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明 温朝晖 刘坤
(1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畜牧水产局,湖南益阳 413002;2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动物防疫站,湖南益阳 413043;3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动物防疫站,湖南益阳 413041)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猪育种中的应用
何芳明1温朝晖2刘坤3
(1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畜牧水产局,湖南益阳 413002;2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动物防疫站,湖南益阳 413043;3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动物防疫站,湖南益阳 41304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微卫星标记后的广泛应用于猪育种的新一代分子标记,极大地推动了猪分子遗传育种。本文在简要介绍SNP的特点及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近年来猪生长、繁殖、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SNP研究进展,以期为推动SNP在猪育种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猪;单核苷酸;多态性;育种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自1994年被国外学者Lander正式提出作为新一代分子标记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猪在内的各种生物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关联分析、QTL定位以及研究群体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方面,与常规育种相比,SNP技术可对所需的性状进行早期选择,这种选择具有准确性高、稳定性强等优点,且可以透过现象直视本质,可以很好的避免形态学和环境因素的干扰,从而极大地缩短育种进程,提高选择准确性。利用SNP进行猪的选择和育种已有十余年,取得的成果较为丰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种猪的选育进程,但基于包括样本量、科研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够紧密以及使用成本在内的众多因素的影响,SNP在猪选育工作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文在简要介绍SNP的特点及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近年来SNP在猪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与猪生长性状、繁殖性状和肉质性状相关SNP的研究和应用,以期为推动SNP在猪育种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SNP是指相同或不同物种(品系)个体的DNA序列上的单核苷酸在同一位置存在差别的现象[1],尽管单碱基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均可以造成这种差别现象,但是通常所指的SNP仅包括转换和颠换这两种情况,此外这种差别现象要被准确定义为SNP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其中一种等位基因在生物群体中的频率不得小于1%[2,3]。SNP之所以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微卫星标记后广泛应用于猪育种的新一代分子标记,还得益于其具有以下几项特点[4,5]:⑴数量多、分布广泛。SNP几乎遍布于整个基因组,在已知DNA的多态性中占了大约90%;⑵遗传稳定性高。SNP的突变率较低,尤其是处于基因编码区的SNP;⑶产生直接作用。一些位于基因内部的SNP会直接对蛋白质的结构或基因表达产生直接的影响;⑷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以一个“全或无”或“+/-”的形式进行检测,容易实现自动化分析,极大地缩短了研究时间。
SNP的检测方法较多,凡是能够检测出点突变的方法均可以运用于检测SNP。目前,对未知单核苷酸突变位点的检测技术有: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异源双链技术(HA),变性的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化学错配裂解法(CMC),焦磷酸序列分析技术,质谱法,DNA芯片技术,其中PCR-SSCP技术是出现最早、应用较广、备受关注的等位基因分型方法;而对已知单核苷酸突变位点的检测技术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微球单碱基链延伸技术,分子信标,实时荧光PCR技术,其中以RFLP技术较为经典和常用[6]。以上这些检测技术各有优缺点,在此不作赘述,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要和实验目的通过预实验选取,相信随着生物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更多新的检测技术也将应运而生。
