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仔姜姜瘟病的发生与克服

2014-02-01 11:05李姗蓉罗雪峰
中国蔬菜 2014年2期
关键词:瘟病轮作病害

董 鹏 李姗蓉 况 觅 罗雪峰 帅 霞

(1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 401121;2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重庆 401149)

重庆仔姜姜瘟病的发生与克服

董 鹏1李姗蓉1况 觅1罗雪峰1帅 霞2

(1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 401121;2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重庆 401149)

重庆地区防治仔姜姜瘟病除采取水旱田轮作的方式,还采用早播结合休耕养地,该方法更适合在耕地较少,且春季回暖较快的地区推广应用。

近年来,重庆市生姜产业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连续3 a(年)保持在8 000 hm2(12万亩)以上,年产生姜22万t左右。重庆生姜产业以仔姜种植为主,仔姜维生素含量高,粗纤维和姜辣素含量少,脆嫩多汁,鲜香可口,且销路广,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随着重庆仔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连作年限的累积,姜瘟病的发生也日趋严重,迫使许多姜农不得不放弃仔姜种植,改种其他作物,不仅打击了姜农的积极性,也严重制约了仔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重庆仔姜生产中姜瘟病发生的原因

1.1 土壤条件的恶化 仔姜连作栽培容易造成土壤条件的恶化,表现为土壤板结、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透气性和保水能力下降;某种养分缺失或富集,土壤养分平衡被打破;土壤酸化;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积累等现象。

重庆仔姜种植以散户为主,各家施肥方式不尽相同,有些种植户为追求仔姜高产盲目施用大量化肥,造成土壤盐渍化加剧。在仔姜连作地块,植株根系分泌物和残体腐解物给某些病原菌和害虫的生存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寄主,很多致病菌或害虫虫卵可随仔姜残体越冬,姜瘟病的致病菌青枯劳尔氏菌可随生姜残体留存于土壤中,并存活3 a(年)以上。因此,重茬姜田的土壤成为姜瘟病发生的主要侵染源之一,严重妨害了仔姜的连续生产。

1.2 姜种品质难以保证 重庆仔姜种植面积连年扩大,姜种需求量随之上升,若按每667 m2用种量500 kg计算,重庆每年至少需姜种6万t,但重庆姜种基地发展相对滞后,所产姜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仔姜种植发展较快的荣昌县,其姜种基地所产姜种仅能满足荣昌县姜种需求的20%,缺口高达80%。重庆其他仔姜种植区域这一缺口更大,并随着仔姜种植规模的扩大呈不断拉大的趋势。对外地姜种的严重依赖,导致姜种购买的产地、时间、种类、数量甚至品质都存在不稳定因素,仔姜品质难以保证。同时,若姜农购入弱姜、病姜作姜种,或姜种贮存不当,都会导致姜瘟病大面积发生,不仅影响当季产量,还为次年的生产留下隐患。

1.3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也是姜瘟病发生的一大原因。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夏季较长且高温多雨,7、8月日均温度多保持在27~32 ℃,年降雨量1 000~1 450 mm,而姜瘟病最适发病温度为28~35 ℃,发病时期为6~9月,且气温越高发病越快,病害扩展越快,因此每年的7、8月是重庆仔姜姜瘟病的高发时期,很多姜农反映,如果高温过后即刻降暴雨,80%以上会出现病姜,有些排涝条件差的姜田会大面积暴发姜瘟病。

1.4 田块间的病害传播较为严重 因种植仔姜的经济效益较高,重庆各地对仔姜种植一直未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或财政补贴,且对仔姜生产的指导力度不大。重庆山地较多,地势高低起伏,集中连片种植仔姜的自然条件较差;仔姜种植方式较为传统,人力投入较大,每人每年最多种植2 668 m2(4亩),这些因素都给重庆仔姜的集中生产、统一管理带来

