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羌姆仪轨中的灵嘎处置与中阴救度

2014-01-29 02:15赵树军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名作欣赏 2014年36期
关键词:阎王仪式灵魂

⊙赵树军[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 5 0 0 3 1]

羌姆(vcham)是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自己寺院范围内表演的、仪式隆重、场面壮观、气势宏大的诵经、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宗教乐舞艺术。尽管羌姆种类千差万别,但是在各类羌姆仪轨中,还是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的元素的。比如:超度灵魂(转心,抛哇)、坛城护法赞颂。

超度灵魂是各类羌姆的核心任务之一。而超度灵魂(转心,抛哇)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就是处置“灵噶”。当然,与处置“灵噶”相似的手法,还有一种,就是摔死“完命小儿”。它同处置“灵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针对的对象范围发生了变化而已。处置“灵噶”针对的主要是将死和已死之人,而摔死“完命小儿”这一超度模式,将范围加以扩大,是包含了那些还活着的有情众生在内的。尽管这两种超度模式有所差异,但它们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即超度灵魂、实现生命救度以求得精神解脱。处置“灵噶”作为藏传佛教各类密宗仪轨实现超度灵魂的主要途径之一,自然也就成了各类羌姆仪轨的重点表演内容之一。如果把一个完整的羌姆表演仪式看作一个完整的故事语句,那么,处置“灵噶”作为应有的故事情节,就相当于构成该故事语句的语素之一。

那么,究竟何谓“灵噶”呢?

“灵噶”,是藏语“ling ga”一词的译音,一般指羌姆仪式中用面捏制成的人形替身鬼俑。据传,该词最早出自梵语。其形状多模拟人形,但也有少数为动物形状,如老鼠、蝎子、野牛等。其制作方式,有面捏、印刷(用纸张或布作材料)、绘画(用皮子作材料)等。尽管灵噶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但在实际的羌姆表演仪式当中,使用的均为面塑人形俑,可能更直观、更具体形象、更接近“真实”吧。这种灵噶,一般用酥油糌粑捏制,相貌丑陋,多数手脚还拴着链条,被当做鬼魅污邪的象征。它们还有男女性别之分,体内装进面塑的肠肚心肺,灌进羊血或牛血,以便砍祀时有鲜血流出。“灵噶”,是一个丑角,从其制作面相来看,就像老鼠、苍蝇一样,不会给人以美感,更不会使人产生审美愉悦,只能使人厌恶、反感和憎恨;从其代表的人的品性来看,它象征着人性恶,即痴、愚、嗔、贪等各种欲念,所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大敌;当然,它还代表了来自外部进行破坏和对抗的敌人,以及来自自然界的灾异。所以,才有了斩杀“灵噶”的仪式。其目的,就是要帮助修行人驱除心中的我执,与道教修行功法中,通过意守某些穴位,来控制、排除杂念、欲念,具有相似之处。只不过羌姆修行仪轨以恶的灵噶形象代替了恶的意念,通过砍杀灵噶,来铲除有情众生心头种种恶的意念罢了。

对于羌姆仪轨斩杀灵噶,廖东凡先生的解释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不懂佛理的人,总以为斩杀灵噶、焚化刀玛(朵玛)是害人的行为,其实佛教不论显宗密宗,都以慈悲为本,利乐众生、解脱苦难是其唯一宗旨。里面所讲的敌魔,主要指人类本身的弱点和恶念,也就是所谓我执,例如损人利己、争强好胜、愚痴贪欲、仇恨嫉妒,造成世间无数争纷和苦难,使人们陷入不可自拔的渊薮。灵噶是这些恶念的代表,刀玛即解脱恶念的办法。这不是平和的办法,而是威猛的办法,正如医生开刀一样,开刀是不得已,目的不是杀人,而是拯救人的性命。斩杀灵噶,焚化刀玛,是为了使罪恶的灵魂解脱恶缘,归于善趣,升入天界,是无尚功德的体现。”①

在羌姆表演仪式中,灵噶要被装入一个黑色三角形的盒子中。黑色盒子为什么选择了三角形的形状而不是其他的形状,如梯形、四边形、五角形呢?这是因为在佛教的象征系统中,有息、增、怀、伏四业,每一业对应于一种形状,其中伏业对应于三角形,具有镇压、降伏之意,即将各类鬼魅召回黑色的盒子内,并由专职神灵看守,直到将其处置。就像关押死刑犯的监狱一样,戒备森严,罪犯在劫难逃。

处置灵噶的羌姆仪轨

不同种类的羌姆处置灵噶的神灵角色类型不同,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多达为主角的处置灵噶角色类型。如:桑耶寺5月16日举行的次久羌姆,是由多达、东阿、梗等诸多角色一起连续完成肢解替身鬼俑灵噶并食之的过程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多达这个角色。

多达,dor bdag,全名“多处达波”,意即“尸陀林主”。藏族处置尸体的地方称为天葬场,多达又被称为天葬场主。他们是天葬场的神灵,是天葬场的执行者和守护者,承担着帮助死者摆脱肉体束缚,超度升天的重任。据说,一万具尸体才会出现一个多达。其造型为骷髅状,戴头骨面具,穿白底红色骨架的紧身衣裤。一般为四人,有时遇到重大祭祀时,增加至八人。他们所做的,就是把装灵噶的盒子抬到舞场中央(当然,在有的羌姆仪式中,这一任务由其他角色来完成),并招引四方鬼魔,将其逼入面塑的偶人体内。而多达在羌姆中的主要功用,除了把灵噶四周的妖魔鬼怪召回黑色盒子、使它们伏法外,还有就是针对其他的还活着的恶鬼或还未死去的仍在作恶的人类的一种警示作用,即“警告一切妖魔鬼怪,恶人,要不老老实实,及早收敛恶行,否则总有一天你们死后要到天葬台来,就要受到我多处达波的严厉处罚”②。

