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翠,徐玉梅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内容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三*
刘 翠,徐玉梅**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热爱生命、维护健康;至真至善、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要处理好公平与公益、显性与隐性、他律与自律的关系。
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医师协会于2005年正式签署《新世纪的医师执业精神——医师宣言》,并加入推行《医师宣言》的活动。[1]在该宣言中明确提出了21世纪医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即当代医师的职业精神,表现为三项基本原则和一系列明确的职业责任。
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医学院校应该按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重视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将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引领社会新风尚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自身职业精神的培养都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率、竞争等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促进了社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念也影响着社会,这不可避免地对医疗卫生行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在多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医务工作者产生了信仰危机,逐渐抛弃了传统医学中“医乃仁术”、“医者父母心”的医德思想,情感缺失,漠视病患,对病人的人文关怀逐渐丧失。一些医务工作者受社会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在给病人诊断时开大处方、过度诊疗等,导致社会对医生群体的信任度下降,医患矛盾增多。医院中医务工作者的行为也直接影响到了医学生的行为,医生职业精神的缺失导致一些医学生不重视人文教育课程的学习,价值观念错位,部分学生认为人文知识无用,而专业知识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就业。所以,在平时学习中只重视学习专业知识,不重视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最终导致部分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漠、诚信意识不强、是非分辨不清。因此,当前必须加强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而医学生价值观、是非观存在偏差的问题,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匡正。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是在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视域下,在卓越医生培养背景下,针对医学生学习阶段特点提出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的医学职业立场、职业目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等的综合体。
2.1 以人为本,诚实守信
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其基本目标是人的健康,因此,在医学的服务体系中,不能只见“病”,不见“人”,只强调技术手段,而忽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医疗服务中,将患者的利益至上,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医疗权、选择权、知情同意权等基本权利,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尊重人的人格和情感,是医学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精神。[2]这就要求医生在医疗过程中真正实现以患者利益为本、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解患者之所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患者利益为本。为了使医学生今后在职业实践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职业立场,学校应当加强对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引导,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把以人为本,为患者利益考虑纳入到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中。
诚实守信不仅是对每一位社会公民起码的道德要求,也是医生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诚实守信就是要求医师必须保证在患者同意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将病情完整而诚实地告诉他们。同时,医师应当为患者保守医密。诚实守信是医学与社会相互信任的基础,现代社会中,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医患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一方面,部分医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功利主义至上,一切为了个人利益,医学的人道主义、利他主义被抛至脑后,在这种思想指引下,部分医生夸大病情、开大处方,对患者缺乏基本的诚实,导致患者对医生失去信任。另一方面,社会上部分媒体夸大某些医生的个人不良行为,一旦出现问题,媒体舆论一边倒,集体谴责医生,这对于医生来讲是不公平的,这也导致了医患之间信任的缺失。为了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在学校阶段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主要是诚信教育。
2.2 热爱生命,维护健康
作为一名医生,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只有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心中存着对生命的敬畏,才能在医疗实践中尽心尽力的为病人健康服务。因此,需要在学校阶段加强对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生命神圣观教育,通过教育,使医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树立起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观念;树立起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观念,并促其主动探索生命的奥秘,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
2.3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爱岗敬业要求医务人员做到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体现的是医生职业精神中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认同问题。职业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更是从业者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舞台。任何人只要选择了医学这个专业,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那么他就应该认识到这个职业的独特性。医生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同时也肩负着维护社会成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的职责,其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崇高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把医生这个职业当作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在走上医疗工作后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恪尽职守体现的是从业者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细心、耐心地守住岗位。医生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是“人”,不是“物”,服务对象的复杂性要求医生必须谨慎、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每一次治病救人都是对医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术的考验,只有本着谨慎的态度,兢兢业业,才能为病人解除病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守住医生职业的“善”心。只要医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有更深层、更深刻的认识,并且热爱这个职业,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坚守住自己的岗位,最终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4 至真至善,追求卓越
