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伟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自1939年形成后,经过1949年和1962年的两次修订在文本形态上出现了重大变化,而且由于特殊原因,原来准备的关于党员组织纪律修养的内容并没有能够成为这一著作的组成部分。对《论修养》文本变化来龙去脉的研究,对于中国共产党领袖单篇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刘少奇于1939年7月8日、12日在延安马列学院做了两次讲演,《论修养》正是在这两次讲演的基础上修改而成。1939年8月20日到9月20日延安《解放》周刊第81期、第82期、第83-84合期连载了刘少奇7月8日讲演的整理稿。根据 解放 周刊的文本 年 月延安的新华书店出版了 论修养 的单行本①1939年9月15日,刘少奇离开延安赴中共中央中原局驻地河南确山县竹沟镇。1939年11月延安的新华社出版《论修养》单行本时是否征询过刘少奇的意见、刘少奇是否做过审阅还不易判断。单行本的内容和《解放》周刊所载文本基本上一致,只有极少数标点和个别字词略有变化,极有可能是编辑者所改,而刘少奇本人并没有在单行本发行前进行过任何修改。因此,本文所引《论修养》1939年版以《解放》周刊所载的刘少奇亲自整理的原初文本为据。。自从1939年《论修养》形成后,刘少奇于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第一次对其进行了修订,经过这次修订,《论修养》的文本开始出现了许多重要变化。
1949年版与1939年版的《论修养》相比,文字的加写改写情况非常多,这种加写改写不仅仅是文字性的修改,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
1949年版文本的加写改写主要集中在第一部分“绪论”中。“绪论”第一个问题“共产党员为什么要修养”在论述共产党员修养的长期性时,1939年版本的一处表述是:“由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到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的革命家,是一个很长的革命之锻炼和修养的过程,既是经过改造的过程。”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1期,1939年8月20日,第13页。在1949年的修改中,刘少奇则把这段修改为:“由一个幼稚的革命者,到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的革命家,是一个很长的革命的锻炼和修养的过程,既是长期改造的过程。”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5页。这里,在最后一句话中删掉了原来的“经过”二字,增加了“长期”二字,从而突出了党员修养的长期性。
在“绪论”第二个问题“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最好的学生”中,刘少奇在论述如何成长为马克思列宁式的政治家时,1939年版的一处表述是:“那我们完全可能把自己的品质提高到马克思、列宁式的政治家的品质之高度。即是‘始终不愧为列宁式的政治家’。”④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1期,1939年8月20日,第15页。在1949年的修改中,刘少奇则加写了这段话:“那我们完全可能把自己的品质提高到列宁式的政治家的品质之高度。使我们在工作中,斗争中具有马、恩、列、斯那样的作风。即是‘始终不愧为列宁式的政治家’。”⑤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15页。把原来的“马克思、列宁式的政治家”改写为“列宁式的政治家”,内涵并没有发生变化,但通过加写“使我们在工作中,斗争中具有马、恩、列、斯那样的作风”这句话,加强了对马克思列宁式的政治家的论述,并引导党员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作风学习。
在“绪论”第三个问题“修养的各方面及修养的方法”中,关于共产党员需要的修养的种类,1939年版的表述是7个方面,即“要有马列主义理论的修养,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理论的修养;要有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上的修养;要有党内团结、党内斗争与纪律上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与工作作风上的修养;要有战略、战术 工作方法上的修养 要有善于对待各种人们 处理各种问题 以及各种科学知识与某些专门技术上的修养等。”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1期,1939年8月20日,第17页。1949年的版本则把7种修养修改为9种修养,即“要有马列主义理论的修养,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理论的修养;要有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要有用马列主义的立场与方法去研究与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要有思想意识与道德品质上的修养;要有党内团结、党内斗争与纪律上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工作作风上的修养;要有善于对待各种人们、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20-21页。这里最大的变化是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要有用马列主义的立场与方法去研究与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二是把原来的“要有善于对待各种人们、处理各种问题,以及各种科学知识与某些专门技术上的修养”分为两类修养,即“要有善于对待各种人们、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和“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从7个方面的修养到9个方面的修养,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及联系群众的论述。同样是在这一部分,在论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时,1939年版本中说,在运用马列主义的过程中要“发现马列主义的那[哪]些个别原理与结论在那[哪]些个别方面须要根据新的经验的咀嚼来加以充实、丰富和发展”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1期,1939年8月20日,第17页。。在1949年的版本中,刘少奇则把这句话加写为,在运用马列主义的过程中要“发现马列主义的那[哪]些个别结论在那[哪]些个别方面需要根据新的经验的咀嚼来加以充实、丰富和发展。这就是说,我们要使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④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23页。通过新加写的“这就是说,我们要使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这句话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强调,从而更加突出了理论学习中实践指向性的意义。
“绪论”第四个问题“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与党员修养的关系”在分析无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优点时,1939年版本中说:“特别在观察与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他常比别人要敏捷而正确些,更合于马列主义的原理些。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有坚定而纯洁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立场和思想,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任何成见与其他私人问题及不干净的东西需要照顾。”⑤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1期,1939年8月20日,第19页。在1949年的版本中,这句话则被改写为:“特别在观察与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时候,他常比别人要敏捷而正确些,更合于马列主义的原理些。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有坚定而纯洁的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立场和思想,对于事物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任何成见与其他私人问题及不干净的东西需要照顾。”⑥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30页。这里,刘少奇加写了“对于事物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句,把实事求是精神看作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的本质反映。
