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身份与数字裂沟的伦理分析和管理研究*

2014-01-29 06:52翟晓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身份数字信息

黄 雯,翟晓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05)

·信息伦理·

数字身份与数字裂沟的伦理分析和管理研究*

黄 雯,翟晓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05)

在信息通讯技术时代,面临着来自隐私保护、数字身份、数字裂沟、信息可及性以及信息自由等伦理和管理上的巨大挑战。数字身份可以变更、可以隐藏、甚至可以废弃的属性使得网络甚至社会的安全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经济、教育、地理等条件的差异,不同的人群之间出现了信息通信技术上的隔阂这种数字裂沟的出现,可能导致歧视、贫富分化的加剧。因此相关的规定和管理是必要和紧迫的。

信息通信技术;数字身份;数字裂沟;伦理和管理

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是一个通用术语,包括与个人和机构相关信息通讯的网络、硬件和软件技术。

在我国,每天数以亿计的人通过网络工作、学习、交流、联络、进行各种商务活动。信息通信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和普及,它似乎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正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它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也改变了人们对社会本身的看法和理解。《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使用率较高的网络应用包括技术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网络音乐、博客个人空间、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微博、社交网站、网络购物、网络文学、电子邮件、网上支付、网上银行、论坛/ BBS、旅行预订、团购以及网络炒股,其中除了电子邮件、论坛/BBS等传统互联网的应用外,其他应用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网民规模继续上升;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1]可见,网络应用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网络对我们个人生活的“影响”程度,已经让我们对它的存在习以为常,对它为人们带来的便利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以至于人们对它的使用也更加的随意。

信息通信技术前所未有地以或显而易见的或微妙的影响扩展了人们各个方面的能力。然而,围绕着人们通过信息通讯技术而完成的种种活动,人们正面临着诸如数字身份以及信息技术裂沟等诸多伦理、管理和规范政策的挑战。[2]

1 数字身份

1.1 数字身份的概念

数字身份是一个网络空间中的概念,它是指描述一个人或事物(有时指称主体subject或实体entity)的一组数据,或者是在网络中可得的关于一个人的所有信息之总和。它是个人、组织或电子设备在网络中所采用的一个在线身份,或者说是网络身份。这些个人、组织或电子设备可能会通过不同的网络社区,拥有不止一个数字身份。这些数字身份是由一些特性或数字属性组成的。一个数字身份也可能和别的数字身份相关联,比如电子邮箱、微博等。虽然这些与身份相关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确定一个人的身份,但是这些属性是可以变更、可以隐藏、甚至是可以废弃的。因此,数字身份的验证和批准措施对确保网络及其基础设施安全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2 数字身份的建立

数字身份的形成可能会对社会关系的认知,甚至是社会的稳定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在传统的面对面的关系中,身份的建立是一种实际身份,实际身份的建立会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主流认知的约束,社会认知使得当事人能够将自己的言行与所见所闻以及共识进行不断的比较,通过比较而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实际上身份的建立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也取决于他人的认同。因此,这样的社会身份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两个重要特性,这两个特性是非常关键的。而在网络社会中,数字身份的建立可能完全脱离了这种“具体”的互动,脱离了一致性和连续性。而只是受到了所使用的网络应用程序规则和特性的约束,用户所提供身份属性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真实的,可以变更的。[3]这种“虚拟”“可变更”的身份确立与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身份”不同,这种身份对社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这种可变化的甚至是“虚拟”的身份中,人们脱离了社会规范的约束,那么人们是否能够、还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人们如何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社会如何在维护人们言论自由的同时,确保人们能够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呢?

1.3 数字身份与时间

传统上时间也是身份的认同过程中的因素之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份也会不断发展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在今天,数字身份的建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能需要重新界定,因为在数字身份中,时间变成了一个并不可靠的来源。在社交网络中,人们注册时所提交的或文字或音像资料,描述的可以是当时个人自身的状态或情况,也可能仅仅是该人过去的某个生活片段。因此对一个人的描述可能是片面的、也可能是过时的。即使该影像资料反应的是当时的信息,但是这些个人资料可能会被保留很长的时间,可能会被其他人在非原始情景之下使用,这时历史性描述和信息同步之间的区别就很容易变得模糊,就可能会造成身份的混乱。

另一方面,记忆和遗忘对于个人身份来说也是一个辅助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身份中的某些信息会永远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而有些部分是会被遗忘的。然而,如果缺乏一些遗忘和筛选,身份的认定就会越来越依赖社会给予的“识别标记”。[3]在网络世界,便是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凡是走过必定会留下痕迹。尤其是一些负面的信息,总是会被有心人出于种种原因挖掘出来,正如所谓的“人肉搜索”。这里提出的伦理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自身关系和社会关系?如果无法从集体或者从社会的记忆中删除一个人生活的某些部分,会不会造成这样的趋势:无论是在就业择业时、社会荣辱的判定,还是在监督政策中,造成某种“不宽恕”的文化?

1.4 数字身份与社会身份

与个人身份密切相关的,还有社会身份、集体身份的问题。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很轻易的拥有成千上万的“朋友”,而人们与这些朋友共享的仅仅是同一个网络社区以及对这个网络社区的并不牢靠的某种“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可能仅来自于大家恰好在同一时段对某个人或某个物产生的共同喜爱与关注。这样的归属感必然也会随着这种可能是一时兴起的喜爱和关注的减退而消失,进而很快失去所有的“朋友”。网络中随处可见人去楼空的BBS、贴吧等等,就是最好的印证。此时,最重要的社会道德惯例之一——彼此熟识的个体之间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彼此互动形成人际关系,形成个人之间的责任感等,这些都被彻底的重新解读了。

进一步说,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关系上存在潜在着不稳定性,而不像在传统的社会关系中,由道德观念,比如信任、诚实、可靠造就社会的归属感,网络社区可能会使现代社会失去其创造社会归属感的功能,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一种短期的,很容易就可以被取代的社会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避免这种社会关系的发展趋势呢?

