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宁
(锦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锦州 121000)
72例不典型肝血管瘤的CT表现
杜 宁
(锦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讨论不典型肝血管瘤的CT扫描表现。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不典型肝血管瘤患者(全部手术,得到病理证实)72例,分析其CT检查扫描时,CT表现的不典型征像。结果72例患者共发现84个病灶,单发60例,多发12例;所有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平均(2.1±0.4)cm;57例病灶在肝脏右叶,15例病灶在肝脏左叶。平扫时,边缘模糊63个,边缘清晰21个;密度不均匀45个,密度均匀39例。增强扫描时,12个有环状强化,45个强化不均匀,11个病灶周围充血,3个病灶不均匀,25个有低密度囊样结构,延迟强化。结论不典型肝血管瘤在CT诊断时,根据其不典型表现可作出较准确判断。
不典型肝血管瘤;CT;病理表现
肝血管瘤是良性肿瘤,在肝区占位性病变中比较常见,单发居多,以不典型血管瘤常见。临床初期诊断以CT扫描为主,在扫描中,对疑似病灶进行增强扫描,根据病灶的不典型表现,即密度变化、病灶面积变化、病灶边缘变化、病灶与肝脏关系、增强后有无强化等[1],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或手术为患者带来的伤害。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不典型肝血管瘤患者72例,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最小的53岁,最大的74岁,平均年龄(61.2±2.5)岁;病程最长的3年,最短的3个月。平均病程(1.2±0.3)年;有41例无明显症状,在常规体检中发现,31例自觉肝区偶尔疼痛胀闷不适来体检发现,入选的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手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不典型肝血管瘤。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有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仪器均为同一台,是GE进口的Hi-speed型CT扫描仪[2],对比剂、探头均原厂配备,操作人员为同一位,有5年影像学临床检验资格。嘱患者一次性口服清水800 mL后,仰卧位在工作台面上,充分暴露胸部和上腹部,先平扫,扫描时设备参数设定为:工作电压120 kV,工作电流180 mA,层厚5 mm,层距5 mm,螺距1.0,速度60 r/min[3],扫描范围从从膈顶至肝下缘,全肝常规扫描,确定肝脏边界,观察与其他脏器的关系,发现可疑部位,对其进行加强扫描。加强扫描先从注射对比剂,从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是碘海醇,剂量100 mL,速度2.5 mL/s。加强扫描的设备参数为:工作电压120 kV,工作电流250 mA,层厚5 mm,层距5 mm,螺距0.93,速度60 r/min。扫描时间动脉期为30 s,门脉期为70 s,平衡期为120 s,延迟期为300 s[4]。
72例患者,共发现84个病灶,单发60例,多发12例;所有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最大的5 cm,最小的0.3 cm,平均(2.1±0.4)cm;57例病灶在肝脏右叶,15例病灶在肝脏左叶。平扫时,边缘模糊63个,边缘清晰21个;密度不均匀45个,包括病灶内部,有更低密度斑块12个,密度均匀39例。增强扫描时,12个有环状强化,强化程度不同,与正常肝组织接近,分界不清;45个强化不均匀,病灶内有蔟状环状强化区,11个病灶周围充血,3个病灶不均匀,内有明显分隔,呈花瓣样表现,中心为低密度影,25个有低密度囊样结构,延迟强化。
不典型肝血管瘤是临床常见化脓性炎症,因肝动脉是肝脏血液供应的主要途径,所以动脉期时,病灶比平时密度高,而门静脉期时,密度比平时低,密度随时间呈速升速降的曲线型。在临床诊断中,CT有很大的优越性,因其显影速度快,能够动态反映血液供应,可根据扫描的变化特点,做出较准确的定性诊断。在本组病例中,密度不均匀45个,包括病灶内部,有更低密度斑块12个,密度均匀39例。8例在动脉期密度高明显,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密度变化不明显。应用对比剂后,增强扫描发现12个有环状强化,与病灶和正常肝实质间密度差异程度不同有关。45个强化不均匀,病灶内有蔟状环状强化区,11个病灶周围充血,3个病灶不均匀,内有明显分隔,呈花瓣样表现,中心为低密度影,25个有低密度囊样结构,延迟强化,与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素,肿块缩小,出现病灶小,有增生性反应,肝组织有不完全液化有关。肝血管瘤一般单发,多发病例多在尾状叶以外,大小不等,平扫时为低密度,强化由外向内逐步充填,延迟期等密度,是与小肝癌鉴别要点。结合病史,小肝癌继发于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小血管瘤无病史,且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簇状或蜂窝样表现,是多个脓肿腔融合而成,逐渐形成花瓣征。如果病灶周围肝组织有充血,会有动脉期一过性强化现象,是门管区肝门静脉狭窄的主要症状,肝动脉血流减少,强化时间长,血流代偿性增加导致的。对不典型肝血管瘤显示的影像学资料,病灶直径一般都<5 cm,病灶边缘明显强化,出现不典型的小斑片样或结节样,病灶密度同门脉期相近,并范围向病灶内蔓延。当延时扫描时,病灶大部分充填,密度高于或等于肝实质,即病灶在动脉期高密度强化,是典型的肝血管瘤CT表现。另外,肝血管瘤血供特点是快进快出型,一种强化表现是,直径在3 cm以内的病灶,整体强化少,出现钙化较少,是与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的要点之一。肝血管瘤如果钙化,一般多在病变的边缘或中心出现,但在CT表现不明显。但扫描时在肝内发现非强化的钙化点,不能完全排除是肝血管瘤,需经穿刺活检证实。肝血管瘤大部分突出于肝外,具有慢进慢出的肝血管瘤强化的典型表现。
[1] 赵智强,郝璐.非典型肝脓肿的16层CT诊断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2):191-192.
[2] 熊丽琴,王亚瑟,谭一清.不典型肝细胞癌的CT表现与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16(4):355-360.
[3] 王云飞,迪力夏提依明.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38-139.
[4] 吴青山.72例不典型肝血管瘤的CT表现[J].黑龙江医学,2010,34 (4):288-290.
R735.7
B
1671-8194(2014)09-00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