《论修养》中的引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马列主义著作的引征,在这方面,大多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的引征,也包括1处对苏联哲学家米丁著作的引征。一类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典籍的引征。
1939年版《论修养》对马列主义著作的引征一共是22处,其中,对斯大林著作(包括《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引征13处,对马克思著作引征1处,对恩格斯著作引征1处,对列宁著作引征6处,对米丁著作引征1处;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典籍的引征共11处。从1949年修改情况来看,上述引征在数量和引征位置上没有发生变化,变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据新的马列主义著作文本对原有引文和引文页码进行了修改。在“绪论”第一个问题“共产党员为什么要有修养”中,将1939年版引用的两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引文替换为《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所引文字也发生了变化。第一处引文为:“人们之和自然界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并不是彼此孤立着,并不是以彼此隔绝的单身资格,而是以团体为单位,以社会为单位来共同进行的。因此,生产在无论什么时候以及在任何条件之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在实现物质资料生产时,就建立彼此间在生产内部的某种相互关系,即某种生产关系。”(《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苏联版一四二页,《解放社》版上册二一八页)第二处引文为:“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永远也不会在长时期内停留在一个地点,而是时时处在变更和发展情况中,而同时,生产方式的变更,又必不避免地要引起整个社会制度、社会观点、政治观点、政治组织之变更,——引起整个社会的和政治的结构之改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苏联版一四三页,《解放社》版上册二一九页)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1期,1939年8月20日,第12页。经过修改,以上第一处引文变为:“人们和自然界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并不是彼此孤立,彼此隔绝,各人单独进行,而是以团体为单位,以社会为单位来共同进行的。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以及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在实现物质资料生产时,也就建立起彼此间在生产内部的某种相互关系,即某种生产关系。”(《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一五二页)以上第二处引文变为:“生产底(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永远也不会长久停留在一点上,而是始终处在变更和发展状态中。同时,生产方式的变更,又必然引起全部社会制度、社会观念、政治观点和政治制度底(的)变更,即引起全部社会的和政治的结构底(的)改造。”(《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一五三页)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2-3页。经过引用新的著作文本,引文更加通畅。对马列主义著作引文的类似修改在1949年版中共有5处。
二是对个别儒家典籍的引征文字进行了修改 年和 版 论修养 在引征儒家典籍上基本没有出现差别。刘少奇只在一个地方对所引的儒家典籍进行了修改。《论修养》第一部分“绪论”第三个问题“修养的各方面及修养的方法”中,刘少奇在论述党员的修养和反省方法时引征了儒家典籍来说明这一问题。1939年版的引征如下:“在中国古时,有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诗经上的‘切、磋、琢、磨’以及‘反躬自问’、‘座右铭’、‘书诸神’等。中国宋儒也有许多修养身心的方法。”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1期,1939年8月20日,第17页。1949年版对这段引文做了3处重要修改,修改后的引文成为:“在中国古时,有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诗经上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及‘反躬自问’、‘座右铭’、‘书诸神’等种种方法。中国儒家也有许多修养身心的方法。”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21页。这里将所引《诗经》“切、磋、琢、磨”修改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而引文更加精确;在“反躬自问”、“座右铭”、“书诸神”等后面加上了“种种方法”;将“宋儒”修改为“儒家”。
1949年版《论修养》对1939年版内容的删除分为三类:整句删除、整段删除和整个部分删除。
整句删除,在1949年的修改中比较普遍,但整体上说,并没有出现文本内容的重大变化。比如:在1939年版第二部分“党员思想意识的修养”第五个问题“对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态度及党内斗争”中,刘少奇在论述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党员时说:“对于党内犯错误的忠实的同志,不是一开始就和他们决绝,而应该抱着爱护与同情的态度去说服、教育与锻炼他们,不到十分必要的时候,不公开打击他们驱逐他们。当然,我们不能容许任何人来损害党的利益,我们也必须预防投机分子、奸细、托派分子、两面派分子,利用一切机会来损害党的利益。”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3-84期,1939年9月20日,第18页。在1949年的修改中,同样的段落删除了上述引文中的最后一句,即“当然,我们不能容许任何人来损害党的利益,我们也必须预防投机分子、奸细、托派分子、两面派分子,利用一切机会来损害党的利益。”④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96页。删除这一句,并没有影响整个段落的中心意思。严格地说,投机分子、奸细、托派分子、两面派分子利用一切机会来损害党的利益,已经不是如何对待党内错误思想意识的问题,而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了。因此,删除这句话后,可以使这一段落的整体内涵更加紧凑。
整段删除的情况主要有3处,都在1949年版第二部分第一个问题“要了解共产主义是人类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事业”这一部分。
第一处是在阐述共产主义事业的艰难性时,删除了论述剥削阶级的两个整段文字,如下:
剥削者在人类社会中虽然只占有极小数量的比例 在现今真实统治全世界资本主义的,只有几打世界上最大的银行资本家。然而,现今剥削阶级的力量之所以还特别强大,就在于:(一)它们已经组织成为国际的反动势力;(二)它们占有全世界的资本、生产手段,在经济上支配与统制着世界资本主义各国;(三)它们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政权,有人类史上空前强大的武装力量,有专门压迫被剥削阶级的全套组织(警察、侦探、法庭与监狱等);(四)它们继承数千年来人类史上压迫被剥削者的经验与传统,它们有管理生产、管理国家、管理军事的经验与知识,它们统制着社会教育文化事业(学校、报纸、宗教机关等),向被剥削的群众传播它们有毒的思想;最后,(五)剥削阶级的力量还在于:它们在被剥削阶级的群众中种下有深厚的影响、有广大小生产者的散漫性,有群众中旧习惯、旧传统等等力量的支持。
