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的水文化教育探讨——以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2014-01-29 00:24黄旭林
中国水利 2014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云南利用

黄旭林

(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650021,昆明)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特别是刚结束不久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决定》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水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涵之一。早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后不久,水利部就对水文化建设作出顶层设计,于2011年11月18日出台了《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成为各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水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在《纲要》的指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具体实施计划,我国的水文化建设和探索日益丰富和活跃。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云南省多民族地区的水文化教育现状、问题及如何引导等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水文化及其教育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水文化,不同民族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其水文化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内涵不同决定了表征不同,反映在其与水相关的观念、习俗等所构成的文化形态长期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也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走向。因此,水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推进少数民族水文化建设,水文化教育是重要抓手。

水文化教育是促使水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教育可以重塑人的灵魂,改变人的精神风貌。开展水文化教育对于推进水文化建设、保障现代治水思想和理念为社会大众理解并接受以及培养社会良好的 “水风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有利于社会全面了解国情水情以及国家针对水问题制定的政策、实施的措施等,使其在生活中能有所约束行为,培育良好的用水习惯,增强水忧患意识,有利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传承本民族文化及发挥水文化的浸润力。三是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四是有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人民大都生活在交通和通信不便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水文化教育可改变这些民族人民的生活观念,让先进和谐的发展理念根植其心,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水文化教育的现状

现实中,水文化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水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政府和部门水文化教育主体地位的缺失以及局限性,造成社会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对水文化的认知程度较低;二是社会大众缘于陈旧的历史传承,忽略了环境变化对水文化与时俱进发展的要求。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少数民族水文化教育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问题:

①各级领导对水文化教育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水文化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需要有时间和空间来展现的。有些领导认为水文化是虚无的,没有认识其强大的作用,并没有将水文化视作一笔社会财富,而是将其摆在可有可无和无关紧要的位置。

②水文化教育没有“挂靠”单位。目前,我国对水文化的研究少之又少,甚至一些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都漠不关心,只有一些文化、地理或历史爱好者在从事这方面工作,作用也很有限。即便是有些地方想开展水文化教育也找不到“家”。尽管少数民族水文化教育主要是无意识地表现在民族习俗或活动中,如傣族泼水节等,但盲目追求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益造成教育的效果几乎没有。

③水文化教育没有基础设施。目前,我国除了中国水利博物馆和少数几家水利单位建设有水文化场馆外,针对水文化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场所十分匮乏。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水文化教育,大多是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以及各民族对水习俗和敬仰活动中,缺乏基础设施的支撑。

④社会大众对水文化教育认识更少。如果说“茶文化”和“海洋文化”随着大众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生活质量和旅游要求的增加而不断发展的话,水文化却很少有人知道。少数民族地区在这方面做得虽然还不错,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沐浴节、壮族的汲新水、白族的春水节、僳僳族的澡堂会、湘西苗族的抢头水等习俗都有传承,但都只是“形式”,没有融入惜水、爱水、治水、净水的价值理念与传递方式。

三、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水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25个,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

云南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对于水的认识及利用水的社会历史与使用的方式和方法,拥有属于自己的水文化。这也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例如,傣族把水视为最为圣洁的物质,从水稻种植的灌溉系统到闻名中外的泼水节,还有每天劳作后人们的沐浴习惯、保护水资源的龙树等等,都是水文化的重要内容;基诺族等山区民族历史上曾有保护水源的森林规划,对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红河流域的傣族、尼哈族、彝族民众利用自然环境优势修建的梯田,对山顶的森林进行保护以达到保护水的目的;等等。这一切都是当地人基于对水的深刻认识、保护以及巧妙利用的结果。大理、丽江等地区的白族、纳西族,人们充分利用水环境修筑农业灌溉系统,并将居住环境、社会生活与水紧密融合,创造人与水共生的壮美景观,凡是到过丽江古城的人,无不对古城中清澈的溪流与古老建筑巧妙融合的景观叹为观止。

所有这些,让云南开展少数民族水文化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目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水文化教育还是以少数民族对水的崇拜及衍生的节日和习俗为主。尽管这种教育可能在形式上能给大众以冲击力,但对水文化教育来说,这只是一种形式,在内容丰富及内涵挖掘上有待提高。

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其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水文化教育的情况可以反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水文化教育的现状。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水文化教育的现状,笔者总结这些少数民族水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4个方面:

①少数民族水文化研究和总结工作缓慢,先进的少数民族水文化未成体系且教育形式单一。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用水习惯、乐水之事。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些良好习惯已被荒废甚至消失,有些新习惯和习俗伴随着生境变化而出现。但是,对这些少数民族用水风俗、习惯以及其蕴含的人水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挖掘、整理和赋予还不够,更谈不上利用这些成果进行再教育,即便有也流于表面形式,如活动的开展、习俗的放大等。

