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责任精神去哪了?
责任精神是在当下凸显的社会性问题,《中华环境》杂志为什么要涉及这个话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本期杂志与其有对话)先生就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撰文,例数多个部门,包括媒体和普通百姓的失职现象。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的缺失集中体现了集体无意识状态:政府部门工作目标止于自扫门前雪,以做好分内的事为标准;各地自满于强占先机,先富起来;个人更是各显神通地发家致富。
如果说我国的改革开放,清晰地映射了中国大时代的社会变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那么市场经济大大激发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需求。名下有豪宅、好车,出入显光鲜、耀眼,吃穿讲品牌,体面充斥着每个人的心念,有权的以权力寻租发家致富,无权的可以靠坑蒙拐骗或偷盗明抢敛财;取之有道的出租车司机白天黑夜地多拉快跑,以至常常听说有司机过劳死;求学或做官不是为理想,而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于是适者生存、成功学、激励机制无处不在,连人际交往都有目的的发展为积累人脉资源,这个世界不再纯粹。如果有人胆敢反其道而行之,会被社会耻笑为落伍、乡巴佬、另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全民一路向经济狂奔时,谈责任、讲担当的人注定是孤独的。
美国经济学家富兰克.奈特(1885—1972)提出应该根据“一个社会产生的需求,塑造的国民性格”,而不是“满足当时人们需求的效率”。因为市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这是规律,可这个规律只属于经济领域,一旦越过堤岸,蔓延到社会诸领域,成为压倒一切的“原价值”,把一切淹没在利己的打算中,消解美丑,嘲笑一切价值,社会能不出问题吗?社会思维的惯性,促使我们不论是什么角色仍要继续满足“需求的效率”,环保也未能幸免。6月中旬,曝出湖南衡东大蒲县300多名儿童血铅含量高,竟有官员仍延续“红豆局长”的应对台词,“儿童咬铅笔也会含铅高”。这种对国家利益、对环境保护的失职、失责、失担当的言行,不仅暴露出官员业务水平和行政能力的低下,更暴露出其价值观和境界品味的低俗。
责任意识简单地说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位子该尽什么责任,即所谓的在其位、谋其政,是自觉、认真地履行角色义务,并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因此可以解释为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追求,是通过具体行动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当然责任精神决不能仅停留在职业责任这一浅显层面上,它是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境界。在当前污染逼近我们生活的时候,不仅环保部门要加强责任精神的传承,而且要在全社会倡导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精神。这种精神是美丽中国事业成功的基石,是民族振兴的阶梯。
曹和平先生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看环保,更相信经济手段。的确,当责任意识没有成为社会的自觉时,要以制度为本,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同时需要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需要共同价值观的塑造,需要制度设计的引导,需要文化建设的熏陶,需要善良的集体无意识的养成,需要长期一贯的努力……
《中华环境》编辑部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