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新
(景德镇市文化产业中心,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浅谈现代青花“青白”体系的传承与创新
孙立新
(景德镇市文化产业中心,江西 景德镇 333000)
青花源于“苏麻离青”这一种特殊青花料的引进,从此青花瓷以青白二色的“青白体系”造就了永不凋谢的独特陶瓷装饰形式。青花瓷“蓝白搭配”构筑了中华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本文从青花瓷的构成元素“青白”色彩出发,探究构建青花瓷的文化脉络及其所体现的物质文化传承,进而为现代青花瓷的创作提供新的认识视角。
现代青花;青白体系;青花料;传承性;创新
青花瓷是用青花料调水后在坯胎上绘制图案,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经1300℃左右高温烧成后得到的具有美丽蓝色花纹的瓷器。因此,青花瓷的关键要素是青花料的发色。在元明时期,青花料主要是进口的“苏麻离青”。其发色鲜艳浓烈青翠,而国产青花发色稍显灰暗。至清初,随着制作工艺的提高与完善,青花色泽更显明快纯净,特别是到康熙时“青花分水”绘画技巧的出现,创造出了“青花五彩”,达到了与水墨画“墨分五彩”相当的艺术效果。使得青花瓷装饰与中国画具有相似的笔致与韵味,从而也为青花瓷成为中华民族独特艺术形式奠定了基础。
现代青花是用现代审美语言与形式来体现现代审美情感和审美观。现代青花是从现代民间青花发展而来的,其本质是多元与开放。现代青花独特的文化个性在于回归与重建,而回归与重建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关怀和重构基础上的。在“形式”和“观念”创作上,现代青花更强调视觉上的感性实现以及青花装饰艺术本体语言的个性表达,并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体现现代社会的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情操。
现代青花在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体现了当代人审美价值与艺术取向,其实质是基于对传统的反思和创新发展,是现代艺术创作针对性的审美超越。现代青花艺术的主体性和艺术格调体现了现代青花的时代性与民族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的传承。
青花瓷自产生以来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个历史时期的青花瓷都具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元代青花细致繁密,明代青花挥洒逸格,清代青花则清润雄浑。纵观青花瓷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看出青花瓷的绘画技法与中国画息息相关,青花瓷是借鉴国画技法发展起来的。中国画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深刻的文化蕴涵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青花瓷在绘画技法上与中国画是同质异构的,只是在用料与绘画载体上有所不同。因此,青花瓷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依托中国画技法并吸收其它姊妹艺术逐步得到完善的。青花瓷艺术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其“青”和“白”的对立统一,青花瓷的“青”和“白”的对立统一是青花瓷艺术的灵魂。青花艺术的题材与内容是中国画艺术的沿袭,同时在笔法运用上也是传承中国画艺术的。青花瓷的“青和白”色彩与中国画中的“黑白”艺术相似又紧密联系,从而构建了青花绘画与中国画的一脉相承。
中国画注重以线造型。以线造型和以色表现的形式促成了水墨画的产生,水墨画的“黑”与“白”是中国画的重要艺术元素。“黑”与“白”既是颜色又不是颜色,“黑”与“白”具有“素”到极致的色彩哲学观,水墨画这种“黑”和“白”的似色非色的矛盾对立统一使其发展成为一种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青花的青白和国画的黑白具有同质异构的关系。着眼于现代艺术,“黑”是色相的明暗程度,中国画中的“轻、淡、浓、重、焦”营造出一种整体的视觉感受。青花瓷中的“青”类同于中国画的“黑”,从而搭建起青花瓷与中国画的桥梁。青花瓷与中国画的最大不同,在于青花绘画是在陶瓷生坯上完成,并要罩一层透明釉经窑炉烧后才形成最终色彩。因此,青花是釉中青花,这是青花与中国画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关键所在,也是青花瓷色彩清闲淡雅的根源。青花瓷源于中国画,具有中国水墨的韵味,同时艺术品位与格调又与中国画不同。
1.1 青花瓷“青”的传承与发展
青花瓷“青白”体系的色彩基础是“青”。“青”源于青花料高温烧成后的发色,青花的优雅与宁静,发色材料是关键。青花料是在高温烧制后才呈蓝色的,呈蓝色是青花料中钴化合物存在的结果。最早用青花钴料的是西亚波斯地区,主要用于装饰陶器。元朝极大地强化了中国与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通道,从而将最早的青花料“苏麻离青”引进了中国。青花料的发色与其配制比例有关,由于最早的元青花料是引进的“苏麻离青”,因此,元青花发色普遍青翠浓重,聚而不散。随着制瓷工艺的完善以及国产青花料的出现,使青花发色的种类增多。国产青花料发色清新雅致,颇具水墨意蕴。清初时期,青花发色美艳浓翠,并具有浓淡深浅的多种色调,出现了丰富的“青花五彩”。伴随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青花色料发展到现代,青花色彩更是丰富多彩。
青花瓷“青白”体系是与材料、技术、工艺及创作手法等相关的综合性艺术,每一环节的地位都很重要,它有别于国画的“笔、墨、纸、砚”。在青花瓷创作时必须了解青花料和陶瓷坯体材质的独特性,青花瓷的坯、料、釉是其艺术创作的载体,在对青花料的掌握以及对釉料厚薄的处理与搭配上要注意协调,这是青花艺术在工艺上的重要体现。因此,青花瓷艺术是技艺性与工艺性结合的艺术,只有二者兼具,才能达到以笔墨传神的艺术境界。
1.2 现代青花对“白”的重视与拓展
在青花的“青”和“白”二色体系中,“白”是相对于青花料的“青“而言的。按照中国传统审美习惯,青花也和中国画一样分有花鸟题材、山水题材以及人物题材的青花。青花的色彩体系给人的视觉印象首先是由“青”色构成的山、水、花、鸟等具象图案,往往忽略“白”的视觉效应,这是人们对“青”的视觉观察与生俱来的主动本能。这种“本能”是人类视觉进化的结果,由于人的眼睛的视觉功能主要运用于白天,从而人的视觉艺术趋势倾向于白天,从而对“白”形成了一种适应的自然视觉状态。
