过西祠胡同等网站开展了环保公益、青年创业论坛、爱心资助等公益活动,并把团支部设在了网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