虽然由于苏联的革命胜利,已经使国际资本主义的整个体系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地面上破裂了,虽然由于世界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及现在开始的世界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已经使国际资本主义的内部发生分裂,在基本上已经开始并且加深了国际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已经使资本主义弄到没有出路的境地,但是它还有强大的力量,要推翻它,还须经过残酷的、艰难的战斗。不仅如此,要最后的战胜剥削阶级,实现共产主义,废除资产阶级与解放人类,还必须战胜剥削阶级的一切反抗与剥削阶级的残余及其影响,要战胜小生产者的散漫性,及广大群众中旧习惯旧传统的力量。而这,乃是共产主义事业中更大的困难,需要有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才能克服。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2期,1939年8月30日,第10-11页。删除以后的文本情况参见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39页。
上述删除是由于在1949年修订《论修养》时,时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4年多,中国革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胜利,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力量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因此10年前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已经不合时宜了。
第二处是在分析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影响时,对原来的文本进行了大段删除,被删除的文字如下:
同志们!你们可以看到目前资本主义世界中有少数的专门侵略别人的法西斯蒂各国及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者,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各民族中进行着极野蛮的、惨无人道的政策,用一切方法扶植与提倡落后的与黑暗的东西,阻碍各被压迫民族的进步、以便于无限制的去掠夺它们,镇压它们的反抗,因此,造成被压迫民族中各种落后的现象。而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统治阶级,又为了争夺殖民地要进行空前残暴的世界大战。在资本主义各国的内部,又有少数资本家、地主及金融寡头等剥削阶级,实行着极其黑暗的政策,把广大被剥削阶级的人民弄到不能生存的境地,让他们大批的饥饿与死亡 剥夺他们受教育的 发展自己的权利 使他们永远落后用一切有毒的思想去欺骗他们,在他们面前,歪曲真理,使他们愚昧。剥削阶级还在人民中制造与挑拨彼此间的互相冲突,以分裂被剥削阶级的团结。并在人民中提倡自私自利及败坏道德与气节的事件,使人民不能进行正义的斗争!数千年来剥削阶级这种统治的政策,到现在已经达到了最黑暗最残忍的程度。因此,在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大众中是种下了深厚的影响,造成人民中的落后、愚昧、分裂等现象。而在本质上善良的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群众,他们反对剥削阶级的统治及其一切黑暗的东西,他们拥护真理,主持正义,为人类社会的光明前途而斗争。现在你们也可以看到苏联的伟大进步及其在世界上坚持正义的伟大精神与斗争;看到中国、西班牙、阿比西尼亚及其他殖民地民族要求解放抵抗侵略的伟大英勇的抗战及群众运动;看到各国的工人运动及一切群众的进步的革命运动。这些是目前世界上光明的进步的一方面。共产主义事业就依据无产阶级及这些群众进步的革命运动去战胜剥削阶级,以获得自己的胜利。但是这种进步的革命运动愈加前进,世界上的反动势力就愈加要用一切方法来阻止与破坏这种运动,愈加要伸[深]入群众运动的内部来影响、分裂与瓦解革命的群众。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2期,1939年8月30日,第11页。删除以后的文本情况参见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39页。
这一处删除与上一处删除相关。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在中国革命推动下亚洲其他国家革命的发展,极大地震撼了帝国主义统治力量,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因此,这一段落所强调的问题似乎没有10年前那么强烈,这可能是导致这一处删除的重要因素。
第三处是讲到对共产主义的怀疑动摇问题时,删除了对西欧社会民主党的举例,被删除的文字如下:
如西欧的社会民主党人,他们认为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既还有文化程度的落后,共产主义事业中既还有许多困难,那末,无产阶级就不应该胜利,革命就应该取消,工人就应该投降资产阶级,永远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共产主义叛徒们的这种“理论”,恰恰是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理论,恰恰是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群众中的影响。因此,社会民主党人也就成了资产阶级统治目前的主要支柱,成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共产主义事业中目前的主要障碍。要战胜资产阶级,必须首先在无产阶级群众中肃清社会民主党传统的影响,打破这种障碍。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2期,1939年8月30日,第12页。删除以后的文本情况参见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43页。
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文献资料可以表明刘少奇进行这一删除的原因,特别是在苏联当时仍然不断地强化对社会民主党的斗争,以及中共已经确立的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背景下,改善与西方社民党关系的问题还不可能提出来,删除这一段文字的深层原因确实值得人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不过,它至少表明刘少奇看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开阔心态
在1949年版中,被整部分删除的是1939年版的第二部分第六个问题,即“在政治上展开我们的进攻”。被删除的这一部分文字较长,共7段,总计3700多字,不再赘引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3-84期,1939年9月20日,第19-20页。。它强调党员思想上的修养必须首先是为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完成党的政治任务而进行斗争。删除这一部分,其原因可能是《论修养》的结构问题。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的讲演分为两次,一次主要讲思想意识修养,一次主要讲组织纪律修养,而被删除的这一部分从原初讲稿来看,是思想意识修养这一部分的结论,也是组织纪律修养的导论。既然后来组织纪律修养的内容没有进入《论修养》,再把这一部分列在第二部分“思想意识修养”之中,就没有必要了。删除了这一部分,整个《论修养》就完全是以党员的思想意识修养为基调了。