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Ⅱ)是影响猪骨胳肌发育的一个主要的父源表达的印迹基因。虞德兵[7[8]研究表明在杜洛克、长白、大白中,IGF-Ⅱ基因的AA型比BB型生长速率块,生长性能指数高4.0%~8.31%,证实等位基因A对猪的生长产生正效应。张冰等[9]在IGF-Ⅱ基因的13 561 bp处发现一个由G→A的突变,关联分析发现,AA型仔猪(大白猪和陆川猪)的初生重均显著高于AG型和GG型,陆川猪AA型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GG型,而在大白猪中则AA型显著高于AG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调控动物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的一个重要因子。许金根[10]研究表明,IGF-1基因HhaI位点AA型个体的生长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达90 kg校正日龄均优于AB、BB型个体,以此经过两个世代的选育,达90 kg校正日龄和校正背膘厚均显著下降。张冰等[11]研究表明,IGF-1基因对大白猪和陆川猪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影响均显著,以BB型为优势基因型。顾阳[12]在IGF-1基因片段的40 bp出发现T→C突变,关联分析发现6~8月龄的藏猪体重、体长和胸围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出TT>CC>TC的趋势,9~11月龄的胸围和体高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出TT>CC的趋势。
生长激素(GH)基因是调控动物生长发育的核心,是调节动物生长发育的主效基因之一。侯冠彧等[13]发现GH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一处G→A转换,关联分析发现,BB基因型的体重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顾阳[12]研究表明,6~8月龄藏猪体长、胸围、腹围以及9~11月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腹围在GH基因的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出BB>AB>AA的趋势。蔡兆伟等[14]在GH基因+206~+711 bp区段发现6种基因型(AA、AB、AD、BB、BD、DD)和+1 118~+1 297 bp区段发现2种基因型(AA、AB),在第一区段中,对于平均背膘厚,BB型极显著低于AA型,BB和DD型显著低于AA型,对于30 kg日龄,AD型极显著低于DD型,显著低于BB、BD型;在第二区段中,对于日增重,AA型显著高于BB型。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是影响骨骼肌生长发育的抑制因子。姜运良等[15]发现MSTN基因5’调控区T→A突变,关联分析表明,携带突变等位基因(TA)个体具有较高的后期平均日增重。刘晓琴等[16]发现MSTN基因P4区(T→A)和P5区(G→A)的多态性与猪生长性状显著相关,TA型个体的初生重和21日龄断奶重显著高于TT型个体,GA型个体的初生重和21日龄断奶重显著高于GG型个体。关学敏等[17]发现马身猪MSTN基因启动区存在A、B两个等位基因,关联分析表明,BB型个体初生重显著高于AA型和AB型,断奶重显示出AA>BB>AB的趋势。
Leptin属多肽类技术,对机体的脂肪沉积、体重和能量代谢等具有重要作用,刘德武等[18]研究表明C3469T位点与猪平均日增重极显著相关,TT型和CC型显著高于TC型。肝X受体α(LXRα)是重要的脂质传感器,对动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祝继原等[19]研究表明LXRα基因TB3多态位点BB型为法系长白猪个体出生胸围的优势基因型,TB4多态位点AA型为法系长白猪个体断奶重和出生体长的优势基因型。Toll样受体6(TLR6)基因通过识别PAMP来介导免疫应答,魏麟等[20]发现TLR6基因Msp1位点有T/C等位基因,关联分析表明,TT型个体4月龄体重、45日龄体重、6月龄体重、体长、胸围性状影响达显著水平,为优势基因型。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对动物生长发育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祝继原等[21]研究表明SH1多态位点BB型和SH2多态位点AB型分别为法系长白个体的出生体长和初生重的优势基因型。SLA-DQB基因控制着机体的免疫应答与调控,在调节机体的生长性状和抗病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钱锦花等[22]研究表明SLA-DQB基因6种基因型(BB、BC、BG、CC、CG、GG)在初生重、4月龄体重、6月龄体尺、70日龄~4月龄日增重及4~6月龄日增重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CC型和BB型为优势基因。
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影响生长卵泡的数量,协同促黄体素激发卵泡的最后成熟并诱发排卵。戴丽荷等[23]研究表明FSHβ基因BB型对初产美系杜洛克妊娠期为优势基因型,而对初产大白猪,BB型为优势基因型;对经产母猪,AB型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BB型。龙国荣等[24]研究表明贵州白香猪FSHβ基因外显子2多态位点对于初产母猪产仔数AB型为优势基因,外显子3多态位点对于经产母猪和初产母猪产仔数AB型也为优势基因。苏先敏等[25]研究表明FSHβ基因在长白猪第一胎次BB型的繁殖性能高于AA和AB型个体;而繁殖性能基本稳定于第2、3胎次,AA型的繁殖性能总体上高于AB、BB型个体。周胜花等[26]研究表明,FSHβ基因型繁殖性状(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初生重、断奶重)呈现出BB>AB>AA的趋势。刘超等[27]研究表明,初产母猪FSHβ基因的AB基因型在健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A型,经产母猪AB和BB型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A型。同时,促卵泡素受体基因(FSHR)的多态性也对猪产仔性能产生影响,吴井生等[28]在猪FSHβ基因第10外显子P1位点上发现多态性,在两胎以上小梅山猪中,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BB型个体,而P3位点多态性,在两胎以上的母猪中,DD型个体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CC型个体。
雌激素受体(ESR)作为介导雌激素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关键物,其多态性也影响着猪的繁殖性能。于雷[29]研究表明,在大白公猪中,ESR基因BB型个体精子畸形率显著低于AA型个体,在大白公猪ESR基因多态性与配种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第3胎产仔数、产活仔数AA型均显著高于BB型,推测大白中AA型为优势基因型。徐小波等[30]研究表明,ESR基因BB型在山猪头胎和二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