②少数民族水文化活动的整合和利用不够。少数民族以水为主题的习俗、活动虽然很多,但多数是为了发展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兴起,对其深层次的内涵整合和利用不够。例如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更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再比如云南壮族的春节称作“吉节”(每年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是壮族最隆重的岁首节庆,习俗是小伙子到河边捡鹅卵石,姑娘去抢新水。谁能先抢到“新水”被视为吉利,“新水”运到家后,每个人都得喝一口,有祈愿新年避邪驱恶、强壮身体的说法。但目前这些活动还仅限形式,如果能在这些重要节日里将水文化以及水情教育等相关知识渗入,其传播的维度和广度将扩大,不仅能让少数民族同胞接受,更可让参加活动的人参与到水文化教育中。

③少数民族水文化教育缺乏对我国水情及当地水情等基础内容的宣传展示。当今世界尤其是我国面临着“四大水”问题,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却缺乏这样的认识。例如,在云南白族人心中,水是圣洁之物,是龙的化身,其居住地如有山泉会被称为龙泉或龙井并建有龙王庙,遇到干旱会有“耍水龙”“摆龙牌”等祭龙祈雨活动。尽管一些民族也因为水资源的变化对其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如2010年西南大旱给云南全省敲响了节约用水的警钟,但这些地方爱水、护水的意识依然淡薄,不注意节约和保护水,需要对其进行水文化教育的形势十分迫切。试想,如果在白族“耍水龙”祈雨活动中加入对当地水情的介绍,让其了解中国尤其是所在地区的水资源情况,敦促其改变传统的用水习惯,则长远看极其有利于节水、爱水新风尚的形成。

④从事水文化研究及教育的相关机构和人员缺乏。以云南省为例,目前从事水文化研究的专家及相关人员大都不是水利系统的水利专家、学者,水文化研究及教育与现实脱节。

四、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水文化教育的建议

教育,可以分为狭义教育和广义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则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发展规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方式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影响,以期望受教育者能够产生积极变化的活动。水文化教育内容应该根据实施的是广义教育还是狭义教育来分。广义的水文化教育内容应该包括,水情教育以及一切跟水相关产生的内容教育。狭义的水文化教育内容应该包括水情教育、水利史教育、节水知识教育、水资源保护教育以及“乐水”教育等。

少数民族水文化是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对水的充分认识以及利用的结果,是各民族留给当代的一份丰厚的文化财富;对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水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开发利用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智慧,总结水环境变迁的历史经验教训,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也将是对世界水文明发展做出的一份特殊贡献。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对开展少数民族水文化教育提出以下4点建议:

①明晰水文化教育内容。针对不同群体,组织不同内容,如针对傣族群众需要组织哪些内容,针对阿昌族群众又需要组织哪些内容等,这些都需要去认真研究和探讨,为少数民族开展水文化教育奠定内容基础。

②建立水文化教育体制,完善水文化教育机制。将水文化教育纳入小学生课本,形成学校教育;将水文化教育引入日常生活,形成社会教育;将水文化教育纳入少数民族风俗和节日,形成重点教育。同时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鼓励利用相关活动、节日和风俗开展水文化教育,并对开展水文化教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更多单位、组织和个人投入水文化教育。

③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教育。一是利用“重要日子”开展水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来说,“重要日子”就是他们的节日,可利用这样的日子集中开展水文化教育,宣传我国水资源现状,宣传良好的用水习惯、节水措施、保护水资源的行为等内容。水行政主管部门还可根据每年的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进行水文化教育。二是利用相关活动开展水文化教育。少数民族人们的活动丰富多彩,每个人都能歌善舞,可利用这些活动,将水文化内容融入其中,既达到活动意义,又可为水文化教育拓展一条新的途径。三是利用民族文艺进行水文化教育。由少数民族特殊的文化衍生的文艺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在水文化教育中可考虑,将其纳入文艺创作,这样教育的效果会更好。四是利用传统媒体进行水文化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广播、电视、报纸是传统媒体,也是少数民族人们比较关注的媒介平台。因此,可利用传统媒体,如刊登水文化故事、水文化图片等进行教育。五是利用新兴媒体进行水文化教育。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水文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兴媒体来进行。

④培养水文化教育人才,建设水文化教育基地。鼓励相关机构和人员加强对少数民族水文化、水文化教育的研究。同时利用工会、社团等相关组织的场所,开展水文化教育课堂;农村地区可利用村委会所在地开展水文化教育。如果可以将这些地方固定为水文化教育场所甚至基地,让水文化有“家”生根,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目的。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开展少数民族水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且意义重大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只要我们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找出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定能做好这项有利于民族发展的工作,也可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1]郑晓云.水文化与生态文明: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研究国际交流文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

[2]耿鸿江.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的哲学意义[J].中国水利,2006(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云南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