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生活的现状、成因及优化对策

2014-02-02 20:46:34何旗余娟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庸俗化党员干部干部

何旗余娟

(湖州市委党校,浙江 湖州 313004;深圳安吉儿饮水产业集团,广东 深圳 518000)

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明确指出:“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坚决反对党内生活随意化、平淡化倾向,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1]随后他又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等优良传统,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起到教育改造提高党员、干部的作用。这些重要论述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优化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反对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是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优化党内政治生活,旨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弘扬畅所欲言、是非分明、严守纪律、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清风正气。倡导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对于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的整体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党内政治生活的现状及成因

当前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面毫无疑义是好的,“特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展开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得到了明显加强,政治性、严肃性、战斗性得到了恢复,党性原则得到了坚守,政治灰尘得到了清扫,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民主集中制和组织纪律性得到了强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得到了提高,扭转了一度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状况。”[2]但也毋庸讳言,党内政治生活的良好局面,还只是起势,远没有达到定势。从现实来看,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内政治生活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庸俗化倾向。主要表现为:

1.自由主义、好人主义。有的党员干部对党内政治生活缺乏严肃态度,以调侃为己任,置纪律于不顾,以自我为中心,置组织于度外,会上会下、茶前饭后都热衷于讲段子、发牢骚、传小道消息,甚至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的意见,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有的明哲保身、“以和为贵”,对违反党的政治路线、政治纪律的人和事,不愿大胆揭露、不敢较真碰硬,当老好人、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甚至对犯错误的同志采取包庇姑息态度,不给以应有的处分,也不进行思想斗争,除非侵害了自己的利益或者严重违纪违法而无法遮掩、袒护,否则就奉行“与人方便于己方便”、“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庸俗处世哲学。

2.唯利是图、钻营取巧。有些党员干部轻视组织纪律,与组织讨价还价,挑三拣四,合意的干,不合意的不干,想事情、做决策、干工作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原则,刚干出一点成绩,就希望得到各种回报;刚到一个新岗位,屁股还没捂热,眼睛就盯着下一个台阶,把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功利化、市侩化。“此类党员干部大都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热衷于旧社会官场上的一套,谋人不谋事,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的。最近该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了,把党内上下级同志关系异化为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3]

3.家长作风、个人专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习惯于以领导身份取代党员身份,把集体讨论当形式,把个别酝酿变成私下授意,把“班长”当“家长”、把“通知”当“通气”,在单位内大搞 “家长制”、“一言堂”,事无巨细个人拍板,容不得批评意见,听到别人讲自己的政绩时喜笑颜开,而一旦戳到自己的痛处,便会对批评自己的人轻则冷淡非难,重则打击报复。这种家长制作风,窒息党内民主,压制党内批评,危害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又助长了党内逢迎讨好、互相吹捧,搞无原则歌功颂德的庸俗之风。

4.曲线批评、似贬实褒。一些党员干部中流行这样的顺口溜:“对上级说恭维话,对同级说过年话,对下级说表扬话,对棘手的问题说含糊话”,于是将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视作领导学说的真谛,以至于在开展批评时“总是浮光掠影,说远不说近,说人不说己,讲社会问题不触及个人问题;提批评意见时东拉西扯,海阔天空;批评他人时并不触及错误实质,只是简单地提出‘希望’,以希望、要求代替批评”[4],使严肃的民主生活会变成了 “自我表扬与相互表扬”的评功摆好会。这种以“不伤人”乃至“奉承人”为原则的 “曲线批评”使批评与自我批评走形变样,达不到“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的目的。

