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资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研究

2014-01-29 00:24
中国水利 2014年2期
关键词:资阳市沱江坡耕地

赵 忠

(四川省资阳市水土保持处,641300,资阳)

资阳市位于四川盆中丘陵区,辖雁江、简阳、安岳、乐至4个县(市、区),全市土地面积7 962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区占总面积的90%,具有典型的川中红壤丘陵区地貌特征。因资阳市地处丘陵地区,境内沟谷纵横,坡耕地面积多,加上境内岩性松软,抗蚀能力弱,人口密度高,人为活动频繁,降雨集中且强度大,江河年均含沙量达0.628 kg/m3,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人口多和水土资源相对匮乏、水土流失严重是资阳市的市情。据全国第二次遥感普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5 02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3%,年土壤侵蚀总量1 720万t,相当于年损失40 cm的耕作土地3 330 hm2。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经济安全。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其存在问题

1.地质条件恶劣,土壤侵蚀严重

境内丘陵起伏、沟谷纵横,且大部分区域坡度陡,极易产生水力土壤侵蚀。区内地质出露中生界、新生界地层,中生界侏罗系红色地层出露较为完全(除无自流井组以外),遍及全市各县(市、区),有 7 210km2,占总面积的90%。中生界陆相碎屑沉积的红色沙、泥岩,因含泥质较多、沉积年代新、固结程度差,风化最为严重,风化深20~30 m。尤其是侏罗系的遂宁组红色泥岩风化更严重,风化深30~50m,分布在雁江、安岳、乐至大部,面积为3 382km2,占总面积的42.5%。简阳石盘水库曾出现坝基断裂破碎带,风化深度达50 m。丘陵区的沙、泥岩侵蚀更为严重,沟壑密布,冲积扇遍及沟口,随处可见侵蚀地貌。

2.降雨集中强度大,江河淤塞隐患多

区域内多年平均年降雨量839.6 mm,6—9月降雨最为集中,降雨量平均为795mm,占年降雨总量的80.6%。汛期暴雨年均出现8次,暴雨总量达485.6 mm,占汛期降雨总量的61.1%。毛狗岩水库集雨区曾出现过24小时降暴雨达497.1mm。1981年7月洪水冲刷朱家坝,形成新冲河道,致使简阳沱江电站不能正常发电;近几年水土流失监测资料,沱江河雁江王二溪河段年泥沙搬运总量达480万t,由于大量泥沙下山淤塞溪河、水库,抬高河床,严重降低了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形成安全隐患。老鹰水库整治时放干水库,出露泥沙淤积量达40多万m3。资阳市沱江沿江乡镇和村组耕地几乎年年都被洪水冲淹,城镇区形成内涝。

3.人口密度大,垦殖率高,耕作制度不合理

全市人口密度高达628人/km2,农业人均耕地不足0.1 hm2,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向陡坡地要粮,使土地垦殖率平均高达60%以上;加之长期形成的顺坡种植,加剧了水土流失。

4.无序间伐,损坏植被,生态退化

对森林的掠夺、毁林开荒种地、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几年全市损毁林草面积达0.5万hm2。加之过度剔枝,使成林难以生长,幼林更难保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九曲河、阳化河、绛溪河等部分河段成悬河,一遇汛期强降雨清水则即变红水,盲目乐观 的“山青”表象再也掩饰不了水土流失导致“水不秀”的尴尬本质。

5.坡耕地多,陡坡地开垦严重

全市有坡耕地面积24.3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7%,且大于25°坡地被开垦3.4万hm2,占坡耕地面积的14%。由于人多耕地少,农村土地多为顺坡耕作,沱江流域长期以来未得到系统的治理,坡耕地成为农村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

6.不规范的城市(镇)开发建设活动导致了新的水土流失

全市每年都有因城市(镇)开发、工业园区、房地产、交通、水工程等建设项目开挖扰动地表、开挖自然山体,不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和“三同时制度”,没有实施生态修复和水保设施建设,甚至有的建设单位不按规定倾倒或者向河道偷倒废弃建筑渣(土)等。据监测和调查,全市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年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10km2,有的地方破坏面积已接近甚至大于当年治理面积,城市生态环境严峻形势不容乐观。