1939年版《论修养》有两处涉及到党内错误思想代表人物的名字,一处是在第一部分“绪论”第二个问题“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最好的学生”中,刘少奇在举例说明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时说:“这一种人中最坏的代表如中国过去的李立三、张国焘。”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1期,1939年8月20日,第16页。同样的句子,在1949年的版本中修改为:“这一种人在中国共产党内曾是不少的。”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17页。很明显,这里文字修改虽然很大,但主要是删除了“李立三”、“张国焘”的名字。
另一处是在第二部分“党员思想意识的修养”第三个问题“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之例举”中。刘少奇在阐述错误的思想意识发展到极端的后果时说:“党的组织的个别部分,个别环节,也可能被这些错误的思想所统治所腐蚀,在发展到最高度的时候,如在陈独秀、李立三、张国焘等人的时代,这种错误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甚至暂时的支配着党的主要领导部分或重要领导部分。”④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第83-84期,1939年9月20日,第12页。同样的句子,在1949年的版本中修改为:“党的组织的个别部分,个别环节,也可能被这些错误的思想所统治、所腐蚀,在发展到最高度的时候,如在陈独秀、张国焘等人当权的时代,这种错误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甚至暂时地支配着党的主要领导部分或重要领导部分。”⑤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73页。这一处修改中,虽然有些标点、词语上的变化,但最主要的是删除了“李立三”的名字,保留了“陈独秀”、“张国焘”的名字。
“立三路线”是土地革命前期“左”倾冒险主义的代表,对当时的中共和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害。因此,刘少奇在1939年版《论修养》中将李立三作为错误思想意识的代表进行举例。1931年,李立三前往苏联学习,1946年回国。期间,李立三对自己在历史上的错误有深刻的反思和认识。1946年回国后任中共东北局委员 就在刘少奇 年修改 论修养 前的 年 李立三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鉴于李立三本人思想认识的变化以及在党和政府中的重要影响,刘少奇在1949年的修改中删除了1939年版中两处“李立三”的名字,体现了对李立三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进步的积极肯定,也表明了对《论修养》所阐述的如何正确对待犯错误同志的基本原则的恪守。
1962年,在“大跃进”失败的背景下刘少奇对《论修养》的再次修订,溶入了他对许多重大问题的新认识,从而使这一著作23年来第一次在文本形态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结构、内容、观点上都远远超过1949年的修订版。
1962年的修订主要有三类重要变化:一是论述体系的修改,把原来的“绪论”、“党员思想意识的修养”两章九个小问题的结构修改为九个部分。具体情况参见笔者整理的下表:
《论修养》1949年版和1962年版的结构和标题对比
通过上述修改,《论修养》的叙述结构第一次发生了框架性的变化。如上表所示,1962年版的九个部分基本上就是1949年版中的九个小问题,但在个别标题上做了进一步提炼 其中改动最大的是第三个标题 原来为 修养的各方面和修养的方法”,修改后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群众的革命实践”,标题的这种变化,体现出作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与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相结合的这一重要观点。
二是技术性修改,在多处进行了文字删节、段落调整,使语言更为流畅,举例也更为贴切。比如:关于党员所需要的修养,如前所述,1949年版强调的是9种修养,在1962年的版本中,则修改为8种修养,即“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修养,要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要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4页。这里的基本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把1949年版中的“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理论的修养”、“要有用马列主义的立场与方法去研究与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合并为“要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再比如,1949年版在阐述修养的方法时,说道:“在修养的方法和形式上也应是有各种不同的,譬如在我们的同志中有许多人写日记来检查他每日的工作和思想,在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写着张贴着他的缺点及他仰望的标语和人物,要求同志批评他、监督他等。在中国古时,有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21页。但在1962年的修改中,刘少奇删除了“在修养的方法和形式上也应是有各种不同的,譬如在我们的同志中有许多人写日记来检查他每日的工作和思想,在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写着张贴着他的缺点及他仰望的标语和人物,要求同志批评他、监督他等”一句,直接讲到:“在中国古时,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4页。直接开门见山地引用曾子的话,加强了对自我反省这一方法的重要性的强调。
三是内容性修改,增删了许多内容,更换了许多引文,进一步完善了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论述,这一类变化在1962年的修订中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
1.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表述。1962年版《论修养》第二部分“作马克思、列宁的好学生”在对比教条主义地和科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两种态度之前,加写了一段总括性的话:“当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品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否则,是学习不好的,是学习不到的。”④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1页。这段话提纲挈领,从方法论的意义上突出了正确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性。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含义,1949年版《论修养》第一部分第四个问题“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与党员思想意识修养的关系 指出 马列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科学。”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29页。1962年版《论修养》把这一部分的标题修改为“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是统一的”,并重新界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含义,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8-19页。其中“是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这句是1962年版新增加的。用“两个科学”取代原先“一个科学”的表述,使人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更加符合已经执政的中共的理论需要。