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为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之一,在母猪繁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冯富彦等[31]研究表明,PRLR基因在豫南黑猪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呈现出BB>AB>AA的趋势,而在外来猪种中BB型个体的产仔数显著高于AB和AA型。周胜花等[26]研究表明,PRLR基因型繁殖性状(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初生重、断奶重)呈现出AA>AB>BB的趋势。苏先敏等[32]对PRLR基因第10外显子Alu I酶切位点进行多态分析,大白猪AA型个体第1~3胎各繁殖性状(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和断奶成活率)均呈现出高于AB和BB型的趋势。刘庆雨等[33]对PRLR基因第10外显子进行多态分析,松辽黑猪和长白猪的AA型个体断奶仔猪数、乳头数显著高于AB、BB型个体,初产松辽黑猪AA型个体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B、BB型个体。
骨形态蛋白(BMP)参与调控繁殖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影响繁殖器官的形成与发育,崔羽等[34]研究表明,猪BMP-6基因CDS区1104位存在G→A的突变位点,关联分析发现法系大白猪AA型个体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个体,呈现AA>AB>BB的趋势。周建设[35]研究表明,猪BMP-7基因T20C多态性对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21日龄窝重有显著影响,以CC型为优势等位基因。秦楠[36]研究表明,猪BMP-7基因T3722C位点TT、TC型个体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21日龄窝重均极显著高于CC型个体,C3522G位点CC、CG型个体的21日龄窝重极显著高于GG型,A1027G位点AA、AG型个体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GG型。
尽管氟烷基因是影响猪肉质的主效基因,但氟烷基因已经在各猪场得到很好的筛选,本文在此不再对其做详细综述,而着重介绍几个近年来与肉质相关基因SNP的研究进展。
CACN1S基因是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的编码基因,近年来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猪肉质相关,王雪等[37]研究表明,CACN1S基因引物1S-65的AA、BB型对猪后腿肌肉中存在显著影响,AB型对后腿pH值存在显著影响,引物1S-66的BB、CC基因型对蹄重存在极显著影响。方晓敏等[38]研究表明,CACN1S基因第37内含子T179C突变的AA基因型对眼肌面积和肉色存在极显著影响,BB基因型对后腿肌肉重和大腿pH值存在极显著影响;A37G突变对背膘厚存在显著影响,但AA、AB、BB基因型间效应差异不显著。
MyoD1基因作为生肌调节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启动和维持骨骼肌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邱海芳等[39]研究表明,MyoD1基因第1内含子第257位点存在一个A/C颠换,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C型个体的肉色评分显著高于AA和AC型个体,而CC型个体失水率极显著低于AA型个体,表明CC型个体具有更为优良的肉质。赵广珍等[40]研究表明,MyoD1基因5’UTR存在G119A突变,AA型个体在猪肌肉的肌内脂肪和pH值显著优于AB型个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物A(PPARGC1A)在脂肪形成、脂肪细胞分化、线粒体生成和呼吸中起着重要作用,Gandolfi等[41]研究表明PPARGC1A基因1288位点T→A显著影响杜洛克×皮特兰杂交F2代肉质pH值和蒸煮损失,与大白猪和长白猪肉质pH值显著相关;CAPNS1基因429位点A→C与杜洛克×皮特兰杂交猪pH值、导电率显著相关,与长白猪肉质色度显著相关。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参与调节哺乳动物细胞内脂肪浓度,进而影响肌内脂肪含量,朱淑斌等[42]发现A-FABP基因内含子1存在Bsm I酶切多态性,关联分析表明BB、Bb型姜曲海猪和苏姜猪个体的大理石纹显著高于bb型,肌内脂肪含量BB型显著高于Bb、bb型。
综上所述,SNP技术作为第三代分子遗传标记,在猪生长性状、繁殖性状和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功能分析以及在遗传多样性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猪育种跨入分子育种的步伐。在后期的研究中,应当在寻找与猪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的SNP多态性的同时,研究如何将已找到的SNP应用于猪的分子遗传育种中,从而推动猪分子遗传育种。
[1] 康静婷,梁前进.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及其生物学意义[J].生物学通报,2012,4(3):15-18.
[2] 刘福平,白俊杰.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水产科学,2008,15(4):704-712.
[3] Alain V,Denis M,Magali SC,et al.A review on SNP and other types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their use in animal genetics [J].Genet Sel Evol,2002(34):275-305.
[4] 李艳杰,龙火生,李影,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研究进展和应用[J].畜牧兽医杂志,2003,22(4):16-18.