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思路及规划目标

1.近期规划及目标任务

2011—2015年的“十二五”期内,初步控制因资源开发、城市(镇)建设导致新的水土流失,50%生产建设项目达到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标准。期内全面启动自然山体、资阳城区78座保留山体、沱江源头区,九曲河、绛溪河、龙台河、阳化河及毗河灌区、老鹰水库等城乡重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和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修复措施。沱、涪两江流域规划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km2(其中沱江流域450km2、涪江流域150km2);修复生态面积 9 000 hm2(其中沱江流域6 500 hm2、涪江流域2 500 hm2);规划完成水土保持投资24 000万元。区内江河泥沙含量减少35%,农业人均保水保土基本农田面积达到0.1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7.5%,初步构建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框架。

2.中期规划及目标任务

2016—2020年的“十三五”期内,基本控制因资源开发、城市(镇)建设导致新的水土流失,80%的生产建设项目达到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建设标准。自然山体、资阳城区78座保留山体、沱江源头区,九曲河、绛溪河、龙台河、阳化河及毗河灌区、老鹰水库等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和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修复基本完成;沱、涪两江规划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000km2(其中沱江流域750km2、涪江流域250km2);修复生态面积 15000hm2(其中沱江流域11 250 hm2、涪江流域3 750 hm2);规划完成水土保持投资50000万元。区内江河泥沙含量减少75%,农业人均保水保土基本农田面积达到0.12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39.5%,规划期内,资阳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

3.远景展望

到2049年,使现有的水土流失面积全部得到治理和巩固,江河泥沙含量减少90%,农业人均保水保土基本农田面积达到0.15 hm2,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修复,生态环境全面进入良性循环,全市实现江河清澈、山川秀美目标,构建起实现资阳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梦新篇章。

三、水土保持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措施及防治体系

1.农村区

在丘陵区农村以小流域、水库集雨区为单元,坡耕地为依托,加强九曲河等江河源头区、张家岩、老鹰水库和毗河灌区等重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保护工作。采取工程、生物、农耕、封禁和退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坡面以坡耕地治理为重点、雨洪水排放疏导收集为中心,“沟、凼、池、井、园、机”相配套。对5°~15°坡耕地,以坡土改梯田(土)为主,视其材料开采、地形地貌、土壤结构、环境交通、投资等因素和雁江区丹山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典型经验,因地制宜规划选用网格、条块石、六菱块、空心砖和土埂护坡(拦挡)等治理形式。对15°~25°坡耕地,推行等高线耕作、带作、垄作、免耕和秸秆覆盖等农耕农艺措施。在小流域、水库集雨区探索建设植物过滤带,发展桤、柏混交林,白杨、香椿等地方特色水保林、生态防护林,形成生物隔离区(带),同时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预防水土流失引起面源污染,推广沼气、节能等措施,减少对生态的干扰。对大于25°的坡地严禁开垦植种农作物,分区分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全面实施封禁封育管护,加快生态自然修复进程。治理区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安岳柠檬、通贤柚,简阳晚白桃,雁江红橘、乐至蚕桑等地方特色经济林果,并形成“生产、加工、存储、营销”一条龙的农业综合开发配套体系,提高水土保持产业效益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提升群众自筹资金配套投入水土保持工程的能力。实施综合配套治理,加大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形成“上山开路、排水引渠、沉沙挖凼、蓄水建池、挡土筑埂、经果配套、林草戴帽、生物护带”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框架体系。

2.城市(镇)区

城市(镇)规划建设区、经济开发区要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防治标准、《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定》和《资阳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工程)治理验收标准》等要求,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和“三同时”制度。采取修筑拦渣、护坡、土地整治、防洪、雨洪水收集利用、防滑坡泥石流等工程及园林绿化美化等措施。项目建设中推行先进工艺、施工技术和新材料,减少地表植被扰动,加快植被修复;创造性地探索实施透水性、生态型铺装,探索建立资阳城市土石方、建渣综合调配利用机制,扬尘控制管理、雨洪收集处理、园林绿化美化、生态护坡护等措施,确保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到12 m2以上。城市(镇)建设项目硬化区铺装推行城市水保示范园区生态透水铺装的成功经验,确保城镇规划建设区新增透水性铺装、生态性铺装面积比例要达到1/3以上,市区无500m2以上裸露地块,建设项目都要符合城市水保生态环境园区标准,整体达到生态宜居园林城市标准。通过努力,力争在2015年前全市50%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达到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验收标准,2018年前把资阳市创建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

四、实施保障措施及对策

1.树立全民水保生态环境主体意识,加强对水保工作的协调指导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是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新党章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水土保持是一项浩大的生态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应统筹规划,加强协调指挥,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进程。各级各部门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节约水土资源意识,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协调指导,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完善水土保持委员会和水土保持工作机构,建立完善资阳市政府、部门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一票否决制及定期报告等相关制度。

