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文化引领功能,建设美丽长沙

2014-02-01 07:40薛其林谭纬纬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品位长沙文化

薛其林,谭纬纬,陈 婷

(长沙大学,湖南 长沙 410022)

英国城市学专家霍尔在其代表作《城市文明》一书中提出了“城市黄金时代”的概念和“点燃城市之火”的创造性本质问题,认为在特定时期,城市可以凸显独特的创造力,成为人类文明建设的灯塔,如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公元14世纪的佛罗伦萨,16世纪的伦敦,18、19世纪的维也纳,19世纪末的巴黎,等等,都曾是世界文化版图上令人瞩目的地标,因为它们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脉:自己文化的根、自己文化的魂。今天的中国,可以说已经迈入到了城市发展的井喷期,但最终能否成功到达“城市黄金时代”,关键取决于如何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社会的高度融合,使城市真正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文化格调的有形生命体。

一 文化引领城市发展

文化的生命力源远流长,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文化成的历史。就一个国家而言,没有科技,不足以强国;没有文化,则足以亡国。就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力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文化是城市升级发展的“推进器”

首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不仅直接增加了城市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形成文化产业链。比如随着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湖湘文化的向往,一时间参观湖南第一师范的游客激增,由此引发了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的新热点,并带动了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其次,文化的发展催化了新经济理论的产生。文化作为资源肥沃的土壤,文化创意作为金种子,能够引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管理模式和领导决策的革新,能够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能够催化新经济理论的产生,最终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

再次,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说过:“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及文化产业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和创新的象征”。

最后,文化产业直接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美国城市文化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有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够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是什么。”城市是有气质的,构成一座城市的全部魅力,核心在于这座城市的精神品格,即城市文化。

(二)文化是市民精神生活的“调色板”

当今的文化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一种以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为主要生产资料,以服务经济和文化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人的知识、智慧、想象力、创造力等为主体条件,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推动个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理念、形态与模式。

让市民实现文化权利,享受文化乐趣,丰富“精神营养”。一方面通过精心打造公共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市民文化品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另一方面积极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三)文化是城市正能量的“磁力场”

城市文化渗透在城市个性与魅力之中,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文化的这种软实力积累、沉淀、传承到一定程度,就凝聚成为这个城市的精神动力,释放出巨大的张力,成为市民普遍认同并努力践行的核心价值,反作用于城市,对其发展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长沙的亮点和人性光辉的楷模雷锋与“雷锋精神”,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即是全方位诠释了一个“权位不重”、“收入不多”、“文凭不高”的平凡人,如何守望一份人性的良知,如何将个体具备的良知良能转化为社会认可的公益善举,如何在平凡坚守中彰显人性的高尚。这既是我们长沙正能量的具体体现,为长沙城市发展和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也是我们当今社会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作为城市社会正能量的“磁力场”和“辐射源”,雷锋精神的宣传、推广、践行,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的生活品味、增进城市的正能量,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国际知誉度。

这种文化正能量的聚集和辐射,在城市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无痕换骨、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表明,城市特色因文化而灵动、城市精神因文化而彰显、城市风气因文化而形成、城市形象因文化而展现、城市实力因文化而倍增。

二 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在城市化进程中,厚重文化内涵的提炼和文化魅力的塑造,就能跳出“千城一面”局限,实现“一面压千城”的功效。城市特色从硬件上看,主要体现为以城市空间格局、传统建筑形态及其形成的城市文脉为代表的城市物质遗产;从软件上看,则集中体现在以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市民精神、风俗习惯、审美特质等为代表的城市非物质遗产上。两方面结合起来,既构成了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区别的标签属性,也构建了一个城市特有的内部认同体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文化的影响与渗透。无锡、苏州等千年江南古镇之所以能够传留至今且魅力四射,靠的就是千年文化的传承与渗透。

(一)山水文化塑造城市的“形”

城市如人,风韵天成。长沙是世界上少有的山水洲城,特有的山水与地域文化,浑然天成,映衬出勃勃生机,散发出千年的魅力与韵味,彰显着现代的活力与张力。依托这座特色鲜明的山水洲城和底蕴厚重的人文景致,长沙打造国际文化名城就有了底气和把握。

