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江 程玉花 任德云 孟凡进
(1山东省青州市畜牧局,山东青州 262500;2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3山东省寿光市畜牧局,山东寿光 262700)
标准化养猪的技术关键和创新 (一)
刘玉江1程玉花1任德云2孟凡进3
(1山东省青州市畜牧局,山东青州 262500;2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3山东省寿光市畜牧局,山东寿光 262700)
标准化养猪生产是一个体系、一项工程,标准化养猪场必须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套、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大型养猪企业自主性强、业务范围广,应该建立起本企业的养猪标准化体系 (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并由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监管。中小规模猪场生产单一、分布分散,应该按照 “准入制”原则,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逐步达到标准化养猪的 “七化”标准,即猪种良种化、环境设施化、营养科学化、防疫制度化、管理程序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政府监管过程化。
标准化;养猪;技术;关键
目前,我国养猪正处于由传统养猪向规模化养猪转变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散养农户,还是规模猪场,也无论是多年苦心经营的传统猪场,还是近年来“见猎心喜”的新晋猪场,无一例外都要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洗礼。如何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保证生猪产品安全、防控愈见复杂的疫病、应对生猪产品的市场波动、解决低水平小规模饲养带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不仅仅是能否保证畜产品有效供给、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决定了现代养猪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转变养猪的生产模式,与时俱进地推行现代养猪生产模式——标准化养猪。
我们欣喜地看到,养猪标准化已经在许多地区和企业的养猪生产过程中有所体现,如猪种良种化的推广,整体提高了猪肉的产量和质量;饲养方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变了落后的养殖方式,降低了养猪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劳动效率;疫病防治过程对药物残留控制的标准化,提高了生猪产品的安全性等。这说明标准化养猪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但是,养猪标准化既不是一个叫起来响亮的口号,也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过程,标准化养猪生产是一个体系、一项工程,标准化养猪场必须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套、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当然,这些标准和规定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并要随着不同时期的生产要求、市场要求和社会要求不断地进行修订。故标准化养猪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因地制宜。
大型养猪企业自主性强、业务范围广,应该建立起本企业的养猪标准化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并由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监管。中小规模猪场生产单一、分布分散,应该按照“准入制”原则,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逐步达到标准化养猪的“七化”标准,即猪种良种化、环境设施化、营养科学化、防疫制度化、管理程序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政府监管过程化。其中,猪种良种化即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高产、优质、高效的优良猪种,要求血统来源清楚、卫生检疫合格;环境设施化即因地制宜地选址布局、优化栏舍设施配置,尽力保证猪只不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营养科学化即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规定的基础上,充分保证猪只的健康水平、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防疫制度化即建立和完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以保证猪只健康、生产安全和产品安全;管理程序化即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摆脱传统养猪时的随意性,实行现代养猪的信息化动态管理;粪污处理无害化即健全和完善养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实现环保养猪、生态养猪;政府监管过程化即由政府主管部门委派或委托养猪企业,对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行过程化的责任制监管,创造条件尽快实施养猪“准入制”和“退出制”。
应该看到,标准化养猪的生产组织、运行和管理过程十分复杂,本文仅就其中的技术关键和创新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良种猪”的定位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热门话题,“高增重、低耗料、多瘦肉”常被人们当做“良种猪”的评价标准。但实际上,是否良种猪要看其能否真正满足人们的猪肉消费需求。我国猪肉消费的方式主要是鲜肉消费,除了要求营养、健康和安全之外,肉的“好吃度”如口感、风味和滋味等也非常重要。
猪肉的“好吃度”与其中的肌内脂肪含量(Intramuscular Fat,IMF)密切相关。现代“瘦肉型”猪种如大白、长白、杜洛克等国外猪种及其杂种的肌内脂肪含量多在1.5%~4.0%之间,而国外研究者认为如果IMF含量低于2.5%,则肌肉口感明显变差。故即便在国外,人们也早已不再单纯的将高瘦肉率作为良种猪的标准。因此,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良种定位,根据良种定位进行猪种选育,根据猪种特点确定饲料、环境、防疫和管理方案,才是标准化高效养猪的技术路线。
优良猪种应该具备抗应激能力强、繁殖水平高、增重速度快、饲料效率高和肉质好的特征。猪的抗应激能力强则抗病力强,受恶劣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影响小,猪群健康水平高;繁殖水平高、增重速度快、饲料效率高是实现高生产效率和养猪经济效益的基本保障;肉质好则是提高生猪产品效益的基本条件。
目前,国内大多数养猪业者对猪种的繁殖水平、增重速度、饲料效率寄予了太高的期望,而对猪种的抗应激能力和肉质优劣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标准化养猪步履艰难。因此,抗应激型猪种、无特定病原(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猪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将为标准化养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良种猪主要来自于选购、选育和交流三条途径,以下分别加以介绍。
1.2.1选购
许多猪场的种猪群是通过选购形成的,无论是购自于国外还是国内,如不同血统的大白、长白、杜洛克、皮特兰等。这既是一条捷径,也是一种短期投机行为,特别是购进体重较小的种猪时。外购种猪存在一定风险,诸如血统稳定和更新问题、性能遗传和测定问题、健康评价和检疫问题等,并不都是能够在短期内显现出来,这给猪种的利用留下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更难以进行标准化养猪。
选购种猪时,关键是要选择可靠的供种公司,并签订如种猪供应、性能测定、防疫检测、技术交流等长期合作协议,以尽量降低外购种猪的风险,绝对不能仅凭种猪外观外貌选购种猪。
种猪购进后,一定要隔离30天以上。隔离期间要合理安排健康观察、消毒驱虫、药物保健、免疫接种、训练调教等工作。
1.2.2选育
图1 猪种选育流程图
通过选育逐渐建立种猪繁育体系,是大型养猪企业获得良种猪的重要途径(猪种选育流程见图1)。其中的关键是选育目标、选育方案和选育标准的制定。
1.2.3交流
优秀种猪的交流,可以通过种猪交流和精液交流两种形式进行。国家正在实施的全国猪联合育种计划,将为优良种猪的交流提供十分重要的平台。由国家核心猪场及联合育种协作猪场,选出场内测定优异的优良种猪后,进入省级测定中心集中测定,筛选出的优良种猪可参与各地种公猪站建设计划,或者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以精液的形式进行良种猪的交流;或者采用配套系生产技术,以种猪的形式进行良种猪的交流。
优良种猪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对其的有效利用,良种猪的利用主要通过建立商品猪杂交繁育体系来实现,而商品猪杂交繁育体系是建立在猪种选育和杂交组合筛选的基础上。因此,坚持长期的种猪性能测定和杂交组合筛选,是获得标准化良种猪群的重要前提。
就目前情况看,由三元杂种或配套系商品代组成商品猪群进行肥育,是许多猪场的通行做法,“杜长大”是最为常用的三元杂种。但要最终完成标准化养猪的生产过程,各自繁自养猪场必须采用标准而稳定的杂交模式,以保证生产猪群的一致性和整齐度,以便于实施如营养、设施、出栏时间等标准化养猪方案。
(待续)
S828;S813.2
B
1673-4645(2014)06-0060-03
201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