2.科学规划,严格监管,强化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和“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1)注重水土保持规划,强化项目前期工作

根据水利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资阳市全域纳入了嘉陵江及沱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并列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市和各县(市、区)要在此基础上由水务部门牵头,协调组织国土、规划、发改、林业等相关部门完成水土保持总体规划修编和项目建议书、可研和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编制;有关城镇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水电开发、经济开发区建设、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方面专业规划中的水土保持篇章,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2015年前编制完成。

(2)严格建设项目管理、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

严格按照资阳市人民政府资府办发〔2012〕50号文件要求,凡在资阳市行政区域内开办扰动地表、损坏地貌植被和土石方开挖、填筑、转运、堆存的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都必须要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有审批权限的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能按基建程序批准开工建设。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必须在报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前要有水土保持审批意见;实行核准制的生产建设项目,在报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前要有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意见;实行备案制的生产建设项目及其他生产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工前必须要有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意见。审批制、核准制、备案制项目在开工前都应当要有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意见,否则相关职能部门不得办理立项、核准和核发项目行政许可,没有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3)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部门协调监管机制

为了确保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有效落实,使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一并招 (发)标、监测、监理同步实施,要建立发改、经信、住建、规划、环保、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在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评、立项、核准、备案、开工许可、财政评审、房产预售、竣工验收、权属颁证、档案管理等环节实行一站式服务、并联制审批、高效率运转,并在事前向建设单位履行好书面告之义务,确保建设业主的知晓权,有利于业主在开工前能够顺利完成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和水土保持方案后续设计文件,保障建设工程能如期顺利推进,合法开工建设。

3.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建立多元化水土保持投(融)资机制

水土保持是人类共同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性事业,必须坚持责权利统一、治管用结合,以政策为导向,按照“谁建设、谁保护、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纳民资、企资、外资,整合资源资本,在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的同时,地方要给予水土保持投入的优惠政策。

①积极争取国家、四川省对资阳市的投入。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将资阳市4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长江上游嘉陵江、沱江流域重点治理县,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县及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清洁生态型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县。

②落实水土保持地方投资政策。市和县级政府按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水土保持。

③探索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对利用自然资源或已发挥效益的水利(库)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应当从工程发挥效益时计提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本项目或上游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④依法足额征收水土保持规费。资阳市人民政府以资府办〔2012〕50号文件明确,“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水土保持‘防治费’‘补偿费’预算到位和征收到位,地方各级财政不统筹此费,专项用于预防监督和治理由此造成的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十二五”期间预算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800万元,督促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防治费50 000万元。

⑤创建水土保持奖补机制。推行“民办公助”“村民自建”“以建定补”,对现有国家、地方水土保持经费实行以奖代补、结转滚动,逐步扩大治理面积,巩固治理成果。

⑥创新治理机制。引入市场机制,推行股份合作、承包治理。帮助建设企业、业主引入政策性低息、贴息贷款防治水土流失、修复生态。

⑦地方政府确保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将水土保持治理经费列入当年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好转逐步增加水土保持工作经费。根据规划,每年市和县级财政应当安排治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投资1 000万元以上,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五、结 语

针对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多、生态脆弱、人为生产建设活动频繁导致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客观现状,依据农业生产活动与城镇开发建设占压、扰动地表的不同形式和防治水土流失修复生态措施的不同特点和规律,根据水土保持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结合资阳市实际提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思路、技术线路、防治措施,对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房地产等项目透水性和生态型铺装技术还有待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和完善。

[1]杨京平.生态工程学导论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傅桦,吴雁华,曲利娟.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高华端,孙泉忠,袁勇.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30(2).

[4]刘震,牛崇桓,陈伟,朱党生,沈雪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5]刘宁.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2012(1).

[6]刘彬,罗承德,宫渊波,等.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研究 [J].中国水土保持,2012(1).

[7]姜德文.生态文明时代的水土保持探索[J].中国水土保持,2013(4).

[8]周斌,江小华,孔祥东,等.四川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水利,2013(20).

猜你喜欢
资阳市沱江坡耕地
多因素影响下的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分布特征
——以贵阳市花溪区为例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龙龙草的诗
猪八戒吃西瓜
云南省坡耕地现状调查及分析
恐龙科普秀
——多棘沱江龙
星河映沱江 烟雨落凤凰
又唱沱江谣
四川省成都市委原常委李昆学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