(二)历史文化凝聚城市的“气”

历史留下文化,文化记忆历史,凝练智慧,智慧在传承文化中创造未来。所以,文化是连接历史、现实、未来的纽带。失去文化这个纽带,国家、民族都不会长久。国家民族如此,一城一地更是如此。

长沙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物质型文化,如二十世纪全国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被称为“汉文化博物馆”的马王堆汉墓、开创了中国彩瓷时代的长沙唐代铜官窑遗址、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代表“孝”文化的定王台、有“先有开福寺,后有长沙城”美誉的“禅”文化圣地开福寺、代表我国商代青铜器制造技术巅峰之作的四羊方尊、代表西汉织造工艺最高水平的素纱禅衣等等,数不尽数。非物质型文化则包括传说、节日、饮食、宗教、祭祀、民间艺术等。在长沙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戏曲类的就有长沙湘剧、长沙花鼓戏、长沙弹词、浏阳古乐等,民间手工艺和工艺美术类的有湘绣、浏阳花炮、菊花石雕、铜官陶瓷、望城剪纸、长沙棕编以及湘莱、传统小吃、中医药等。其中火宫殿火神庙会、湘绣、湘剧等已经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名人文化锻造城市的“神”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沙历来是一座名人之城,古有湘楚文学开创者、爱国诗人屈原,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书法大家欧阳询,西汉著名思想家贾谊,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清代著名经世思想家和政治家陶澍等等。各界翘楚,构建了湘楚文化璀璨丰富的历史,沉淀出了湘楚文化“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思想内核以及“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时至近代,长沙文化名人井喷泉涌,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中流砥柱。以《辞海》为据,近代湖南名人占至44人,居全国榜首,这其中长沙占到一半以上,还有不少虽不在长沙出生,但是在长沙就学成才、建功立业的。晚清时期的一代军事家、政治家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创建近代新式湘军,立下赫赫战功;戊戌流血变法第一人谭嗣同、辛亥首臣黄兴、护国将领蔡锷、政党政治第一人宋教仁等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转型的开路先驱;而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等革命领袖更一手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化学术界更是灿若群星,有哲学家金岳霖、蔡仪、李泽厚;历史学家周谷城、杨荣国以及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教育家胡元倓、朱剑凡、符定一、易培基等;“文艺湘军”有作家萧三、丁玲、周立波;美术家齐白石、杨应修、李立;剧作家田汉、欧阳予倩;音乐家黎锦晖、吕骥、王人美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正是这些文化名人的巨大作用和引领,中国艰难地完成了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进程,走出了落后挨打的古代、走上了复兴发展的现代强国之列。这些文化名人无与伦比的功业,定格了长沙开拓创新、包融开放的城市品格、锻造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也正是这种厚重的城市精神为现代长沙文化事业和新型城市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当下,长沙以“快乐”文化兴城,涌现了一大批文化名人。金牌制片人罗浩、华文数据库掌门人唐五一、金话筒汪涵、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南派相声领军人物大兵、知名动漫导演贺梦凡、官场小说作家王跃文、女书使者陈立新……他们都是勇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文化使者。正是这些人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不断创新,才演绎出一段段令人仰慕的长沙文化传奇。

(四)创意文化增进城市之“智”

文化强调创意和创新,并以其强大的创造性激发城市的活力,直接构成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和核心要件。创意文化既是浓郁传统文化之新芽,又是助推传统文化转型升级之内核,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智慧源泉。

素以“敢为人先”著称的“文化湘军”,在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上亦抢先领跑,特别是在影视传媒、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民间工艺等创意文化产业领域,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文化规划中,长沙市政府对城市文化产业布局都做了战略性规划,提出“一轴两翼三城”的战略构思,大力扶持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力实现“长沙国际文化创意基地”的发展目标。其中,“三城”即金鹰影视文化城、麓谷动漫游戏城、岳麓山大学城已成为长沙文化创意基地具有标志性建设水平的多功能区域。另外,政府还把天心文化产业园、雨花创意产业园、星沙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具有独特性和示范性园区,以及长沙市“十大文化产业基地(街区)”,与“一轴两翼三城”等进行整合,共同构建了长沙国际文化创意基地大本营的全新整体格局。