1949年版《论修养》在论述共产主义问题时指出:“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史上空前艰难的事业;因为,共产主义要战胜最强大的敌人,要战胜剥削阶级及其在人民中的一切影响与传统习惯等。”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37页。1962年版《论修养》则把这一段改写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艰难的事业,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曲折的斗争,才能战胜最强大的敌人,战胜一切剥削阶级;在取得胜利以后,还要长期地耐心地进行社会经济的改造和思想文化的改造,才能肃清剥削阶级在人民中的一切影响和传统习惯等,并且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制度、新的共产主义的文化和社会道德。”④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0页。改写后的这段,特别是新增写的两句话,不仅强调了共产主义事业的艰难性,而且更加强调了建立共产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讲到中国共产主义的前途时,1949年版《论修养》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还须经过社会主义的长期的改造时代,最后才能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去”⑤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43页。。而同样的段落,在1962年版中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长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才能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去。”⑥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4页。这是对急于过渡的“左”的错误教训的总结,体现出刘少奇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长期性的深刻认识。
2.关于《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和斯大林著作的引征。1949年版《论修养》和1962年版《论修养》对《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和斯大林著作的引征出现的差异,反映出中共对苏联经验认识的变化。
1949年版《论修养》有《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引文3处,第一部分第一个问题“共产党员为什么要有修养”有2处,一处用来说明人改造自然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形成过程,另一处用来说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着社会制度、社会观念、政治观点和政治制度的变迁。第二部分第一个问题“要了解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事业”有1处,用来说明共产主义是历史进步的不可战胜的事业。1949年版中有斯大林的引文10处,第一部分第二个问题 作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的最好的学生 有 处 第一处是斯大林对列宁式政治家的描述,第二处和第三处是斯大林对两种马克思主义者的论述。第二部分第四个问题“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来源”有1处,是斯大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矛盾的论述。第二部分第五个问题“对待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态度及党内斗争”有6处,引文内容都是斯大林从不同角度对党内斗争的论述。此外,1949年版引文中还有一处对苏联哲学家米丁所著《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关于资产阶级思想家由于阶级局限性不可能科学阐明历史发展规律的引文。
1949年版的上述引文在1962年版中出现了重要的变化。第一,删掉了《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中的3处引文,主要是: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中删除了2处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引文,删除这两处后,刘少奇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论述了它们的关系。第三处的删除是在“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事业”这一部分,删除了1949年版中所引的“只有正在产生,正在发展的东西,才是不可战胜的。”但在删除了这个引文后,原来引文的主要意思保留了下来,改写为“而正在产生,正在发展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1页。此外,1962年版中也删掉了对米丁《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引征。
关于斯大林著作引文的处理情况比较复杂,一种情况是删除,共有5处,删除了斯大林关于两种马克思主义者论述的2处引文,关于党内斗争论述的3处引文。一种情况是增加,在第一部分“作马克思和列宁的好学生”中增加了1处斯大林关于学习列宁的引文:
要记住,要爱戴,要学习我们的导师,我们的领袖伊里奇。要照伊里奇那样去反对、去战胜国内外的敌人。要照伊里奇那样去建设新生活、新风俗和新文化。在工作中决不要拒绝做小事情,因为大事情是由小事情积成的,——这是伊里奇的重要遗训之一。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9页。
另外一种情况是把直接引用改为间接引用。1949年版第二部分第五个问题“对待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态度及党内斗争”有这样一段:“如果不正确地发展党内的自我批评,经常揭发与纠正各种错误和缺点,不克服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不进行党内斗争来征服党内的分歧,而采取折中的态度与‘中间’路线,而得过且过,敷衍了事,那末,‘就不能正确地教育党,教育阶级,教育群众’(斯大林)。”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88-89页。在1962年版的这段话中去掉了引文中的引号,而保留了原文。这样,经过上述处理,1962年版共保留了对斯大林著作的5处引征。
3.关于毛泽东著作的引征。在1962年修订《论修养》时,刘少奇对参与修订的工作人员说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年初次发表的时候 限于当时的条件,没有引证毛泽东同志关于党员修养、党性锻炼方面的意见。而我们党在这方面的经验,首先是由毛泽东同志很好地总结了的。”①邓力群:《我为少奇同志说些话》,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200页。这样,通过引征毛泽东的著作来强调中共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成为《论修养》1962年修订时的重要内容。
1962年版共增加了对毛泽东著作的6处大段引文,约800多字,引征的著作主要是《实践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矛盾论》。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这一部分引用毛泽东的《实践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现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6页。此外,“共产党员的修养和群众的革命实践”这一部分对《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1处引征、“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修养是统一的”这一部分对《实践论》的2处引征、“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这一部分对《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1处引征、“对待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态度,对待党内斗争的态度”这一部分对《矛盾论》的1处引征,都是1962年修订时增加上去的。
