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世领,周嫱,刘志成
1.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69;2.卫生部北京医院 器材处医学工程科,北京 100730
基于需求和成本的医疗设备配置模式探讨
冯世领1,2,周嫱2,刘志成1
1.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69;2.卫生部北京医院 器材处医学工程科,北京 100730
以临床需求和医疗设备资源分配的合理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医院中医疗设备配置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在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和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如何改善医疗设备配置模式和管理方法,使之能够充分体现医疗规范和医疗行为的要求,合理利用设备资源。
医疗设备配置;成本控制;资源分配
医疗设备作为提高医院竞争力,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普遍受到重视。尤其是大型医用设备,其占医院固定资产的比例大、购置花费总额高,对医院经济效益和学科发展的影响巨大。如何合理利用医院有限的资源、科学规划医疗设备配置,发挥设备效益,服务于医疗技术发展,是医院健康发展的关键[1-2]。
近些年来,许多医院都引进了大量功能较为齐全、性能较为先进的各种医疗设备,在引进的这些设备中,绝大多数为保证群众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医疗设备的引进、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设备资源配置不均衡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强,许多医院争先引进各种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一方面增强了医院的影响力,促进了学科发展;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病人来医院就医,增加了医院的收入。但是,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高端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量的迅速增长,极大地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和资金压力,而对于监护仪、输注泵等常规医疗设备的供给保障则略有些支持不足。长此以往,不利于为大多数患者提供充足的医疗服务,也不利于医院的平稳、健康发展。另外,我国的高端大型医疗设备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对于偏远山区而言,设备资源很少,地域性的医疗设备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非常明显,急需改善[3]。
1.2 需求评估方法有所欠缺
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这就要求医院的临床科室和设备管理部门在购置医疗设备前要进行充分、科学的考察论证和详细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以确保引进的医疗设备得到有效的使用。然而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医院和设备主管部门多以简单的临床诉求和经验估计为主,辅以简单的经济预测,以此来进行设备配置决策。这种基于经验的、简单的决策方式,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常有所欠缺,其过程缺乏规范性,也缺乏全面、充分、详细的临床数据和经济数据支持,因而在决策上有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造成医疗设备在投入临床使用后,实际的使用情况与预期不符,导致了引进的设备使用率低,甚至处于闲置状态等不良结果。
鉴于此,急需一种涉及影响因素全面、过程规范、紧密依靠详实数据和科学方法的评估方法,来为医疗设备配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3 临床应用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国医疗设备的数量增长迅猛,而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应用培训则显得有些滞后,医学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也明显不足。据统计,在与医疗设备相关的医疗责任事故中,多数是由于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的。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者要求熟悉不同机型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界面,但是很多医疗设备随机附带的技术资料较少,现场培训较为简单,培训时间较短,这就给医务人员的安全操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风险,影响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
1.4 技术保障高要求和高成本
近年来,大规模集成化、智能化的医疗设备不断被引入医院。一方面,这些高、精、尖设备的设计、生产工艺等技术标准,对医疗设备技术保障的技能、工具、工作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高端大型设备而言,由于其价格高昂、使用复杂,临床依赖性强而又很少有冗余替代设备,其对维修有效性、安全性和时效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临床使用要求和设备质量控制等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且大型设备维修、维护技术复杂、难度高,零配件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极大地增加了医疗设备技术保障成本,加大了医院资金压力,限制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随着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确保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合理的医疗费用结构和预付定额等方面,对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医疗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妥善解决以往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医疗设备配置及使用管理,建立具有理论支持的、新的医疗设备配置方法与之相匹配,以确保在当前医疗需求不断提升,但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对医疗设备进行合理配置。
2.1 需求分析
在设备配置需求分析方面,按照医疗设备的管理条例、规范和相关标准,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围绕医院的重点发展方向,各个临床科室根据临床医疗目前的需要和今后的发展,合理配置高、新医疗设备。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本院的资金情况和业务发展的轻、重、缓、急严格按照购置程序进行采购[5]。目前,比较好的一种设备需求评估方法,就是卫生技术评估,或更适用于单个医院使用的微型卫生技术评估。它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决策分析工具,采用最佳的临床和经济数据去评估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对医疗、患者、社会、伦理、经济成本的影响,找出医疗保健最佳做法,从而提高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并节约成本。同时,卫生技术评估过程,也是一个公平、透明、科学的决策过程,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
除了设备配置评估工具,还需要科学、合理的临床需求来源,来确保设备的数量、性能配置能够精确符合临床需求,而临床路径作为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规范,最适于成为合理的需求来源。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医疗工作和疾病管理的方法。以临床路径为出发点进行需求分析,便于医院结合设备功能和自身能力进行科学论证,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最终起到规范使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作用。
