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华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 200137
耳穴埋豆在脊柱手术后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陶晓华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上海 200137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应用耳穴埋豆的镇痛效果。方法对照组术后给予自控式止痛泵应用;研究组术后采用耳穴埋豆止痛,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不同方法镇痛后,两组VAS评分均较镇痛前显著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应用耳穴埋豆法对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耳穴埋豆;术后镇痛;临床效果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48例脊柱手术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脊柱手术后应用耳穴埋豆的镇痛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48例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19岁至72岁,平均年龄(49.29±2.10)岁。按照抽签方式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例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经医学影像检查确诊为脊柱疾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无手术相关禁忌症;无恶性肿瘤疾病、精神类疾病;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疼痛原因仅限于脊柱外科手术治疗所致,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疼痛;对本次研究所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可遵医嘱用药治疗;无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1]。
1.2.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因脊柱疾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对照组术后给予自控式止痛泵应用;研究组术后采用耳穴埋豆止痛,将耳部局部皮肤使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于耳廓取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止痛点等穴位,采用耳穴探针确定最敏感痛点后,利用压丸法将生王不留行籽压贴,叮嘱患者剧烈疼痛时自行对上述压贴穴位进行按压,3 d后可自行取下埋豆。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给予视觉模拟评分法判断其镇痛前后疼痛程度变化情况,满分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比,即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不良反应,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由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镇痛效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不同方法镇痛,其镇痛前后VAS评分结果变化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镇痛前VAS评分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方法镇痛后,两组VAS评分均较镇痛前显著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与对照组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不同方法镇痛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表明,脊柱手术后发生疼痛原因包括:由于机体组织遭受外科手术的强烈刺激及损伤,软组织及神经组织均易发生炎性反应及水肿情况,促使软组织痉挛收缩;术后形成瘢痕组织对神经产生刺激;患者术后由于过度担心手术疗效导致精神紧张[2-3]。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应用耳穴埋豆法镇痛后,其镇痛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仅为8.33%。提示应用耳穴埋豆法对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镇痛,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芳,方宗武. 耳穴埋豆对肛肠病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J]. 光明中医,2011, 26(4): 762-763.
[2]茅梅华. 耳穴埋豆法对肛肠病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2013,(27): 511.
[3]施慧萍. 耳穴埋豆用于分娩镇痛的探讨[J]. 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0): 314-315.
R274
B
1674-9316(2014)20-0174-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