1962年版《论修养》还增加了许多强调毛泽东指示的地方。第四部分“理论学习和思想意识的修养是统一的”增写:“毛泽东同志不断地提出过,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研究当前运动的实际情况,研究本国和世界的历史,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行动,并且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较低的同志。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引起我们全党的注意。”第五部分“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事业”在论述了要把共产主义理想与实事求是精神结合起来后增写一句:“这就是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经常强调的作一个好的共产党员的标准。”第八部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来源”增写“在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一句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7、36、58页。。上述加写无疑更加突出了毛泽东的理论权威地位。
4.关于党的建设的表述。1962年版《论修养》关于党的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表述,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是重新表述了“四个服从”的内容。“四个服从”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集中体现。1949年版沿用1939年版的讲法,把“四个服从”表述为:“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部分的利益服从整个的利益;暂时的利益服从长远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服从世界的利益。”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46-47页。1962年版则把“四个服从”重新表述为:“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地方党组织的利益服从全党的利益,局部的利益服从整体的利益,暂时的利益服从长远的利益。”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7页。删掉“民族的利益服从世界的利益”,表明了刘少奇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冷静认识,也包含着中国外交战略转型的萌芽;增加“地方党组织的利益服从全党的利益”,则表明了对党的集中统一的高度强调。
二是加强了对反对分散主义和巩固党的团结的论述。1962年版第六部分“党员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在论述党员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关系时加写了一段话:“我们的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全心全意地为党的利益和党的发展而奋斗,并且应该把党的、阶级的成功和胜利,看作自己的成功和胜利。”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2页。第九部分“对待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态度,对待党内斗争的态度”加写了这样一段话:在党内斗争中党员必须“把维护党的团结,纯洁党的思想,巩固党的组织,看作是自己最高的责任”④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67页。。当然,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不断改正自身缺点错误形成的团结。因此,刘少奇在这一部分又加写了一大段:“所以,对党内各种缺点、错误和坏现象,采取自由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态度,是不对的。我们必须发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来反对党内一切坏的现象,克服党内的分歧。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巩固、发展和前进。”⑤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0页。联系当时的特殊背景,刘少奇在这段加写文字背后的所思所虑是非常清楚的。
三是完善了对党内斗争性质的阐述。1949年版在表述党内斗争的根源时说:“各个党员间不同的活动方法,就引起党内许多分歧的意见、不同的主张与争论等,就引起党内的斗争。”⑥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80-81页。同样的段落在1962年版中则被重写为:“各种党员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就使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就引起党内许多不同意见、不同主张的分歧和争论,就引起党内的斗争。”⑦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63页。这样就更加强调了党内斗争根源于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分歧这一点。关于党内斗争的性质,1949年版的表述是:“党内斗争是党外阶级斗争的反映。”⑧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95页。而1962年版的表述则是:“党内斗争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⑨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74页。这个表述应该说更科学,进一步强调这样一种认识,即党内斗争并不是阶级斗争本身。
四是进一步强调了党性修养的长期性。1949年版在论述党员修养的必要性时通过总结历史上革命的教训指出,共产党员要坚决同腐化作斗争,“不管这种分子是怎样的‘伟大人物’。”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10页。1962年版则把这里的“伟大人物”一词修改为“不管这种分子作了多大的‘官’”,这就更加适合了党在执政的条件下反官僚主义的需要。1949年版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中国社会中产生的,每个党员都是由中国这个恶浊的旧社会中来的。”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11页。1962年版中的这段话中则删掉了“这个恶浊的旧”6个字,改为“每个党员都是从中国社会中来的”。这一改动表明,党员的党性修养在旧社会中是必需的,在新中国建立后仍然是必需的,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此外,在运用传统文化的一些典籍语录方面,1962年版与1949年版相比,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比如,1949年版在说明传统的修养方法时说:“在中国古时,有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诗经上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及‘反躬自问’、‘座右铭’、‘书诸神’等种种方法。中国儒家有许多修养身心的方法,各种宗教亦各有一大套修养的方法和形式,中国‘大学’上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也就是说的这一套。这些一切,说明一个人要求得自己的进步,必须下深刻的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与学习。然而这些方法和形式,许多我们是不能采用的。因为这些大都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解放社1949年版,第21-22页。1962年版中,同样的一段变为:“在中国古时,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说自我反省的问题。《诗经》上有这样著名的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批评。这一切都说明,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但是,古代许多人的所谓修养,大都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④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4页。这里删除了1949年版中的“以及‘反躬自问’、‘座右铭’、‘书诸神’等种种方法。中国儒家有许多修养身心的方法,各种宗教亦各有一大套修养的方法和形式,中国‘大学’上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也就是说的这一套”一句,并加写了对“吾日三省吾身”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解释性语言。经过修改,基本内涵没有发生变化,由于加写了解释性语言,更能使读者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来加深对党员修养方法的思考。
