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团重庆市委
“市民学校”:社区共建之桥
文 / 团重庆市委
2013年,重庆经历了最热的夏天。40多度的高温断断续续持续了3个月,这样的酷暑却更加拉近了共青团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在团重庆市委的支持和引导下,2013年7月,社会公益组织重庆青年助学志愿者协会通过共青团市民学校面向社区居民召集了百名志愿者,通过徒步三峡的方式,步行150公里,沿途给百余户家庭拍下了许多人人生中的第一张全家福,播放了24场电影,收集到近百户需要帮助家庭的资料。
与此同时,将这些山区家庭的心愿汇集起来,再通过共青团市民学校这一平台进行传播,构成了“益心益易 闲置物品循环使用计划”,将在共青团市民学校收集到的社区居民闲置物品送到山区需要的人手中。
目前,这一活动已经在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沙坪坝区、璧山县等13个区县同时开展,共272个社区参与,收集废旧手机1439部、衣物约18.3万件、书籍9023册、文具2597件。收集到的物资经过消毒杀菌,向贫困山区和芦山地震灾区学校、学生进行捐赠,共捐赠书籍8600册、文具575件、衣物5058件。
自2011年8月起,团重庆市委在城镇社区开办“共青团市民学校”,积极倡导“志愿者到社区去、志愿者从社区来”的时代新风,动员志愿者就近就便深入社区为青少年做好事、从而影响带动社区青少年争当志愿者为社会做好事,打造重庆共青团引导和服务青少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基层工作阵地和综合性平台。
动员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合作推进共青团市民学校建设,引导公益性社会组织成为共青团市民学校建设的骨干力量,带动更多的公益人士加入,共同推进市民学校发展,是团重庆市委联系社会组织的有益探索。在共青团的号召下,文化、教育、关爱、环保等各个方面的一批公益社会组织纷纷加入到社区共建之中。
对于家里有孩子读小学的家长来说,从下午4点钟开始,就要担心一个问题,家里人把放学回家的孩子接到了吗?孩子在家里又在干什么?
共青团市民学校将社区里各类兴趣性组织发动联合起来,组建社区红帽子志愿服务队,成立“四点半课堂”,放学后志愿者把孩子们从学校接过来做游戏、唱歌、跳舞,家长们特别欢迎。
“共青团市民学校”俨然成为了联合社区各类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为社区居民搭建了志愿服务平台,也提供了交流渠道。
李书芬是重庆民心佳园公租房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敬老助残小组的成员,工作之余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看望社区的空巢老人、残疾人,帮他们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她说:“住在其他小区的朋友听说我们社区有这样的组织都很羡慕呢。”
搭建平台给社会组织以成长空间也是团重庆市委的着力点。作为环境方面的社会组织——重庆市环境保护中心,需要到各个社区进行环境监测,团重庆市委就通过共青团市民学校,搭建了其进入社区的平台。有了工作成绩,在团市委支持下,重庆市环境保护中心负责人参加了澳门访问团,并为成带队队长,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