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团上海市委
公益项目:两“青”相悦之线
文 / 团上海市委
脱口秀、舞台剧、快闪……原本是紧张激烈的答辩比拼,出乎意料地变身为一场公益项目的创意秀。“青年影响社会”2013年度上海10大青年公益项目评选终审答辩时的惊喜让台下的百人评审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分享,紧接着,微信的朋友圈就被青年公益“刷屏”了。
“一些年轻人看到朋友圈里的分享,觉得这样的公益既有意思也有意义,立刻对我们有了兴趣。加上我们推出了公益机构的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关注。”来参赛答辩的青年社会组织,不少是圈中“红人”,但对于圈外的青年而言,还是有些神秘。好在通过答辩场上精彩地走一遭,立刻收获了大把新朋友。
在民间公益蓬勃发展的数年来,青年社会组织对青年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团组织也开始孜孜不倦地担任起“红娘”角色,给场地、搭平台、整资源,只为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能够两“青”相悦,从自益、互益、到公益。
2013年5月,5000多名志愿者组成了1131支“青年风尚小队”,抱着康乃馨走上大街小巷,为需要帮助的困难孩子们全程劝募。劝募的分分秒秒,也给了青年社会组织向社会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青年在路上与之一个眼神交汇,一个驻足,一段对话,就促成了这样一段“友情”的建立。公益、环保、车友、户外运动、传统文化、动漫、街舞、交友……各种活跃的青年社会组织,服务内容涵盖了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让不少青年人感慨“相见恨晚”。
从2005年起,团上海市委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上海青年风尚节”,而在团市委所有大型活动中,上海青年风尚节是青年参与度最高,社会传播面最广的活动。9年来,参与社会组织超过600家,参与展示的青年超过1万人,参观活动的市民超过60万人次。有了青年风尚节这个平台,社会开始关注、认可这些社会组织,特别是一些在公众视野中若隐若现,但正为社会建设默默奉献的青年组织,有机会结交到更多的青年朋友。
在团组织的助推之下,青年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参与度、影响力、实效性等方面都获得了提升。通过以社会动员的方式,开展了诸多民间性、时尚化的公共服务项目,产生了独特影响,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也成为了良性互动的好伙伴。
成为伙伴的不仅仅是两“青”,团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同样渐渐地变成了一种伙伴式的互动。无论是理念、组织、还是资源,都开始互动起来,而项目的互动无疑是最显眼的。“左行右立”、“小志在行动”、“圆梦接力看世博”……上海各级团组织和团市委一起,发挥资金、资源、场地、社会评价等方面的优势,青年社会组织发挥创意、工作队伍、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出越来越多由青年社会组织创意实施、基层团组织推广铺开的服务项目。
此外,还有人员的互动。团市委已将青年社会组织优秀人才纳入团市委和有关部门联合实施的上海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争取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与此同时,团市委正在实施的社团领袖助推计划,向青联以及评比活动推荐社团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