如前所述,《论修养》的基础是1939年7月8日和12日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的两次讲演,但后来构成这一著作文本内容的是7月8日讲演的整理稿,7月12日关于党员组织纪律修养讲演的整理稿没有能成为《论修养》文本组成部分,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公开 这是 论修养 文本研究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文革”期间,1967年9月人民日报资料室汇编了三卷本的《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集》(以下简称《言论集》),辑录了刘少奇从1923年8月至1967年9月的主要文章、讲话和报告,以供“批判”用。其中,所编入的《论修养》一文标明的时间是1939年7月8日、12日,将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两次讲演的内容全部都收录了进去,而且保持着1939年的文本状态。从各个方面来推测,其中收入的7月12日讲演的部分,即该文本的第三个部分“党内团结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是刘少奇事后对讲演的整理稿。1991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以“党内团结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执行”为题另篇收入了《论修养》第三部分,标明的时间是1939年7月12日,该文题解说明这篇文章是刘少奇“在演讲后亲自整理的一份手稿,未发表过”①《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页。。1991年收入《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中的这一部分内容与1967年收入《言论集》中《论修养》第三部分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有一些文字上的删节。其中,最重要的是删除了1967年《言论集》版中的如下一段文字:
此外,在某些特殊的时候,即是当着党的领导机关与负责人在政治上组织上均犯有整个路线上的错误,他采用许多非常的手段对待其他不同意见的党员——完全不允许并压制党内正式的批评与讨论,阻止党员向上级控告,采用不正确的组织手段对待不同意见的党员,并使用某些非常的办法去危害某些同志,这时候,这些党员已经断绝了一切可能使用正常的组织手续去纠正领导机关与负责人的错误,而被逼到不能不采用某些超正常的组织办法去抵抗,并在党内设法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对于领导机关的批评,我想,这是允许的。比如在立三路线最利[厉]害的时候,就曾发生过这种情况,这时候,党内的干部如陈绍禹同志等就完全不能依照正常的组织手续和李立三斗争,而不得不采用某些超正常的组织办法。在这里,我们还应该说,在政治上正确,组织上也正确的,是陈绍禹诸同志,而在政治上错误,组织上更错误的是李立三。因为李立三破坏了党的经常生活,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自然,这种情况,在今天我们党内一般是没有的。所以也不能允许我们的党员有超组织的行动。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言论集(1923.8-1944.10)》,人民出版社资料室编1967年,第440页。删除这一段后的文本变化情况见《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94页。
删除这段文字是因为所举陈绍禹(王明)的例子不合时宜。1991年《刘少奇论党的建设》收入的《论修养》第三部分虽然没有1967年《言论集》中的文本完整,但至少说明1967年《言论集》中的文本是真实的。
综合1967年的《言论集》和1991年版的《刘少奇论党的建设》所收录的7月 日讲演整理稿的主要内容 共论述了三个问题 一是党内团结的重要性 主要是联系着民主集中制的执行来强调加强党在组织上的团结和统一的重要性。“在今天来说,我们党的团结和统一,已经是比什么都还重要的事情,是解决党的一切任务的中心关键与决定因素。”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言论集(1923.8-1944.10)》,人民出版社资料室编1967年,第418页;《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页。
二是党员如何执行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原则。刘少奇在这一部分主要是以绝对服从为着眼点,批评了党内在民主集中制理解和执行问题上的四种错误认识,即“四个条件”论:“以政治上是否正确为条件”、“以工作和领导能力的强弱为条件”、“以党内资格深浅及地位高低为条件”、“以态度好否、有无成见等等为条件。”在党员如何执行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原则这一问题上,刘少奇提出了对中共党内民主观有重要影响的一些观点。在刘少奇看来,党员对党组织的绝对服从是党员组织修养和整个党性修养最集中和最主要的表现。但是,必须要正确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绝对服从。绝对服从并不是不民主,恰恰相反,这种绝对的服从才是真正的民主。“那些自由主义者,极端民主主义者,只根据个人或少数人的意见去行动的人,是最不民主的人;因为他们不服从多数与整体,不尊重多数与整体的意见和决定,他们自由行动去破坏与妨碍多数和整体,他们或者还要多数与整体去服从他们少数的决定与意见。这样作,绝不是党内的民主,而是党内民主的破坏,而是不民主。所以最能懂得绝对服从多数、组织与中央的党员——他也最能懂得和执行党内的民主。”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言论集(1923.8-1944.10)》,人民出版社资料室编1967年,第437页;《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91页。
三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负责人如何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问题。刘少奇着眼于上级要尽量“发扬民主”,下级要“多注意服从”,在上下级关系的处理问题上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上级机关和负责人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时的错误认识和作法。刘少奇主要作了如下列举:一些人认为服从决议,服从党内纪律、条规等,领导机关的负责人是除外的,或者党委书记是除外的;一些人认为在决定重大问题的时候,可以不必经过党员干部的充分讨论,可以不必仔细倾听党员群众的意见。领导机关的决议和党的决议,不允许党员提出任何怀疑,不允许党员提出任何不同意见,或者压迫党员必须立即放弃不同的意见与怀疑,而不加以说服。还不允许下级组织批评上级组织,不允许党员向上级控告并阻碍控告,压制下级的批评,打击批评自己的党员;一些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出人头地,下级与党员是天生地服从他,尊重他,他可以任意指挥、支配与咒骂;一些地方的负责人还残存着命令主义和惩办主义的领导方式,主要依靠党内的法律,组织手段去解决一切问题,并滥用组织手段 缺少政治上原则上的说服
刘少奇整理7月12日的讲演,目的就是为了连接7月8日讲演的整理稿,准备继续在延安《解放》周刊上连载。那么,为什么7月12日讲演的整理稿没有能成为《论修养》文本的一部分?