数字身份的自我决定和自由表达是否可以成为尊重个人自主性的一部分或者是一项新的人权?是否应该有新的立法来认可数字身份,并加以严格的监管?这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和仔细的思考。

2 数字裂沟

2.1 数字裂沟的概念

长远来看,ICT的产生为无论是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来获得发展,尤其是为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服务和新的机会,例如远距离的通信、获取来自政府或非政府的资源和服务、获得新的信贷或金融服务、获取新的机会设计生产和销售自己的产品、获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医疗及医学知识等等。但是ICT的普及率差别是很大的。从数据看,2010年全球互联网的普及率,挪威高达90.9%,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瑞典和荷兰等欧洲国家,而巴西和印度仅为37.8%和6.9%。[3]即使在国家内部,互联网普及率的构成也是很不平衡的。根据《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网民的构成为72.1%来自城镇,仅有27.9%来自农村。[1]在ICT的应用的时代,信息领域内和信息领域外的人群之间出现了一个缺口。信息领域不是一个地理、政治、社会或语言的空间,而是精神生活的空间,从教育到科学,从文化表达到交流,从贸易到娱乐,无处不在。然而,信息领域的边界可能会产生于不同的地域之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不同政治制度和宗教传统之间,年轻人和老一代人之间,甚至是同一家庭的不同成员之间。有时不仅是出现一道界限,甚至出现一个断层,我们称之为数字裂沟。

2.2 数字裂沟产生的原因

造成这种数字裂沟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是ICT基础设施差(低效率的电信服务和电力的缺乏),导致无法应用ICT技术谋求发展。这不仅与当地经济实力有关,也与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广袤的土地、分散的岛屿、或者是复杂的地形都使得基础设施的构建变得难上加难,致使欠发达区域的人们无法从ICT技术获益。还有电脑软件及硬件,特别是在授权软件的获取和维护上花费的资金是有的区域不能负担的,使用网络的费用也可能是个人承担不起的。对比一下,使用网络的费用在美国仅需GDP的1.2%,而在马达加斯加则需要614%(S.Nanthikesan,Trends in Digital Divide,Harvard Centre for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2]另外,由于处于脆弱地位的人受教育有限或者生活方式较为传统,对新事物的接受存在某种抗拒心理或者接受起来很困难,因此ICT和互联网的普及很难推进。填补数字裂沟的政策之一是使弱势群体了解ICT的重要性和便利性,给他们提供基础设施和可用的服务便利,以及使用ICT的技能,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网络世界,打开与世界接触的大门,最终获得通过电子商务等服务行业所带来的收益。

2.3 数字裂沟带来的挑战

数字裂沟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国家之间,不同的地区之间,实际上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存在于不同的个人之间。拥有技术的人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各种发展的机会,变得更加的富有或者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而没有技术的人,或者说没有机会获取技术的人可能面临种种挑战而不得不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可预见,随着IC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两类人之间的距离会日益增大,贫富差距会日益增大,一部分人形成“弱势群体”。甚至会造成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出现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

根据公正的伦理原则,现代社会必须尽一切努力,调整资源的配置,加大对弱势人群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加强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防止、对抗和摧毁这种技术裂沟的力量,让ICT成为解决全球扶贫问题的一剂良药,而不是绊脚石。这是信息社会时代我们必须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通信技术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已经成为人们与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有时候甚至会感觉到没有网络寸步难行。人们对它如此的依赖,它应该成为一个安全可靠、方便可及的工具。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尽早颁布切实有效的行业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运营商的行为加以严格的限制,制定出个人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行为规范,明确对不道德、不合法行为的惩罚措施,同时积极调配资源,在政策上对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要有所优待和鼓励,尽量做到各方面资源配置的均衡,消除信息通信技术上的“贫富差距”。让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所用,提供更多优质全面的资源和快捷安全的服务。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O/OL].http://www.cnnic. 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7/t2013071 7-40664.htm,2013-7-17.

[2] Julian Kinderlerer et al.Ethic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EB/OL].http:// ec.europa.eu/bepa/european-group-ethics/ docs/publications/ict-final-22-february-adopted.pdf,2012-02-22.

[3] Jean-Francois Belisle.Worldwide 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 Part 3[EB/OL].http://jfbelisle.com/ 2011/01/worldwide-internet-penetration-ratepart-3/,2011-01-03.

〔修回日期2013-12-21〕

〔编 辑 李恩昌〕

Ethical Analysis and M anagement Research on Digital Identity and Digital Divide

HUANCWen,ZHAIXiao-mei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ine,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05,China)

There are great ethical and management challengeswe have faced during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ncluding privacy protection,digital identity,digital divide,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 and information freedom and so forth.Digital identity can be changed,can be hidden,and even can be abandoned,thus these propertiesmake the network and social security become a crucial problem.Due to differences in economy,education,geography and so on,different people have technology gap named as digital divide,whichmay lead to discrimination and increase polarization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So the related regulation andmanagement are very necessary and urgen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Digital Identity;Digital Divide;Ethics and governance

R-052

A

1001-8565(2014)01-0015-03

2013-10-15〕

*项目名称: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美国)CMB-Collaborating Program in Bioethics Research,项目编号:12-110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身份数字信息
答数字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订阅信息
身份案(下)
数字看G20
展会信息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