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闻

2014-01-30 13:52:35
中国化肥信息 2014年16期
关键词:工商行政商标法土壤环境

政策要闻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7亿元支持测土配方施肥

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7亿元资金,支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重点支持取土化验、田间试验、数据库建设、科学施肥服务、宣传培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试点、启动新型经营主体科学施肥示范工程、探索深入开展农企合作有效机制,着力培育施肥主体,转变施肥方式,优化施肥结构,构建施肥机制。

2005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78亿元,支持农民科学施肥,施配方肥,减少过度施用化肥造成的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据农业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技术推广面积14亿亩次,项目区2012年化肥利用率达到33%,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粮食作物单产提高6%-10%,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1000多万吨。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粮食作物的肥料利用率,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节本增效、节能减排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报告》发布尿素磷肥入列

4月11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中国石化联合会在2014石化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了石化行业产能过剩预警报告。报告显示,全行业出现普遍性产能过剩,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严重。其中,炼油、PTA、尿素、磷肥、甲醇、氯碱、纯碱、电石、轮胎、氟化氢等过剩程度十分严重,已经影响了行业的盈利情况,如尿素行业2013年利润率仅2.31%。

报告认为,石化产业要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积极构建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推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工商总局明确新《商标法》禁止驰名商标宣传

按2014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商标法》,“驰名商标”字样不得用于商业宣传。近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新《商标法》实施后具体如何查处“驰名商标”违法宣传事项下发了通知,明确了过渡时限和执法管辖权。

“驰名商标”过渡时限对于用于包装标识和用于广告宣传区别对待。根据总局通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就商标违法行为发生在2014年5月1日以前的,适用修改前的商标法处理;商标违法行为发生在2014年5月1日以前且持续到2014年5月1日以后的,适用修改后的商标法处理。对于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并于2014年5月1日以前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按原商标法不属于违法行为。2014年5月1日起,新生产销售、进入流通领域的包装再使用“驰名商标”字样,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再使用“驰名商标”字样,按违反新《商标法》处罚。

规定“驰名商标”包装标识违法处罚机关为企业所在地。根据总局通知,对于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驰名商标持有人应承担违法责任,由其住所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住所地以外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上述违法行为的,移送其住所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住所地不在中国境内或者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指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点位超标率,是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国家正在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决向土壤污染宣战。在本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将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目前已初步形成总体实施方案。国家将在典型地区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另外,国家将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职能,建立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管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投入品乱用、滥用问题,规范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和处理处置活动,以防止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第二届中微量元素肥料应用与发展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由全国新型肥料协作组主办,全国钙镁磷肥技术进步联合体联合主办,郑州先科实业有限公司协办,中美诺威特生物营养(湖北)有限公司、河南众人联合农化有限公司、内蒙古乐农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的“第二届中微量元素肥料应用与发展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肥料作为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随着施肥技术的进步、种植结构的调整,肥料使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大量元素之外,中微量元素肥料被大量应用到生产上。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逐渐从数量向品质转化,适时补充中微量元素已引起普遍关注,成为了土壤科学的生长点、现代化农业集约生产的重要标志。

专家认为,耕地土壤生态恶化与修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农作物缺乏中微量元素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悉,我国有3.6万公顷耕地重金属超标,由此造成的粮食污染每年多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多达200亿元。对此,化肥专家、郑州大学许秀成教授提出了“倡导中浓度、多营养功能性复合肥料的综合施肥方案”以补充农作物对中微量营养元素的缺乏。长期从事硅营养研究与硅肥应用推广的河南省硅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蔡德龙博士认为,硅元素不仅能提高水稻抗倒伏和抗根系氧化能力,施用硅肥水稻能增穗、增粒、增重。中科院研究员刘建明、北京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吴玉光等专家分别从矿物质土壤调理剂的应用、中微量元素的使用方面强调了农田增施中微量元素的必要性。与会人士认为,过渡依赖化学肥料和高浓度复合肥料,再加上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和养分流失,为土壤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实则是对土壤的修复和为作物提高产量品质助力。来自中国农大、华南农大等专家和企业家代表100余人共同探讨了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发展。

猜你喜欢
工商行政商标法土壤环境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商业文化(2021年23期)2021-09-09 06:34:06
《商标法》第49条第2款“注册商标三年不使用撤销制度”评注
知识产权(2019年2期)2019-03-19 05:45:54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于工商行政管理地位职能的新思考
商情(2017年17期)2017-06-10 10:58:25
试论工商行政管理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财会学习(2016年18期)2016-12-31 18:39:13
《商标法》第59条第3款的理解与适用——以启航案为视角
知识产权(2016年6期)2016-12-01 06:59:37
环保部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新商标法禁止“傍名牌”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