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致真菌性角膜炎3例报告

2014-02-01 20:32许雪黄云丽张道军李红宾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丝状两性霉素真菌性

许雪 黄云丽 张道军 李红宾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昆明 650000)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其高致盲率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曲霉菌、念珠菌、青霉菌等。丝状真菌是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而其致病菌种在不断变迁。我院于2011年诊治3例念珠菌致真菌性角膜炎,其在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与丝状菌均不同,现将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史及临床检查

病例1 患者女,47岁,右眼被叶子划伤后眼痛伴视力下降11 d。眼部检查:左眼正常;右眼视力数指/10cm,眼睑及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溃疡,前房积脓,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窥视不清,眼眶压痛明显,眼压18 mmHg(见图1)。

病例2 患者男,56岁,左眼树枝划伤后眼痛伴视力下降7 d。眼部检查:右眼正常;左眼视力0.6,矫正1.0,结膜明显充血水肿,角膜呈白色浑浊,上皮缺损明显,溃疡面可见,前房积脓,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眼底窥视不清,眼压无法测。

病例3 患者女,46岁,彝族,右眼被玉米叶擦伤后疼痛伴视力下降1个月。眼部检查:左眼正常;右眼视力0.02,角结膜混合充血,结膜囊见少量白色分泌物,角膜下方见一溃疡灶,大小约0.5 cm×0.5 cm,溃疡灶周边不光滑,呈山丘样隆起,周边角膜轻度水肿,房水清亮,对光反射迟钝(见图2)。

1.2 实验室检查

角膜病灶处刮片检查,镜检:常规10%KOH涂片镜检,培养:改良沙堡葡萄糖蛋白胨琼脂作真菌分离培养,观察菌落生长速度、形态、大小、色素及显微镜下结构,并鉴定菌种,酵母样菌落转种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3例患者眼分泌物中直接镜检均找到菌丝;培养结果:病例1为白念珠菌,病例2、3为热带念珠菌。

1.3 治疗方法

例1给予氟康唑0.1 g/次静脉滴注,2次/d,伊曲康唑0.1 g/次口服,2次/d以抗真菌治疗,五水头孢唑啉钠2.0 g及左氧氟沙星0.6 g,静脉滴注,1次/d以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两性霉素B脂质体25 mg+0.9%生理盐水10 mL滴眼,局部加强治疗,均4次/d,阿托品眼液扩瞳,3次/d,治疗9 d。例2给予氟康唑0.2 g,静脉滴注,1次/d,夫西地酸0.375 g,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卡波姆滴眼液滴眼,阿托品眼液扩瞳,均1次/2 h,治疗10 d。例3给予口服伊曲康唑0.2 g/d,及加替沙星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噻吗洛尔滴眼液,4次/d,阿托品眼用凝胶,2次/d,治疗10 d。出院后,患者均继续使用各上述滴眼液,并口服伊曲康唑0.1 g/次,2次/d。

1.4 预后

出院2周后,病例1右眼前房积脓减少,角膜溃疡面积减小,溃疡程度减轻,角膜水肿减轻;病例2疼痛较前明显减轻,查体可见视力光感,角膜较前清亮,前房无积脓;病例3基本治愈。

2 讨 论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植物性外伤的增加,使真菌性角膜炎逐渐增多,但目前无理想的特效药物和有效的治疗措施。现临床治疗多联合应用2~3种抗真菌药物以增强抗真菌效能。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谱,提高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伊曲康唑水溶性差,但其与蛋白结合率较高;氟康唑水溶性好,半衰期长,毒性小,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可通过血-眼屏障[1];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在两性霉素B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制剂,且经研究证实,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仅具有更强的抑制真菌的功能,且在眼内的通透性较好,应用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两性霉素轻[2]。从我院治疗的该3例念珠菌性角膜炎来看,3例患者均有外伤史,及时查明病因,联合应用氟康唑静滴、伊曲康唑口服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液滴眼,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真菌性角膜炎致病真菌的种类繁多,其中目前所报道的能感染人类角膜的真菌有70余种,丝状真菌是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致病菌,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占73.6%[3],国外文献报道,念珠菌性角膜炎发生率不低[4],但是国内报道不多[5],国内仅海口地区报道念珠菌为该地真菌性角膜炎优势菌种,这可能与海南岛热带特殊地理位置有关[6]。丝状菌与酵母菌引起的角膜炎在临床表现、生长方式、治疗上均不相同:涂片光镜下见到无色透明的菌丝可初步考虑为丝状真菌感染,而见到无色、折光性强、大小不一的孢子则考虑为酵母菌感染。丝状菌尤其镰刀菌感染病情较重,菌丝早期向眼内穿透,常可导致角膜穿孔和真菌性眼内炎,酵母菌感染病灶局限,较少向基质深层浸润,预后较好[7];丝状菌如镰刀菌平行于角膜板层生长,酵母菌多垂直于角膜板层生长[8];对念珠菌性角膜炎,早期真菌主要在角膜表层,涂片易为阳性,药物与真菌的接触面大,治疗效果可能较好[9]。

本实验室地处昆明,四季温暖,且植被丰富,在近1 a内发现此3例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性角膜炎,经培养鉴定,1例为白念珠菌,2例为热带念珠菌,因念珠菌病灶相对局限,外用药物接触面大,我们系统及局部应用足量的抗真菌药物,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该疾病在本地区致病的主要特点和变化方向,也为念珠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经验。

[1]张俊杰,谢雷克,陈祖基,等.氟康唑眼液滴眼的眼内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108-111.

[2]董云苗,郑璐,戚兰惠,等.实验性真菌角膜溃疡的研究[J].药物与临床,2011(7):245-247.

[3]Xie L,Zhong W,Shi W,et al.Spectrum of fungal keratitis in north China[J].Ophthalmology,2006,113(11):1943-1948.

[4]Marangon FB,Miller D,Giaconi JA,et al.In vitro investigation of voriconazole susceptibility for keratitis and endophthalmitis fungal pathogens[J].Am J Ophthalmol,2004,137(5):820-825.

[5]王炳亮,裴森,姬亚洲,等.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相关因素分析[J].眼科研究,2008,26(7):550.

[6]宋绪华,邢健强,陈海,等.海口市眼部真菌感染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8):1880-1882.

[7] 谢立信.真菌性角膜炎[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0):638-640.

[8]刘敬,谢立信,史伟云.主要致病真菌在角膜内生长方式的研究[J].眼科研究,2008,26(1):26-29.

[9]孙毅,邓应平.真菌性角膜炎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9,9(5):926-928.

猜你喜欢
丝状两性霉素真菌性
不同添加剂对污水处理中丝状菌膨胀的控制作用研究进展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预处理对铝合金喷涂层丝状腐蚀性能的影响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探讨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曲霉菌致肝损伤及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