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芬,赵丽萍
(河套学院土木工程系,015000,临河)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中西部,以农牧业生产为主。辖区内河套灌区是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是自治区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油料等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然而,由于河套灌区特殊的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加之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灌区一直受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困扰,据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现引黄灌溉农田面积787万亩(1 hm2=15亩,下同)中,有中产田302万亩,低产田207万亩,即65%的土地为中低产田,严重制约着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据成因分析,河套灌区中低产田土的类型以盐碱型为主,改造中低产田主要从水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态措施、科技措施等方面入手。通过对2008—2012年中低产田改造后综合效益分析,可知改造措施效益显著。
河套灌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39~222 mm之间,而蒸发量却高达1 999~2 346 mm。河套平原是一个封闭的沉降盆地,地下水无自然排泄出路。自更新世以来,有三个积盐期,以中更新世晚期为区域性积盐期。这种大陆盐渍化作用强烈的湖相沉积条件,是造成区域含水层颗粒细、径流不畅、无排泄出路、盐分富集与高矿化咸水分布广的主要原因。另外,降雨稀少、蒸发强烈的气候环境,导致地下水和底土中的盐分在土壤上层积聚,造成灌区内土壤环境差的状况。另河套灌区西临乌兰布和沙漠,恶劣的自然条件,使沙漠蔓延,土地面积减少,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也是导致土壤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
①对河套灌区来说,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20世纪90年代前,普遍存在大水漫灌、重灌轻排的不良现象,加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严重不足,排水系统配套程度低,有灌无排或灌排不配套,导致灌区地下水水位抬高,加速积盐过程,使土壤环境进一步恶化。据1987年土壤调查资料,灌区内盐土面积达646万亩,占引黄控制面积的近40%,至1998年实施完成了315万亩排水系统建设与配套的世行贷款项目,灌区内耕地盐碱化程度日益减轻,到2000年止,灌区内盐碱化面积为533.76万亩,占引黄控制面积的31.8%,可见土壤改良任务仍然很艰巨。
②农民经营管理不善,对土地只种不养,大量施用无机肥,有机肥用量不足,造成土壤板结,养分失调,也是使土壤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③农民掠夺性开发,毁林造田、开荒造田、过度放牧等,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主要是实行节水工程措施,对土质渠道进行防渗衬砌,这样既可以节约用水量,减少浪费,又可有效降低地下水水位。同时加强和完善排水系统,实行灌排配套,防盐治碱;完善田间工程,做到“渠、沟、路、林、田”五配套;平地缩块,提高灌水质量,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合理开采地下水,以灌代排,淋洗盐分。
良好的土壤结构应是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互相协调,为作物生长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通过深翻深松,改良土壤的通气状况,切断毛细管通道,减少潜水蒸发;通过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通过覆盖技术的应用,地膜种植、秸秆覆盖,既可增加地温、保持水分、减少蒸发,又可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增加土壤肥力;通过实行草田轮作技术,用地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及氮磷等养分的含量。
通过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削弱风力,减少灌区的风沙危害,减弱乌兰布和沙漠恶劣的气候环境对灌区的危害,控制土壤沙化面积的增加;通过调节农、林、牧结构比例,退耕还林、还草,使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重点对科技服务体系进行建设,加强科技推广和农业科技培训。具体做法是:
①围绕地域优势或主导产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生态等方面的技术。鼓励采用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②对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加强对乡村干部、技术员和受益农户在中低产田综合开发政策、管理方面的培训。
③适当扶持原有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技示范农户。
根据2007年6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调研组关于“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调研报告”以及2008年1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关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意见”,从2008年开始实施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每年50万亩,截至2013年年底已经完成了300万亩,计划2017年全部完成。
根据已建成的典型区调查及有关资料分析,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每亩中低产田改造后平均可增产粮食104 kg,粮食单产达到550 kg;灌区增加粮食生产能力 3.1亿 kg,油料 1.1亿 kg,糖料9 494万 kg,干草 1 777万 kg,优质饲料作物9 231万 kg,蔬菜2.5亿 kg,新增农业总产值19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年增加1 305元。另外,渠、沟、路、林、田实行综合配套,尤其是渠道衬砌后,灌水渠道和田间道路的裁弯取直、渠道断面缩小、田埂堰道变窄,增加了耕地种植面积,据测算,每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后,约增加种植面积10%~15%左右。斗农两级渠道防渗衬砌后,每亩节水70 m3左右。
通过对斗农级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对斗、农、毛渠建筑物进行配套,平整土地,田间相对高差控制在10 cm以内,田块缩小到一亩以下,逐步实现一亩二畦,实行畦灌,灌溉节水率可达到25%以上,河套灌区年可节水 2.1 亿 m3。
通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土地产出率,不断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①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行节水灌溉,充分利用地表水和有效降雨,合理开发地下水,解决了水资源的不足,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为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②项目实施后,土壤盐碱化有效降低,使耕层土壤含盐量由之前的0.3%~0.7%降低到0.2%以下,有效改善了土壤环境,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生物多样化逐步呈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③通过营造农田防护林,实施土地深耕、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在改善农田小气候、培肥地力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促进了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经测算,可新增造林面积13.5万亩,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0%提高到2015年的20%。
④增强生态环境自我调节机能,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合理配套投入,可使河套灌区地下水水位控制到1.5~2 m,有效遏制土壤返盐,降低潜水蒸发,提高植物蒸腾和空气湿润度,增强气候调节能力和水分涵养能力,同时以科学合理的灌溉指标进行灌溉,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中的水、气、热三项比例更加合理。另外,通过渠、沟、路、林、田的配套,不仅能够固土、防风、护堤,还可增加土壤湿度,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禽类的繁殖。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农民热切盼望解决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彻底改变了从前落后、贫穷、荒凉的面貌,项目区内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工程设施整齐规范,不仅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而且形成了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根据以上评价分析,巴彦淖尔市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工程措施为主,辅以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实施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科技在项目区的贡献率将达到70%。多种措施并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巴彦淖尔市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而且在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多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①彻底转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使工程的管理及维护工作积极跟进,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
②加强教育宣传工作,重视对农民节水意识、水土保持意识、科学意识的培养。
③注重种植结构合理调整,提倡种植耗水少、耐碱农作物,减少无机肥使用量,推广绿色农业,增加农作物产值。
④细化测流量水,通过亩次计费、按方收费、超用水加价等方式加强水费计收与用水管理,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
⑤加强科技应用,广泛推广畦灌、滴灌、膜下灌等新技术。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报告[R].2010.
[2]夏建国,魏朝富,等.中国中低产田土改造研究综述 [J].中国农学通报,2005(4).
[3]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黄河内蒙古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R].2000.
[4]巴彦淖尔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