[5] 闫雷,林家栋,张晓杰,等.单核苷酸多态性在猪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0,37(6):94-100.
[6] 王晓玲,马玉珍,旭日干.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6(6):64-67.
[7] 虞德兵.猪IGF-Ⅱ基因变异对猪生长性状及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8] 刘鑫,施启顺,柳小春,等.不同猪种IGF2基因PCR-RFLP多态性与部分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1):63-66.
[9] 张冰,马青艳,覃倩,等.陆川猪和大白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基因对生长性状的效应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4): 173-176.
[10] 许金根.淮猪新品系IGF-1和Pi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10.
[11] 张冰,农素群,卢键琴,等.陆川猪和大白猪IGF-1基因对生长性状的效应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1255-1257.
[12] 顾阳.西藏小型猪GH、GHR、IGF-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13] 彧侯冠,曾鸿普,周汉林,等.五指山猪GH、IGFBP3基因SNPs检测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29(3):477-484.
[14] 蔡兆伟,赵晓枫,张金枝,等.猪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及其对国外猪种生长性状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8(2):231-234.
[15] 姜运良,李宁,杜立新,等.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5’调控区T→A突变与生长性状的关系分析[J].遗传学报,2002,29(5): 413-416.
[16] 刘晓琴,马喜山,唐忠林,等.猪MSTN基因的多态性和生长关联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3,44(7):1063-1069.
[17] 关学敏,段玲欣,朱文进,等.马身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启动区的SNPs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J].中国畜牧杂志,2012,48(11):18-21.
[18] 刘德武,杜颖军,张豪,等.猪Leptin基因的SNP筛查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2): 251-257.
[19] 祝继原,刘娣,俄广鑫,等.猪LXRα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3):127-130.
[20] 魏麟,陈斌,黎晓英,等.猪TLR6基因MspI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5-9.
[21] 祝继原,刘娣,王嘉博,等.猪HNF-4α基因多态性与肌纤维组织学特征性及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 27(1):337-341.
[22] 钱锦花,连林生.撒坝猪SLA-DQB基因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2):77-79.
[23] 戴丽荷,胡锦平,褚晓红,等.FSHβ基因多态性及对不同品种繁殖性状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3):461-466.
[24] 龙国荣,许厚强,李世功,等.贵州白香猪FSHβ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的关联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13):129-131.
[25] 苏先敏,朱世平,赵乔辉,等.台系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猪FSHβ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 (19):5-8.
[26] 周胜花,贺东昌,郭慧慧.PRLR和FSHβ基因对晋阳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养猪,2013(1):65-66.
[27] 刘超,沈君叶,朱士恩,等.FSHβ、ESR、BF基因对大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17):6-11.
[28] 吴井生,王金玉.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小梅山猪产仔数的相关性[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3): 2728-2736.
[29] 于雷.ESR、RBP4、PRLR和ACTN1基因多态性与猪繁殖性能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30] 徐小波,陈哲,章熙霞,等.山猪3个候选基因的多态性与繁殖性状关联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6):1371-1376.
[31] 冯富彦,李新建,吕刚,等.4个猪种的PRLR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的关联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1):85-88.
[32] 苏先敏,赵乔辉,朱世平,等.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催乳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系[J].中国畜牧兽医, 2013,40(8):146-150.
[33] 刘庆雨,于永生,金鑫,等.松辽黑猪和长白猪催乳素受体基因第10外显子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 2012,39(10):191-195.
[34] 崔羽,杨少成,刘娣,等.猪骨形态发生蛋白-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联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12): 137-141.
[35] 周建设.猪BMP7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36] 秦楠.猪BMP7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关联分析[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37] 王雪,方晓敏,武玮,等.猪CACN1S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检测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1): 101-106.
[38] 方晓敏,郭晓令,徐宁迎,等.猪CACN1S基因的多态性与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08,39(4): 405-409.
[39] 邱海芳,汪超,张庆德,等.猪MyoD1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及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5): 593-596.
[40] 赵广珍,贾青,张翠翠,等.猪MyoD1基因的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35(4):90-95.
[41] Gandolfi G,等著,晋大鹏摘译,臧长江校.猪PPARGC1A和CAPNS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0):44.
[42] 朱淑斌,赵旭庭,周春宝,等.姜曲海猪A-FABP基因内含子1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 (13):12-15.
S828;S814.1
A
1673-4645(2014)06-0036-05
2014-05-23
何芳明(1962-)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兽医师,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