5.移花接木、游离中心。有的党员干部借助开展党内活动的机会,释放享乐主义的心理,名曰到革命圣地过组织生活,接受党性锻炼,实际上是去游山玩水。有的将党内学习当做是“例行公事”,停留于看看报纸、念念文件、听听党课、写写体会;把组织生活会搞成“聊天会”、“通报会”,或请同志们来“唠唠嗑”,或以业务学习、情况通报和工作布置取代思想交流,而不针对现实问题开展深入讨论,结果疑惑还是那些疑惑、疙瘩还是那个疙瘩;把党组织活动看做是简单地收取党费、发展党员和应付上级检查、评先评优等类活动,使党内政治生活偏离中心、缺乏实质性内容而流于形式。

6.阳奉阴违、表里不一。有的党员干部对待党的决策部署不是一丝不苟,而是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把学习党的理论仅仅当做是“装潢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对理论曲意理解、肆意发挥;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如大庭广众面前滔滔不绝、头头是道,私底下却怪话连篇,讥讽甚至诋毁党的理论;组织生活会上坚称信仰马列主义,背地里却奉行“个人主义”,“双面人”现象严重。还有的迷信风水、追捧“大师”,搞求神拜佛、占卜前途的庸俗之风。“大师‘王林’风靡一时”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类问题。

导致上述不良表现的主要原因是:

1.主体素养较低。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在事物的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造成党内政治生活出现庸俗之风的症结,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从根本上取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主体——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身素养(包括党性原则、宗旨意识、法纪观念、道德品质、担当精神等),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党内政治生活的成效和质量。确切地说,素养越高成效和质量越好;反之,成效和质量就越差。从现实来看,正是由于部分党员干部党性锻炼不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党的观念和宗旨意识淡漠,精神缺“钙”,从而在党内滋长了庸俗之风。

2.封建思想腐蚀。时至今日,中国封建残余思想中的人治观念、官僚特权思想、宗法思想等遗毒仍在党内顽固地存在着,其现实表现是:很多党员领导干部喜欢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党规党纪之上,认为官大于法、言重于法,在处理党内事务时以个人意志代替集体决定,而不少同志也习惯于按领导的“批示”办事,视领导的话为“金科玉律”。此外,封建文化中的小农意识、宗族观念和地域思维的影响根深蒂固,部分同志受亲情、友情、乡情等人情关系左右,讲究投桃报李、相互照顾,常常为感情面子、裙带关系、哥们义气突破现行规定,使得党内政治生活因“人”而易、因“事”而定,从而在党内强化了庸俗之风。

3.制度机制缺失。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之所以出现随意化、庸俗化倾向,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机制不完善及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有直接关联。具体来说:“一些党员 ‘唯上’、‘唯官’,表现出逢迎讨好、拉帮结派的庸俗化问题,与干部选任民主机制不健全、选任过程走过场有很大关系;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搞家长作风、自由主义,与民主集中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一些党员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与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有很大关系。”[5]此外,党内思想教育机制、党章党纪等党内制度执行乏力,客观上放任和纵容了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等党内政治生活方面的庸俗化倾向。

4.社会环境不优。主要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多元化价值观念的汇聚,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了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价值取向日趋趋利化。“有的同志过分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轻视甚至忽视社会主义方向。甚至把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如等价交换、自由交易等,不恰当地带入党内政治生活,使党内政治生活功利化、庸俗化。”[6]另外,社会上盛行的各种“潜规则”,尤其是那些见不得阳光却在现实生活中潜行的 “官场潜规则”,常使投机取巧者得利,老实本分者反而受损,也极易诱发少数党员干部唯利是图、钻营取巧、曲意逢迎、阳奉阴违等庸俗作风。

二、大力优化党内政治生活的对策建议

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大敌,若任其滋长蔓延,势必会熏染党员的思想,腐蚀干部的肌体,削弱党的生机与活力,进而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必须坚决反对和彻底清除。为此,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政治教育以扎紧思想笼子。优化党内政治生活不是一项短期的政治运动,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持续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扎紧党员干部立身、立言、立行的 “思想笼子”,增强对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免疫力。一方面,当前应以坚定党性原则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政治品行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以灌输式为途径的强化式教育,以典型引导为主、反面警示为辅的示范式教育,以谈心谈话为切口的个别式教育,以活动为载体的渗透式教育等基本形式,通过灌输与熏陶、正面与反面、单向与互动、入理与入情等结合方式,多维度、快速度、宽领域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引导。比如大力宣传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向上的典型单位,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的内生动力;通过反面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明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关系着党风,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破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任其发展,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失去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进而损害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7]