青花中的“白”是指青花瓷表面没有被“青”填满的部分。对青花瓷中“白”的认识因艺术类别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诠释,同时对“白”的表述以及造“白”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白”有视觉形象与艺术结构形式的“白”,也有表现情感与意境内容的“白”。在现代青花艺术的表现中,对“白”的运用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审美价值上青花创作时对“白”与实体的运用与表现是同等的。对“白”的巧妙运用,可以达到突出作品主体和揭示主题的作用。“白”往往等同于“空”,我国对“空白”有系统的理论,“空白”的本义是“无”“空”“虚”。“空白”没有时空的限制,因此,有着永恒的特点。从中国美学层面看,“白”有着“道”的气质,艺术“空白”是中国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白”非“白”,“白”的运用表现了对艺术造型的精妙理解。
现代青花绘画中“白”是与“青” 相对的。审视一件青花艺术作品,首先吸引视觉注意力的是图形化的符号,从而忽略了“空白”基底对图形符号的重要性。在现代青花创作中,“青”与“白”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现代青花创作重视与突出“白”的表现作用,是现代艺术综合观和三维艺术空间思想融入的结果。
1.3 现代青花艺术的题材内容与表现形式
任何艺术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青花艺术绘画与中国画以不同的依附载体和相近的笔法表现共同的内在艺术精神。中国传统的艺术题材主要是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在现代青花艺术绘画中,它具有与中国画艺术的极大相似性。然而,现代青花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具有新的艺术特点。比如用简单随意的几笔表达一种随意性,创作并没有具体题材和具象事物,从而体现现代人对简单的一种形式诉求。
艺术的内容与题材都来自生活与客观世界,艺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产生与发展。青花艺术作为土与火的艺术延续发展至今,其艺术创作呈现出了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艺术格局,现代青花在以青花为主要装饰内容时也突出传统水墨韵味,以体现中国传统古典美学思想和意蕴。同时,现代青花也强调现代装饰性意味,有的创作往往打破传统的视觉限制,在画面引入构成的元素,让作品在赋有材质之美的同时又有意境之韵。在现代生活中,现代艺术观念更加多样化与广泛化,其中艺术简单化与符号化也引入到了现代青花创作中,从而青花被作为一种符号的象征被引入,这种艺术符号具有普遍指向性意义,并引领现代青花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青花作品中的“青白”体系既是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观的传承,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审美意识形态的反映。现代青花中对“青白”的运用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掌握“青”及“空白”在现代青花中的艺术表现特性,可以创造出更富有时代特色的现代青花作品。青花发展到现代,对青花艺术语言的探索与研究呈现出不同的层次与角度。伴随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青花艺术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局面。
[1] 胡东放.中国画黑白体系论.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2] 罗晓涛.传统青花陶瓷装饰.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 吴宇华.明清青花瓷画鉴赏.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4] 曹建文.景德镇青花瓷器艺术发展史研究.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Transmission and Innovation of “Blue and White” Patterns for Modern Underglaze Blue Decoration
SUN Lixin
(Jingdezhen Cultural Industrial Center, Jingdezhen, Jiangxi 333000)
The underglaze blue decoration, which traces its origin back to the import of a particular enamel called “Sumatran Blu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sign with a striking contrast between blue and white on the porcelain. It is a poignant form of art that ref l ects the Chinese aesthetics. This paper observes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s of blue and white on porcelain through the history to fi nd out about the change of the cultural thought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 behind them and to provide a new approach to moder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modern underglaze blue decoration; blue and white pattern; underglaze blue enamel; inheritance; innovation
TQ174.74
A
:1006-2874(2014)01-0050-03
2013-12-26 Received date: 2013-12-26
孙立新,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Correspondent author: SUN Lixin, Jiangxi province advanced crafts E-mail: 45374377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