配合临床路径的实施,对于不同类的医疗设备配置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以适应其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流程;对于同类医疗设备的配置应考虑到选用同一厂商、同种功能、同种规格型号的设备对设备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保障工作更为有利,追加采购医院已有的同类产品时,应尽量选购同一个厂家的产品[6]。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对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不论是医院的医学工程人员自主维修还是通知厂家来维修维护,都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避免由于设备多样化而耽误维修的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各临床科室所使用的相同功能的设备在规格型号上基本一致,医务人员便于进行统一的医疗设备操作培训,临床操作人员在使用时就不会因为设备的厂商或规格型号的不同而造成误操作,也不需要去记住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提高临床的医疗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7]。
2.2 大型医疗设备的阶梯配置
大型医用设备阶梯配置,即医院技术水平与其所负责的医疗任务以及相关卫生资源达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相应的医院提供适宜的医疗技术[8];同时,也有利于完善政府对医疗资产与资源的管理,实现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
阶梯配置主要包括2方面:① 在设备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在各个区域内合理配额;② 根据医院自身的卫生资源、医疗功能定位、综合技术水平等因素,配置相应级别的设备。
在大型医疗机构中,大型医用设备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例多>50%,因此做好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工作,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极为显著,会产生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3 中小型医疗设备的集中化管理
常用的中小型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等,在病区内的配置规划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由于各个专科患者就诊数量不可能长时间保持稳定,这样就会“配少了不够用,配多了用不上”,经常会出现要么找人借、要么借给人的现象。传统的做法是:给每个病房配备一定数量的设备,不够用的时候互相借用;也有通过总值班、医务处、设备管理部门等协调解决的。
近年来正在逐步推广实施的临床路径,对于每一个患者,都有一套标准化的医疗程序,何时实施何种治疗,早在计划中。因此,对于医疗设备的使用,是可以预见的,可以事先作好安排。但设备的互相借用却不能事先安排,且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而集中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即常用的中小型医疗设备由管理中心进行集中化管理,病房统一向管理中心租用[9]。结合临床路径,病房可以事先向设备管理中心预约租借常用的中小型医疗设备,由设备管理中心按照预约时间将设备准备好,使其处于完好、待用状态,预约科室可按约取走使用;科室使用完设备后,将设备送回管理中心进行设备交接,中心按租用约定向病房收取费用。由于设备的租用是一种预约行为,因此设备管理中心的工作是有预见性的,可以较好地估算设备配置的最佳数量,且便于统一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质量控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的新形势下,以临床需求和设备资源分配的合理化为出发点,以临床路径为基础,通过加强卫生技术评估和大型设备阶梯配置工作,对中小型设备进行中心化管理等方式,来改善医疗设备配置模式,加强医疗设备对临床需求的支撑力度,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10]。
[1] 蒋红兵.服务于临床路径的医疗器械供管模式[A].2008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中华医学会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暨国际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及质量管理论坛[C].2008.
[2] 曾珠.论二级医院医疗设备科的规范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3):42-44.
[3] 于弘,宋冬.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J].武警医学, 2010,2l(8):717-718.
[4] 崔飞易,黄煜镜.探讨医疗设备的维修现状与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1):60-70.
[5] 牟丽娟.浅析我国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 2011,(20):56-57.
[6] 刘晓明.探讨同类医疗设备的配置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 2013,28(7):102-103.
[7] 戴捷,冯璐琼,苏磊,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模式[J].中国医学装备,2011,(1):32-34.
[8] 朱平华,王前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经济,2010,(4):33-36.
[9] 钟艳宇.突破临床路径实施瓶颈的"利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调查[J].首都医药,2011,(1):35-36.
[10] 方道筑.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3,3(3):21-23.
Discussion on Medical Device Confguration Mode Based on Clinical Requirement and Cost
FENG Shi-ling1,2,ZHOU Qiang2, LIU Zhi-cheng1
1.Colle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2.Department of Equipment, Beijing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China
Based on the clinical requirements and rationaliz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allo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medical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and under the premise of better meeting clinical needs and cost control, this paper also explores on how to improve medical equipment confguration mode and management methods, to fully embody the requirements of health standard and the medical behavior, and achiev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equipment resources.
medical equipment allocation; cost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R197.39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4.03.038
1674-1633(2014)03-0109-03
2013-12-02
2014-01-13
刘志成,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邮箱:fengshiling@bjhmo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