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庆丰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政府,554300,铜仁)
贵州省铜仁市工程性缺水严重,水利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铜仁水利改革发展,笔者重点从制度建设、依法行政、简政放权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期望通过深化水利改革,增强水利保障能力和水平,推进铜仁经济社会发展。
铜仁是一个雨多水缺的地区。全市年均降水量1200 mm左右,但工程性缺水严重,生活生产用水保障能力较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铜仁水利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2006年实施水利扶贫以来,水利发展进入快车道,在体制改革、机构、队伍、规划、建设、管理、科技、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自然条件,铜仁水资源利用难度大,水利设施基础薄弱,保障能力不足,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公众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对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省直管县的发展趋势,对市级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抓紧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全面发展的内外活力,提高水利服务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一是保障饮水安全,建立供水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各种水源工程,合理开发地下水,切实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结合小城镇建设和生态移民,提高集中供水率;到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实现自来水村村通。
二是保障粮食安全,建立水利灌溉保障体系。大力建设农田水利重点工程,推进铜东和乌中等大型灌区建设,发展中型灌区,加快推进节水改造,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到2015年,实现农村人均0.5亩(1 hm2=15亩)基本口粮田,有效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到2020年,大幅度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
三是保障防洪安全,建立水利保安减灾保障体系。继续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特别要加强新城镇的防洪工作,加强抵御洪涝和山洪的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改革发展成果;继续加强抗旱工程建设,以重点水源工程为重点,蓄、引、提并重,加强抗旱服务队建设,增强抗旱减灾能力。
四是保障经济安全,建立水资源利用保障体系。加强水资源总体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正常需求。加强用水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格控制高耗水企业,加强水资源总量控制。高效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到2015年,全市供水总量达16.12亿m3,全市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缓解;到2020年,全市供水总量达20.91亿m3,全市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有效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五是保障生态安全,建立水资源保护保障体系。从源头做起,治理点源污染,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污染进入水域,保护水质。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加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整治农村水环境,减少面源污染。建设近自然工程,保持河流健康。加强锦江和乌江流域的综合治理。
一是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深入水务一体化改革,加强城乡供排水管理,发挥“一龙管水”的集聚活力。加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统筹管理,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地表水、地下水和空中云水的一体化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整体管理,处理好跨县区涉水事务。
二是深化水资源利用 “红线”制度改革。实行最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制度,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控制入水域排污总量,确保水资源在生活、生产和生态中的基础作用正常发挥。
三是深化水资源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通过水作为资源的基本属性,由市场确定用水价格,促进节水;合理确定水权,分配水量,建立水市场,推进水权交易,体现水的商品属性。
四是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进一步发挥政府、社会、市场、金融等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多渠道拓宽水利投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推进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党发〔2013〕6 号)要求,市、县两级政府必须将12%的土地收益金足额拨付到位,落实1000万~3000万元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水投公司融资作用,解决水利工程配套困难问题。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五是深化水利工程建管改革。优化选择适合铜仁市发展的代建制、BT、BOT和工程总承包等建设方式,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促进水利工程尽早投产发挥效益。探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村民自建模式,加大群众参与式建设和管护。分类指导,用管统一,落实水利工程管护主体,保障工程正常运行,使工程持续发挥作用。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
一是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对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要抓紧制定铜仁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相关制度,切实增强做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二是水资源损害赔偿制度。积极落实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严格落实水土保持设施损害赔偿制度。坚持开发、保护、治理并重,维护良好的水生态。
三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并保障专项用于水利建设。
四是水生态补偿制度。要加强水生态补偿调查研究,探索水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五是水利投入制度。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的12%土地收益金用于水利建设。延长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年限,增加规模,为水利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积极推行河道采砂、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等所有涉水事务综合执法,解决职责交叉、多方执法问题,建立权威高效的执法体制。
二是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强化水利综合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市本级特别是县级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执法经费,解决事多人少的问题,切实提高基层水利部门执法能力。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减少对执法的干预,加强水利监管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涉水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保护好水生态环境。
一是规范水利审批项目。进一步规范市级水利审批事项,能下放到县级的坚决下放,宜取消的坚决取消,提高行政效能。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提高效率,加强管理,规范服务,提高服务水准。推动发布水资源、水土保持等水利公报工作,及时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提高公报的实用性。
二是强化规划编制审批。要抓紧编制、审批市县各类水利规划,积极报省备案,做好项目储备。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加强规划管理职能,发挥规划的顶层设计作用和约束作用。
三是加强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制定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定额等标准。加强技术指导和科技推广。
一是推进水价改革。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确定合理水价。降低农民水费支出,农民定额内用水水价优惠、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合理调整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推行阶梯式水价;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额累进加价,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
二是建立水权制度。抓紧开展水资源确权和登记,合理划分跨市河流和市内河流水量和水权,有效管理水资源,逐步建立水权制度。
三是开展水权交易。推动建立水权交易市场,盘活水资源;开展水权抵押实践探索,增强水资源的经济功能和作用。
铜仁城镇化率只有38%左右,估计到2020年,全市还将有100万左右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水利要与全市城镇发展相结合,大力加强城镇水利工作,为建设美丽宜居城镇做好服务。
一是保障城镇供水安全。做好城镇人口预测,前瞻性地加强水源工程和供排水设施建设,提高城镇供水和排水能力,实行雨污分流,保障城镇供排水安全。
二是加强城镇防洪保安。建设城镇防洪工程,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社会发展成果,保障生活生产稳定。
三是做好产业园区用水保障。抓紧编制全市产业园区供水水源工程规划,加快建设水源工程,加强产业园区节水工作,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四是打造城乡良好水环境。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做到污水达标排放。在城乡周边地区建设亲水工程,打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整治农村河道,美化城乡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增强大水利、大生态观念,加强水利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山水林田湖等规划和工作的衔接,统筹涉水事务,共同维护铜仁良好生态系统。
二是加强县级水利监管。铜仁8个县已是省财政直管县,市水务局要尽快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在省水利部门的领导和授权下,以全市水利规划为抓手,加强对县级水利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一是水质健康。从严核定所有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强水质监测预警,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强排污监控。开展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把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河流健康。统筹河、湖、库、湿地一体管理,合理配置水资源,维护河流健康;逐步协商制定乌江、锦江等跨县市河流水量分配方案,统筹河流上下游管理;做好湿地补水,保障湿地景观。
三是用水健康。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形成健康的用水理念和方式。确定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分解到各年、各区县、各行业。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工作,以水定需;提高用水效率,遏制用水浪费,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灌溉,建设高效节水农业;推进高耗水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强化企业节水管理;推进家庭生活节水;科学论证、抓紧建设一批饮用水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作为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
制定出台全市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确保改革有序推进。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重点;制定时间表,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做到切实可行。
制定水利深化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年度任务、年度工作,确定责任分工,逐一实施,逐项突破;重大改革可以先搞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再全面铺开。
加强对水利深化改革的领导,将其作为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督促检查,将其作为市政府督察的重要内容,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1]陈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谱写民生水利发展新篇章[J].中国水利,2013(1).
[2]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J].中国水利,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