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琼冯 冰尹素凤
1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 唐山 063000;2保定市第一医院血透室;3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通讯作者:尹素凤 E-mail:susan.me@163.com
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代文琼1冯 冰2尹素凤3*
1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 唐山 063000;2保定市第一医院血透室;3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通讯作者:尹素凤 E-mail:susan.me@163.com
高尿酸血症日益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并且发病趋于年轻化。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随着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逐年增多。与成年人相似,青少年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高嘌呤饮食﹑心理因素等相关,早期预防及干预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及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
青少年;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饮食规律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逐渐进入人们的餐桌,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其中就包括了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常并发或加重心、脑、肾等多种重要脏器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同时,该病的发生逐渐呈年轻化趋势,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梗塞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1]。现就近年来对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高尿酸血症(HUA)是因为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尿酸是嘌呤代谢终末产物,能量代谢异常、嘌呤代谢紊乱及肾脏对尿酸排泄障碍均可引起血尿酸浓度升高,产生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将男性空腹血清尿酸(SUA)>420 umol/L,女性SUA>375 umol/L,称为高尿酸血症。此为成年人诊断标准,目前对青少年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日本[2]对1729名9~15岁青少年的相关研究数据发现,血尿酸高于420 umol/L(7.0 mg/dl)的检出率分别为男生8.8%,女生0.6%。于丽华[3]等对青岛市7~15岁少年儿童随机抽样调查1200名,观察少年儿童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发生率平均为10.7%,男性发生率为17.5%(105名),女性发生率为3.3%(23名),其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尿酸升高是因为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代谢发生紊乱,致使人体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体内尿酸每日的生成量和排泄量大致是相等的,生成量方面,1/3是由食物而来,2/3是由体内自行合成,排泄途径则是1/3由肠道排出,2/3由肾脏排泄。只要有任何一方面途径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血中尿酸升高。
3.1 体内嘌呤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致使尿酸的合成量增加: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外源性嘌呤摄入过多;嘌呤代谢增加。
3.2 体内嘌呤物质的新陈代谢紊乱,导致尿酸排出减少。
3.3 尿酸产生增加和排泄减少两种因素同时存在。
3.4 其他外界因素,也会致使尿酸偏高,如温度、药物因素等。
4.1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浓度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大多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持续终生不发生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只有在发生关节炎时才称为痛风。血清尿酸盐浓度愈高,持续时间愈长,发生痛风和尿路结石的机会愈多。在儿童期男女无性别差异,性成熟后,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0∶1,女性很少发病,至女性绝经期后两者又趋于接近。
4.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好发于下肢关节,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渗液。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然缓解,而后出现无症状阶段,即所谓间隙期,关节活动可完全恢复。
4.3 痛风及慢性关节炎
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增多,炎症反复发作,引起关节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关节发生活动受限、僵硬、畸形,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4.4 并发症
痛风病人约1/3有肾脏损害,表现为三种形式:痛风性肾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尿路结石。同时痛风患者常伴高血脂、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并发症。
5.1 肥胖
多项研究显示,肥胖与高尿酸血症存在密切的关系,发现内脏性脂肪蓄积、多种脂肪因子的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危险因子严重影响了血尿酸肾脏排泄、肝脏合成增加及脂肪因子内分泌调节作用等[4]。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减少,使青少年中肥胖人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造成了高尿酸血症趋于年轻化、低龄化。高尿酸血症持续时间越长,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故青少年肥胖更应引起重视。
5.2 饮酒
血清中尿酸水平随着啤酒和乙醇饮料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啤酒中含有更多的嘌呤成分,加速了体内瞟呤的生成。避免青少年摄入酒精及酒精制品,可降低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
5.3 高嘌呤饮食
如海鲜、动物内脏、大豆及豆制品、浓茶等饮食均为高嘌呤饮食,造成体内尿酸生成增多,血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
5.4 高血压、糖及脂肪代谢紊乱
青少年较多见的为原发性高血压,先天性糖代谢紊乱,Ⅰ型糖尿病,先天性脂肪代谢紊乱等,可引起肾脏尿酸清除率下降,血尿酸升高。
6.1 知识干预
很多人对高尿酸血症并不了解,也得不到重视。对人群宣教高尿酸血症的定义,诊断标准,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是一种投入少、效果好的措施,对降低发病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尽早进行健康教育可从源头上预防该病的发生。
6.2 饮食干预
低嘌呤饮食,严格限制饮食中的嘌呤摄入。急性期必须禁忌海鲜、动物内脏、荤汤;限制:豆类、肉类、香菇、花生、腰果、瓜子、油莱等。低脂饮食,脂肪在体内具有阻碍肾脏排泄尿酸作用,少吃含油脂肥厚的食物,减少脂肪含量,适当控制糖类。低盐饮食,钠盐有促使尿酸沉淀的作用,限制每日钠盐摄入,少吃过咸食物。多饮水,饮水量每天保持2000 ml以上,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及预防尿路结石。
6.3 运动干预
运动可增加能量消耗,控制和减轻体重。运动以健身操、太极拳,慢跑、散步、爬山等有氧运动为主。有研究显示[5]经运动干预后,坚持锻炼的患者,体重及尿酸水平逐渐下降。
6.4 心理干预
高尿酸血症与学习压力大、焦虑情绪、工作紧张及过度劳累有关。进行心理疏导,释放压力,解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以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减少疾病的发生。
6.5 药物干预
常用的非甾类抗炎药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非甾类抗炎药无效时可考虑应用秋水仙碱。如果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性期可以考虑糖皮质激素。同时可应用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及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等。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高尿酸不仅引起关节、肾脏的损害,也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但对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尚少。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中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为痛风及引起并发症的几率也日益上升,因此防止高尿酸血症应从青少年开始。尽早采取适当健康干预措施,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郭莹,殷跃,田立芬.老年人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探讨[J].黑龙江医学,2000,191(5):17.
[2]Hongo M. Hidaka H. Sakaguchi S.et al. Associatiao between serumuric acid levels and Japanes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J]. Circ J. 2010,71(8):1570-1577.
[3]于丽华,刘英,王菁.青岛市7至15岁少年儿童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调查[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 116(02):1006-1703.
[4]罗洁,张瑞林.肥胖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5): 457.
[5]方苗,方小娴,郑晓菲.护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病人尿酸水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10):2575-2577.
R589.7
B
1674-9316(2014)05-0009-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