一般的解释是,由于当时刘少奇非常繁忙,没有时间整理7月12日的讲演内容。有学者认为,在整理《论修养》的“这段时间刘少奇很忙,除了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他要抓紧时间为返回华中前线作各种准备,因此只能断断续续挤时间修改他的讲稿。他先把7月8日的讲稿整理出来,交给了张闻天。”②黄峥:《刘少奇一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页。如前所述,7月12日讲演稿已经基本上整理出来,因此这种解释并不符合实际,也与档案文献资料不相符。张宝山在查阅了刘少奇7月12日讲演的整理稿档案文献后说:
经仔细查阅刘少奇本人整理的这部分讲稿原件,发现原件上有用铅笔写的批评和符号,因长时间的磨损多已模糊。经辨认,是张闻天的笔迹。铅笔字和符号只在这部分讲稿(组织纪律修养)的前两节,即“党内团结的重要性”、“党员怎样执行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原则”中有,第三节“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负责人如何执行民主集中制?”既未整理完,也未见到有铅笔字迹。这说明7月12日讲稿也是在陆续整理中,先将前两节送审的。现在看来,这部分讲稿未曾发表,很可能是因为张闻天阅后提出了比较多的意见,未能通过的缘故。
从张闻天批注的意见中,可以看出,除了一部分是讲原稿中某些论述“不充分”等以外,主要认为第二节“党员怎样执行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原则”,没有反映出“民主集中制,正是保证党内的不同意见的最好的解决”,认为作者着重批判党员中以领导“能力的强弱”、“资格的深浅”和“政治上是否正确”为服从条件,似乎反映的是“少数人问题”,表明他对这一节的写法有较大的意见。如果要作修改,按说刘少奇是有时间修改的(因为从他讲演到9月中旬离延安,中间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他却没有再做修改,或许是对张闻天所提主要意见持保留态度,因而讲稿也未整理完就搁下来了。①张宝山:《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重要版本略考》,《刘少奇研究论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35-236页。
这表明张闻天的批评意见是这部分文稿没有最终整理完、没有连续发表出来的主要因素。在张闻天不同意见的背后,体现出了张闻天与刘少奇在民主集中制问题上的不同认识。
如果比较延安时期初期刘少奇与张闻天在民主集中制问题上的认识,两人在民主集中制是党的基本组织方式、民主集中制包括了民主和集中两个基本的方面、民主是集中的基础等问题的认识上其实是根本一致的,但是确实也可以看出两人在一些重大问题理解上的不一致。相比之下,张闻天更多地强调党内民主对于集中的重要性,从而鼓励党员要“敢于怀疑,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②程中原:《张闻天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页。,通过民主和自由独立的判断来实现党在组织上的团结和统一,而刘少奇则更多地强调集中和服从的重要性,强调民主集中制下服从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认为服从多数和服从组织“恰恰就是民主”,意在阐发一种“下级多注意服从、上级多注意民主,二者相辅相成”③参见上官天保《刘少奇的“修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1995年博士论文,第106、155页。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模式。
顾准在“文革”期间有关民主问题的笔记中曾说:“民主的解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把民主解释为‘说服的方法’而不是强迫的方法,这就是说,说服者所持的见解永远是正确,问题在于别人不理解它的正确性。贯彻这种正确的见解的方法,有强迫与说服之分,其中,说服的方法,就是民主的方法。那么,说服者的见解怎么能够永远是正确呢?因为他采取了‘集中起来’的办法,集中了群众的正确的意见。怎么样‘集中起来’的呢?没有解释。”“有人把民主解释为下级深入地无拘束地讨论上级的决定,并且指出这是动员群众积极性,加强群众主人翁感觉的方法。这个定义,同时强调少数服从多数以及不准有反对派存在。这种对于民主的解体和上面那种解释方法,一样以民主集中制为最高原则。实际上,两者都是权威主义,而不是民主主义。”④《顾准文稿》,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362页。从顾准这个观点上来看,张闻天和刘少奇之间在民主集中制问题认识上的分歧也就自然比较清楚了。其实,张闻天更倾向于民主主义的民主观,因而更强调民主在集中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而刘少奇则更倾向于权威主义的民主观,因而更强调集中对于民主的指导性作用。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张闻天在刘少奇1939年7月12日讲演整理稿上的批语了。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20世纪初期列宁和卢森堡关于无产阶级组织问题的争论在中国共产党内的特殊折射。
虽然1939年7月12日讲演的整理稿没有能够在延安《解放》周刊上刊载,也没有能成为随后出版的《论修养》单行本的文本内容,但7月12日讲演整理稿的内容作为 论修养 的有机组织部分则是客观的 其中的思想不可能消失
1941年11月,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作了《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的讲演。把7月12日讲演的整理稿与《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相比,可以看到两个文本之间存在着鲜明的承继关系。7月12日讲演的整理稿构成了《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的第二“民主集中制之执行”、第三“党的领导机关、党的负责人如何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两个部分的主体内容。这至少表明,1941年刘少奇在作关于党员组织和纪律修养问题的讲演时是以没有刊出、但却基本整理完成的《论修养》讲演稿第三部分为基础展开的。但是,另一方面,《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比起7月12日讲演的整理稿,在党员组织纪律问题的认识更上了一个层次,无论是在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对问题的实际把握上,都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再主要以举例的方式就事论事地分析民主集中的问题,而是把党看作为一个特殊的矛盾的统一体,是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的特定政治组织,而民主集中制则是实现这一结合的具体形式。以此为基础,刘少奇提出了党员与党、与其他党员之间关系的问题,从而也为认识和研究民主集中制以及从组织修养的层面来阐述党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二是从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愿意与强迫的关系、新老干部的关系、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干部的关系等不同方面对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组织建设进行阐述,大大地扩展了1939年7月12日讲演时对一些问题的零散性认识,理论的整体性和认识的抽象性也大大地发展了。不过,就核心观点来看,《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在整体上并没有突破7月12日讲演整理稿所阐述的上级多注意民主、下级多注意服从的民主集中制的观念,在“皖南事变”后的背景下,更加强化了下级对上级服从的观念。
刘少奇作完《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讲演后,这个讲演稿就开始广为流传,一度被认为是《论修养》的“姊妹篇”①《刘少奇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38页。,一些地方在印发《论修养》时,甚至自发地把《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列为其中的第三章(1962年以前的《论修养》,分为“绪论”和“党员的思想意识修养”两章),但刘少奇本人则一直放着这个讲演稿,没有整理也没有正式发表,只在《江淮日报》和党内刊物《真理》上刊登过。1954年七届四中全会后,有人建议刘少奇把这个讲演“重新审改校阅,和‘思想意识的修养’部分合并印行,使《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成为一部更完备的党员必读的书。”②李波人:《卓绝的贡献 学习的典范——回忆刘少奇同志》,载《人民日报》1980年5月20日。即是此时,刘少奇还是婉拒了这一建议,直到1991年出版的《刘少奇论党的建设》才首次公开了《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一文。体察刘少奇的心路,不难发现张闻天的批评性意见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