“真”指的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要用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来不得半点虚假。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了“大医”必须具备的两项基本素质,“精”与“诚”。“精”就是要求为医者要医术精湛,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善”指医生需具有高尚的医德,用“仁心”对待病人。我国传统医德中有“医乃仁术”的说法,强调的即是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至真至善是一名优秀医生追求的职业理想,也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方面。
追求卓越是对人的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追求卓越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能将人的优势、资源、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一种状态。把追求卓越作为医师的一种精神追求正是基于医生的职业特点提出来的。医学生只有树立了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才能在学习中奋发图强、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追求卓越也是当前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学校通过教育教学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不仅要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更要加强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的。
3.1 公平与公益的关系
社会公平原则是指社会必须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医生应该努力消除医疗卫生中的歧视。
医生和患者之间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患者处于弱势地位,医生处于主导地位,虽然现代医学一再强调要尊重患者的自主权,患者利益至上,但是由于医生掌握医疗卫生资源,并与患者之间存在医学知识的差异,双方不可能做到完全平等。因此,医生必须遵循公平原则,为了患者利益,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为患者提供卫生保健医疗服务。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医疗、检查,过度医疗、检查不仅使患者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增加其经济负担,而且也减少了其他患者使用这些医疗资源的机会。
在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对医学生的利他主义教育。利他主义是一种无私的为他人利益着想的行为,医学职业精神中利他主义是一种必须坚持的职业立场。通过对医学生利他主义教育,培养医学生的公平、公益思想,使医学生在工作后能够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3.2 显性与隐性的关系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明确提出“将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这就要求通过一切途径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增强医学生的职业精神认同。这主要包括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个模块。
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显性教育模块,主要是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实现的,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医学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人文课程,重点突出医德教育,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通过理论灌输,积极引导医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精神观念。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除了通过课堂教学,还应通过一系列隐性教育方式进行。隐性课程蕴涵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如校园环境、课堂学习气氛、教师人格、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师资组织、学生组织、法规制度、评鉴制度、书籍网络、社会实践等。隐性教育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它通常以一种渗透的方式向学生传递道德、知识、理念、情感、价值观等。隐性课程一旦“内化”和“升华”,对学生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往往是异常巨大而持久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其一生。[3]
3.3 他律与自律的关系
学校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是一种外在的教育、塑造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他律的行为。但是,医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成为医务工作者,他们的行为在社会中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现代社会中,医务工作者不仅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更要遵守法律法规。医学相关法律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其保障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权利和医患双方的正当权利;它以法治的理念来管治整个医疗行业,制约和规范医学执业者的职业行为。[4]因此,医务工作者的行为要严格遵守道德和法律要求。
医学职业精神教育理应是医学生主体“自己塑造自己”、“自己构建自己”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被塑造”的活动。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应当从“服从、适应”的接受层次提升到“自主、超越”的发展层次,即追求自律,这样学校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而医学生的这种“自律”、“慎独”的道德境界,也正是医学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1] 石丽英.《中国医师宣言》的背景、内容及其社会意义[J].中国医院,2011,15(10):50-51.
[2] 和新颖,李恩昌,刘庆,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2):165-166.
[3] 纪宗淑,刘海燕.隐性课程与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469-471.
[4] 张云飞,李红文.从传统医德到现代医学职业精神——中国传统医德的现代转化[J].医学与哲学,2011,32(6):11-14.
〔修回日期2014-01-20〕
〔编 辑 商 丹〕
The Content of Occupational Spirit Training in M edical Students in the Com prehensive Reform of Clinical M edical Education
LIU Cui,XU Yu-mei
(School of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53,China)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clinicalmedical education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request to themedical professionalism ofmedical students.Medical professionalism ofmedical student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as the guiding ideology,and the people-oriented,honesty and faithfulness;respect and love own post,responsibility;love life,health maintenance;truth and perfection,pursue excellence as themain content.We should deal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ism and utilitarianism,justice and public welfare,explicit and implicit,heteronomy and autonomy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medical professionalism of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Medicine;Education Reform;Professionalism of Medical Students;Cultivation;Socialist Core Values
R192
A
1001-8565(2014)01-0048-03
2013-12-24〕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视阈下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2012-YD-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课题“基于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与评价研究”(LX2013Y06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谐医德观研究”(10CZXJ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