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园园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河南 济源 45900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王园园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河南 济源 459000
目的探究对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措施。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随着人们户外活动逐渐频繁以及交通工具的普及,受到创伤的概率越来越高,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严重的疾病,患者有着极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当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为亚低温治疗,也称为冬眠疗法,因其治疗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1]。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20~68岁,其平均年龄为34.6岁;致伤原因具体如下:35例患者为交通事故,10例患者为高处坠落,5例患者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进行GCS评分,均在8分以下;呈现有昏迷状态或者中枢性高热。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或者手术后进行亚低温治疗,将剂量分别为50 mg、50 mg、100 mg的氯丙嗪、异丙嗪还有杜冷丁放入生理盐水中,稀释到50 ml,通过注射泵从患者静脉泵入,速度为5 ml/h,一般情况下30 min后降温,使用控温毯还有控温帽等进行物理降温。
1.3 护理方法
1.3.1 亚低温治疗原则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如果具有亚低温治疗的相关指征,应该尽快的对其进行亚低温治疗,短时间内让患者进入冬眠状态以降低其各个重要器官受到损害的程度。冬眠程度应该有所控制,最好是患者进入到睡眠状态。因冬眠治疗容易出现呼吸或者循环系统损害,因此持续治疗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3~7 d,一旦渡过危险期应该立即停止。
1.3.2 环境准备 患者在监护室里面时应该确保里面安静还有空气清新,对室内的空气需要定时消毒,室温一般在18℃~20℃之间,相对湿度大约为55%左右,准备好以下仪器:亚低温治疗仪、体温表、吸痰器,还有相关的急救药物。
1.3.3 神经系统观察 虽然亚低温对人体脑组织不会造成损害,但是颅内出血也会被其所掩盖。颅脑损伤患者在瞳孔还有生命体征出现变化之前,意识已经开始有所表现,所以患者一旦出现昏迷程度加深或者无反应的情况,表示其病情加重,如果没有则表示患者正在逐步恢复。每间隔30 min对患者瞳孔进行1次观察,如患者两侧或者一次瞳孔出现进行性扩大的变化,表示其出现脑疝,需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1.3.4 循环系统检测 通过床旁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每间隔30 min进行1次血压测量并对结果做好记录。如患者心肌供血不足,有可能导致出现以下症状:房颤室颤、心电图改变还有心率减慢等。在进行亚低温治疗的时候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还有血压等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四肢温暖,脸色红润,SpO2指数不得低于95%。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肢端冰凉以及发绀等情况,可以给患者手足使用热艾叶水进行泡洗,改善因亚低温导致的微循环障碍。
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极大程度的改善,无患者出现再出血并手术情况,7例患者死亡。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临床预后效果一般不如人意,对此类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方法抢救,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概率。对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过程中,早期体温的合理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亚低温治疗期间,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还有妥善护理,保障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降低其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有着极高的临床价值[2]。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合理使用降温仪器,做好相关基础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确认气道没有发生阻碍,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事件的概率。本次研究中患者死亡率为14%,无患者出现再出血并手术,结果提示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方法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出现死亡事件的概率,但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应用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能够极高临床治疗效果并防止出现相关并发症,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潘承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3,16(18):216-217.
[2]翟艳慧.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12,14(24):147-148.
R473.6
B
1674-9316(2014)05-0098-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5.055
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经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体会。
结果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极大程度的改善,无患者出现再出血并手术情况,7例患者死亡。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方法治疗能够降低患者出现死亡事件的概率,但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应用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能够极高临床治疗效果并防止出现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