困难。同时,重庆仔姜种植多以散户为主,各家各户自主进行生产、销售,对病害的防控措施不尽相同,难以形成统防统治的模式,使姜种染病、姜田发病的概率均大大增加,而姜瘟病为土传病害,一旦某块姜田染病,就会威胁到邻近田块,若病害发生得不到有效控制,姜田间的感染也较为严重。

2 重庆仔姜生产中克服姜瘟病的主要方法

2.1 轮作 在仔姜生产中,轮作是最常用、效果较为明显的一种克服姜瘟病的方法。研究表明,生姜轮作可以提高产量,同时对姜瘟病和根结线虫的抑制效果都很好。仔姜轮作时,前茬作物最好是粮食作物以及十字花科和葱蒜类蔬菜,不宜与茄果类、薯芋类蔬菜进行轮作。轮作年限对仔姜的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孙晓扬等(1998)研究发现:连作3 a(年),发病率由3.8 %增至51.4%,与非寄主作物轮作3 a (年),发病率由29.5%下降至5.3%,水旱轮作3 a(年)则基本无病株出现。为防止姜瘟病的发生,重庆地区主要采用水旱田轮作,具体安排是仔姜—油菜或甘蓝第1年、水稻第2年、仔姜—油菜或甘蓝第3年,这种方式很适合在重庆山地的高岸水稻田实行,不仅有利于地力的恢复,也避免了姜瘟病的高发。

2.2 早播结合休耕养地 水旱田轮作虽然可以较好地克服仔姜连作障碍问题,但是只适合在耕地相对富余的地方采用,否则无法实现仔姜的连年生产,影响姜农的收益。目前,在重庆仔姜种植规模较大、效益较高的荣昌县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仔姜连作高效栽培模式,可简单概括为:下茬休耕结合适当早播。采用这种方式种植仔姜时,可省略姜种发芽的过程,直接定植消毒或晒白后的姜种,同时适当提早播种时间,使仔姜的生产期基本避开了姜瘟病高发的7、8月,在仔姜收获后,不再种植其他作物,翻晒土壤,休耕养地。该种植模式的效果类似空茬轮作,可大大减少连续种植仔姜对地力的消耗,减少病虫害致病源在土壤中的积累,同时采取休耕的方式控制姜瘟病的发生,实现了在同一地块上连年种植仔姜,解决了轮作与人均耕地较少的矛盾,适合在耕地较少,且春季回暖较快的地区推广应用。

2.3 土壤及姜种消毒 防止姜瘟病的发生,土壤消毒十分关键。重庆仔姜生产中主要使用暴晒消毒和氯化苦熏蒸两种方法进行土壤消毒。仔姜收获后,对土壤进行3~5次深翻暴晒,翻耕深度最好达到40 cm以上,深翻的同时耙细土壤,让土壤充分风化暴晒,挥发多余水分,灭除土壤中的病原菌,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土壤环境。土壤暴晒消毒法效果较好,且对环境无害。有时由于种植时间安排的限制或人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无法对土壤充分进行暴晒消毒,则可采用药剂消毒土壤,重庆地区主要采用氯化苦熏蒸土壤消毒法。具体做法:在土壤湿度60%左右时(土壤手握成团,离地1 m松开时,落地可打碎),每隔30 cm用手动或机动注射器在15~25 cm深土层内注入氯化苦2~3 mL,每667 m2氯化苦用量一般不少于20 kg,之后用0.04 cm厚的地膜覆盖闷地15 d(天)左右,气温较低时应适当延长闷地时间,揭开地膜至少10 d(天)以后再定植仔姜。需要注意的是,氯化苦挥发性强,覆膜时要注意不留死角,薄膜没有破损,同时由于氯化苦毒性大,最好由专业人士使用,要注意佩戴防毒面具和手套、鞋套,并在上风口进行,避免对人畜的毒害及环境污染,同时对消毒后的地块要注意农用器具及水源的清洁,避免土壤的二次污染。定植前将姜种处理成50 g左右小块,发芽后定植或直接定植,不管是否经过发芽阶段,都应将处理好的姜种晾晒1~2 d (天),然后进行姜种消毒;也可在定植前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100万单位新植霉素4 000~5 000倍液浸种。