2.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效力。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高低与否,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示范效力至关重要。“一把手公道正派、严于律己、作风民主、政治立场坚定,就能带动其他党员安心本职,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就能营造出有正气、有活力的党内政治生活状态。”[8]一句话,主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此,要做到三个“带头”。一是带头践行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要模范践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制定决策、选人用人等领导工作各个环节,“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同时进行正确集中。”[9]二是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纯洁党内政治生活的一剂良药。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敢于坚持原则,带头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对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持有偏见,也不能心有余悸,而要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10]三是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党内政治生活能否扬清激浊、荡去滓秽,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带头弘扬清风正气,抵御歪风邪气。因此,“要旗帜鲜明地扶正祛邪,对那些认真开展批评、严格自我解剖的同志一定要给予支持和充分信任,对那些嘲讽、贬损甚至压制、打击报复批评者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11]

3.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制度机制。“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优化党内政治生活,需要组织上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来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从而构建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当前完善党的制度机制,着眼于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应注重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就制度建设内容言,应重点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建立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党委集体讨论、干部任用票决制度,为减少个体行为不确定性提供保障;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和情况通报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的知情权、监督权;探索建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的评估机制,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党组织和党员评先评优范围。二是就制度建设的原则言,应注重制度的衔接性与配套性、持续性与稳定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确保制度的全面性和精细化,压缩“弹性空间”,防止因制度的宏观性和抽象性而使制度的有效性落空。三是就制度的执行力言,要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执行力,对违反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做到零容忍,绝不允许搞变通、做选择、打擦边球,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防止因执行乏力出现“破窗效应”。

4.强化党内政治生活的监督制约。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原则性、战斗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举措。缺乏监督约束,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成为墙上“画”、壁上“花”、嘴上“话”。为此,一是要定期开展党内谈心谈话。要严格落实上级组织部门与下级领导干部定期谈心谈话诫勉制度,通过提醒谈话、点评谈话、警示谈话等形式,保证党委成员始终处在组织的监督管理之中。三是要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监督检查形式。实施监督检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可以采取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派员参加下级党组织或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各级纪委了解同级和下级党组织开展的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生活的情况;各级纪委协助党委开展党风党纪、党内组织生活检查;及时处理党内外干部及群众来信来访等。三是要加大对党内政治生活状态的巡查力度。要组织专门力量不定期对各地党组织内部的生活状态进行巡查,对于那些庸俗化倾向明显、工作作风不良,不符合党员标准的党员干部,要依据党章坚决予以严肃处理。需要指出的是,惩处虽然是“事后行为”,但却能起到查处一个,警示、震慑一批的作用,从而使党员干部对庸俗化的危害时刻保持清醒认识。

[1][10]习近平.大胆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N].人民日报,2013-09-26.

[2][6]谢国明.党内政治生活应当从严求实[N].人民日报,2014-04-17.

[3]张力.下大力纠正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倾向[J].求是,2013(17).

[4][11]曹普,韩玉瑜.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解读[N].北京日报,2010-01-04.

[5][7][8]张永刚.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及其治理[J].理论探索,2012(3).

[9]彭晓春.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J].求是,2013(19).

猜你喜欢
庸俗化党员干部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4
从“兄弟”“老板”到“同志”,助推党内关系清朗化
切勿将“和谐社会”庸俗化(道德化)
青春岁月(2017年6期)2017-05-13 00:45:10
互联网思维不能庸俗化
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05:51:58
党员干部要姓“党”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4
文章标题切忌庸俗化
出版科学(2013年6期)2013-04-29 00:44:03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