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闻
发改委网站消息称,2014年春耕在即,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春耕化肥生产供应保障责任重大。近期有关单位共同分析了春耕化肥供需形势,认为2014年春耕化肥整体供大于需,资源保障程度高。
消息披露,2013年10月-2014年1月间,国内化肥生产基本正常,产量同比有所增长,主要品种均供大于求;流通环节储肥较为充裕,批发等中间环节库存略有减少,但主要淡储企业资源下摆比例提高,总体库存高于上年。
而在生产流通环节,产能相对过剩以及部分生产原料供应受限使得企业开工率有所下降;成本上升加大企业运行压力;运输瓶颈对化肥流通形成较大约束,假冒伪劣产品仍较为猖獗,生产流通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消息称,各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做好相关工作。从保障化肥生产原料供应、优先安排化肥铁路调运、落实好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任务、提高农化服务水平、强化农资质量管理、加强企业自律行为引导等方面切实尽到责任,确保春耕化肥供应,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2014年1月20日,2014年上半年钾肥大合同谈判尘埃落定。以中农为首的中国钾肥进口联合谈判小组与俄罗斯乌拉尔钾肥Uralkali公司达成新年度钾肥供应合同。2014年上半年供应量为70万吨,到岸价格由上一年度的400美元/吨降至305美元/吨(发运快遣折扣另计),下降95美元/吨,降价幅度为23.7%。
在此次70万吨的供应量中,中农占60万吨,中化10万吨。据统计,2013年1-11月,在中国进口钾肥的542.32万吨总量中,来自俄罗斯的进口量为203.23万吨,其中来自边贸的进口量约180万吨,2014年边贸进口量预计与之持平,根据新年度大合同,海运进口量已有较大提升。加钾、APC、ICL等供应商预计也将陆续与中方签订2014年钾肥供应合约。国产方面,盐湖100万吨新增产能2014年将完全释放,新年度预计产能将达到400万吨,综合来看,2014年国内钾肥市场的供应量仍较为充足。
据相关报道称,我国土壤肥料利用率仅为约30%,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酸化、耕地养分失衡等问题。农业部表示,将探索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的有效模式,根据土壤状况“量身打造”肥料。
农业部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新平介绍,在80年代,我们的肥料利用率在30%到35%,到2000年只有28%左右,为什么下降,一方面是经济作物面积在增加,另一方面是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速度赶不上施肥增长的速度。
为了提高化肥利用率,农业部已连续两年联合200多家大中型肥料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通过科学制定配方,尽可能减少过度施肥。
日前,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与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在京签署了《合作推进科学施肥备忘录》。此次合作旨在加强农企合作,探索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的有效模式,构建科学施肥长效机制,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化肥产业转型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合作备忘录,2014年将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优势产区,选择一批粮食主产大市大县、蔬菜生产大县和特色经济作物优势县,共同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示范县”创建,通过科学制定配方、积极组织配方肥生产、建立智能化终端配肥服务网络、开展新型经营主体个性化服务,集成推广科学施肥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覆盖率,推动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因地制宜探索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的有效模式,打造一批可供复制的典型样板。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3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大增25%,达到530亿立方米,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30%,达到31.6%。
201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3.9%,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上年的5.4%上升到5.9%。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报告预计,2014年,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仍将保持紧平衡,预计表观消费量将同比增长11%,至1860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增加到6.3%。季节性用气矛盾将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