2.4 优选种源 姜种染病是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姜种在生长、购买、贮存过程中都有染病可能,因此对于种源的控制十分重要。购买外地姜种时,最好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对姜种品质进行筛选,优选无菌姜种及脱毒姜种,淘汰肉质变色、有水渍、表皮容易脱落的姜种。此外,不同品种的种姜品质差异较大,应根据栽种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较耐连作、对病害抗性较强的仔姜品种。重庆仔姜生产中,常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重庆白姜和乐山白姜。在姜种购买后至定植前,应注意姜种的保存。姜种贮藏前应及时剔除病姜,并适当晾晒,使姜种挥发部分水分;姜种贮藏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经常通风换气,避免温度过高姜种发芽或温度过低冻伤姜种,以及湿度太大导致的姜种腐烂。一般贮藏姜种的场所温度宜

保持在11~13 ℃,相对湿度在80%~90%。

姜种需求量较大的地区,最好建立相应的种源基地,也可以与外地的种源基地签订产销合同,以保证姜种的稳定供应,同时利于姜种品质的控制,提高仔姜生产的自主性。

2.5 增施有机肥 土质与姜瘟病发生有很大关系,土质较为粘重的地块姜瘟病发病率往往较高。为改善土质,增强仔姜根系活力,在仔姜生产中应适当增施有机肥。据调查,重庆仔姜产量较大、品质较好的区域均有大量使用有机肥作基肥的习惯。如重庆潼南县新胜镇盘山村的姜农经常使用大量干牛粪作基肥,荣昌县盘龙基地的姜农使用从养殖场收购的猪粪作基肥,这两个地区常年种植仔姜,生产的仔姜细腻洁白,香气浓郁,且姜瘟病的发病率较低,这与当地大量使用有机肥的种植习惯有一定关系。

3 讨论

姜瘟病的防控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效果虽较为明显,但易使姜瘟病致病菌演变出抗药菌系,并非长远之计。应加强其生物防治方法应用于生产实际的研究,尤其是在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上找到适当的契合点,寻求更加绿色安全的病害防控方法。

肥料的选择和使用对姜瘟病的发生也有不同影响。有研究表明,基肥不足和追施尿素都可加重姜瘟病的发生,而磷钾肥的使用可降低姜瘟病的发病率。据吴德广等(2003)研究,施用腐熟大豆饼可降低姜瘟病的发病率。对于仔姜生产来说,可供选择的化肥、有机肥、生物肥等种类繁多,施肥方式也尚无统一标准,在重庆仔姜生产中应具体选择什么肥料?怎样施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轮作是克服姜瘟病发生的主要方法,与此同时,有人提出采用休耕方式同样能达到轮作效果,而且可保证仔姜连年高效生产,休耕与轮作哪种方式更适宜?与不同的作物轮作有何差异?目前尚缺乏试验依据,应据此进一步研究,以寻找控制姜瘟病发生的上佳模式。

吴德广,任清盛,王教义.2003.不同肥料对生姜姜瘟病发生的影响.山东农业科学,(2):37-38.

孙晓扬,刘光珍,邓先明.1998.姜青枯腐败病发生规律和系统控制技术.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3(1):122-125.

董鹏,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和蔬菜栽培工作,电话:023-89133431,E-mail:10248704@qq.com

2013-10-28;接受日期:2013-12-24

重庆市蔬菜科技支撑项目(2013015)

猜你喜欢
瘟病轮作病害
姜瘟病有效防治方法
主要气候因子对长江上游生姜种植区姜瘟病发生动态的影响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科学家开发出麦瘟病田间快速检测新方法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研究表明:玉米-大豆轮作磷肥两年施用一次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蔬菜轮作有原则 合理种植效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