三 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品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魅力与潜力所在,文化的积淀奠定品位的基调,文化的发展触动品位的脉搏,文化的融合凝聚品位的灵魂。提升城市品位应该明确自身的文化基调,必须彰显文化传统和特色,需要掌握时代的脉搏律动而与时俱进,并将文化的内核凝聚成文化品格,由内而外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一)文化的积淀奠定城市品位的基调

提升品位的前提是找准品位的基调。现如今,随着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城市尤其是旅游城市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同程度地掀起了一股复古热潮,仿古建筑大量修筑,仿真古董批量生产,旅游产品大量复制和雷同。过犹不及,这些简单复制和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不仅无助于历史文化的保护,无助于城市特色的塑造,反而人为地破坏了城市的本来面貌,降低了城市原有的品位和基调。毕竟城市品位依托的是真实可触的历史文化及其载体,而绝非人造的仿真品。

如何确定城市品位和基调?关键是通过文化这个桥梁,科学处理历史与现代、古城与新城、保护与开发等要素,合理对接,巧妙融合,全方位、多角度地辉映出城市文化之光辉。

(二)文化的发展触动城市品位的脉搏

在历史的多幕剧中,从来不乏长沙精英的身影。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的历史律动,长沙文化的音符闪耀,城市独特的文化品位和卓越的文化影响得以凸显。现代长沙城市建设,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从文化入手,合理把脉区域文化律动和文化音符,科学规划,全方位调动文化功能,使之成为浏阳潮涌、湘江波动的内驱力。

(三)文化的融合凝聚城市品位的灵魂

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也是城市灵魂不断凝聚的过程。经过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不断碰撞与交融,历史与现实的反复叠加与检验,长沙文化历练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髓,从而赋予了长沙城市品格兼具浪漫情怀与坚韧性格的灵魂。

然而,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科技的进步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提供了生活便捷,却也带来了偏重物质享受的价值倾斜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这不仅使得城市品位大打折扣,而且还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现代都市人既遗失了仰望星空的浪漫情怀,又消弭了脚踏实地的坚韧性格。忽视文化发展规律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城市灵魂的丢失和城市病的蔓延。

人是文化的主体,城市的品位最终落实为人的品格。就仿佛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世界里,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样,现代长沙人只有通过回归浪漫情怀和坚韧性格的本真复位,才能真正诗意地栖居在长沙这座最具幸福感的宜居乐和城里。

四 文化铸就国际名城

文化是铸就国际名城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文化的显隐功能,是城市发展永不枯竭的活力源。清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同样,一城有一城之文化,离开了文化的浇灌,城市将是一潭死水。纵观世界文化名城,皆因文化而精彩,巴黎的时装、维也纳的音乐、慕尼黑的啤酒、伯尔尼的钟表、苏黎世的金融、好莱坞的电影,西安的古朴、上海的现代、苏州的园林、景德镇的瓷器……离开了文化这个灵魂,洞庭之水、岳阳之楼何以闻名天下?可见,国际名城终须文化来铸就。

(一)增进文化自觉,夯实名城建设基础

借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增进文化自觉就是要让市民对其所在城市的文化在情感上认同,在行为上归属,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境界。文化自觉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特征,表现为文化对大众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二)提升文化自信,助推名城建设步伐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和信心,是在对本土文化的理性审视以及与异种文化的对比借鉴后,所形成的对自身文化独特内涵的崇敬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的前提在于正确认识自身文化。能否正确辨认,则取决于有没有独特的文化符号。首先,文化要具有特质性。第二,文化要具有优质性。

(三)实现文化自强,打造名城建设品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可见,文化是引领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在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铸就国际名城方面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猜你喜欢
品位长沙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长沙之旅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谁远谁近?
我眼中的长沙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辛卯考联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