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宁
临终关怀(舒缓疗护)伦理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侧记
王娜宁
临终关怀;生命伦理;无效治疗;安乐死
由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等机构举办的“临终关怀(舒缓疗护)伦理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4月24~25日在上海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前副主席Dr.Bagheri、前世界卫生组织副总干事胡庆澧教授发起并组织了这次会议,来自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一线医务工作者共四百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着临终关怀(舒缓疗护)及无效医疗在全球的现状及面对的伦理挑战,以及临终关怀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Dr.Bagheri就无效医疗作了主题演讲。他认为“无效医疗是在没有希望可以改善病人的现状时,仍然坚持进行的医疗行为。”当有医疗证据显示更多的医疗行为已经无助于改善病情时,现行的医疗技术已经失去其治疗价值,医生更应考虑安宁缓和疗护,避免患者遭受更多的痛苦。他指出无效医疗与安乐死不同,因为医生并没有主动采取加速终结患者生命的行为。Dr.Bagheir强调“舒缓疗护远远不只是缓解机体的疼痛,对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以及对家庭的情感抚慰更为重要;成千上万的人需要它。”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施永兴对国内临终关怀的现状及现行的法律进行了疏理,探讨了临终关怀的定义,城市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他认为,中国对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态度和基本政策,与国际理念有了对接,对临终关怀进一步的开展颇具现实意义。而领先于全国的上海,自2012年市政府将临终关怀作为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开展以来,已帮助约两千人实现了生命善终。据估算,比较患者在三甲医院的住院及医药费用已经节省了约320亿元。他认为无效医疗需要考虑的伦理原则是患者的最大利益与资源分配、社会效益、劳动服务及与他人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及患者及家庭的生理、心理及经济上的负担与承受力。对未来临终关怀的发展,以构建社区/居民上门服务、专家会诊及住院服务机构的三床联动为主;并力求维护患者的权益,开展合乎伦理的临终关怀;同时在全民医保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健全临终关怀服务体系。
我国台湾地区的杨友华则从反向思维的角度讨论了“安乐死”。他认为如果临终关怀在医疗卫生体制有保障、专业服务到位的情况下,将有助于一些有安乐死念头的人改变他的想法。反之,则说明现在的临终关怀服务仍有许多亟待改善的空间。另外,他提出应区分“延长生命”与“延长死亡过程”的概念。“不要为残余的生命延长死亡的过程,要为余下的日子增添生命的力量。”
其他发言者也在会上分享了他们各自的经验和见解。
此次会议,传递了许多信息。2014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执行委员会在日内瓦呼吁各国加强姑息治疗,并将其纳入本国卫生保健系统。2014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姑息治疗联盟联合出版的《临终姑息治疗全球地图集》中,缺少中国的资料。这次会议使我们补上了中国的资料。同时,这也传达了中国在探索临终关怀本土化方面的信息。
会议的召开,更为中国临终关怀的伦理和实践与世界其他国家今后的交流接轨打下了基础,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在国家应对老龄化加速的整体战略设计上,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胡庆澧教授对中国临终关怀事业未来表达了自己的展望:“我相信,今天播下的种子,来年一定会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我们共同建设的绿色之林,一定会长出一片遮风挡雨的树阴,使生命即将结束的人们,更加感受到亲情和生命的意义,在舒适和安宁中,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修回日期2014-07-15〕
〔编 辑 李恩昌〕
Brief Report of International Sem inar on Hospice Care(Pall Care)Ethics and Practice
WANG Naning
Hospice Care;Bioethics;Invalid Treatment;Euthanasia
R-052
A
1001-8565(2014)05-0727-01
201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