第二种,是以黑帽咒师为主角的处置灵噶角色类型。如,拉卜楞寺9月禳灾羌姆,主要是由黑帽咒师用各种法器来完成对灵噶的攻击:“金杯三注三放之后,有侍僧置小桌于场之中心,蒙以黑布。四次泼送毕,即收杯,侍僧退场,黑帽子再舞。为首者站在场心,向(布绘)人皮作刺击状。刺两次后,全体齐刺……”③在布达拉宫的“古朵”驱邪羌姆中,也有黑帽咒师的身影。二十四位黑帽咒师,分别用刀、斧、矛、锯子、铁链子等砍杀灵噶。

黑帽咒师,其名字又叫夏纳(zha nag)、阿格巴(ngags ba)。夏纳(zha nag),意为黑帽,阿格巴(ngags ba),意即咒师。他戴着大黑帽,头顶饰骷髅头、金刚杵,插孔雀毛,两边用红铜片绘上火焰图形,帽檐上还有遮着眼睛的黑色穗子。藏语称为“什巴齐夏”,身穿蓝色缎袍,袍袖宽大,着缎子坎肩,腰系黑蓝色围裙,围裙上饰有面带凶相的护法神形象。手中持两件法器:一个是金刚橛,一个是头骨碗。

黑帽咒师,是金刚舞中唯一的一个人形,没戴面具,这是因为羌姆仪轨中的任何面具都具有神灵附着的象征含义,而咒师是人不是神,所以,他不戴面具是理所当然的。咒师,是人,但是具有通神的本领,是连通神、人的中介,可以说,没有咒师,也就谈不上羌姆仪式了,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咒师的功能,除了有呼唤上天神灵的本事外,另外就是斩杀灵噶、超度灵魂。

关于黑帽咒师的来历,有一段传说:公元838年,朗达玛继承赞普王位后,掀起了一场大肆禁佛运动。因而,激怒了当时在拉萨以东札叶巴圣地洞窟里修行的大法师贝吉多杰。一天,他穿上一件袖子宽大的黑袍,袖子里藏好了暗箭,把脸涂满了黑色的锅底灰,骑上一匹染成黑色的白马跑到了拉萨。在大昭寺看到了正在踱步的朗达玛。他赶紧上前跪拜,第一拜,拉开了弓,第二拜,搭上了箭,第三拜,将箭射了出去。结果,射杀了这位灭佛藏王。以后的咒师们,都效仿这位黑帽咒师的穿着:头顶黑帽,身穿宽大袖口的袍服,在他们看来,这是胆识和正义的象征。还有一种说法,即金刚舞中出现了十六位咒师,代表大威德金刚十六条腿,具有镇压邪魔的特殊意义。

第三种,是以阎王为主角的处置灵噶角色类型。阎王,是“死者的判官,是那些为了赎前世所造罪孽而脱生在寒热地狱中的众生有情之主”④,有时称作“法王”。据说,他是处于第八位的神灵。“阎王有各种身形,其中主要的身形是‘外修’‘内修’和‘密修’,合称为‘内外密三身形’。”⑤外修身形为蓝色,公牛头,右手挥舞顶端有骷髅的梃杖,左手持绳套,站在一头公牛身上,而公牛跪在一个女人身上。内修身形,黑蓝色,长着凶暴罗刹头,手持砍刀和头盖骨碗,脚踩一具尸体。密修身形,生有公牛头,一身红色,踩着同样身色的一头公牛。他的标志是珍珠和头盖骨碗。阎王最忠实的伴神是尸陀林主夫妇。此外,还有阎王使者八男八女,鹿神、牦牛神等部属。

关于阎王如何对死去的人进行审判,藏传佛教“中阴救度密法”给出了答案,“死者灵魂在转生之前,必至阎王处受审,依其生前作善造恶之情形,决定转身何道”⑥。按中阴救度密法,人死后,灵魂未转生之前,存在一个中阴期,即从一种生命状态转到另一种生命状态之间的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灵魂要接受阎王的审判,根据生前所业,决定亡灵去向。阎王刺杀灵噶,也就具有了死亡审判的意味。例如,青海塔尔寺藏历一月十四日的羌姆仪式,在刺杀灵噶的过程中,阎王就扮演了主角。就好像现代法院开庭审理贪污犯、盗窃犯、杀人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主审官起了关键作用。还有的羌姆仪式当中,阎王并不亲自出场,只是由他的侍从来完成砍杀灵噶的任务。如,噶当派羌姆热振寺金刚舞,就有颇洁(阎王的八男使者)、夏雅尼(阎王的秘密使者,鹿和牦牛)、姆结(阎王的八位女使者)等多个阎王侍从出现,唯独缺少了阎王的身影。

尽管在各类羌姆仪轨中承担超度灵噶的角色各异,但其仪轨的基本脉络却是大体一致的。即,首先由多达(有的寺院是由管祀的助手来完成)抬出装有灵噶的三角盒子,并想方设法将鬼魅之魂勾引、逼入盒内;再由多达、黑帽咒师、阎王等负责超度灵魂的神灵,砍杀灵噶,实现抛哇,即灵魂救度;最后,再由小鹿把砍碎的灵噶,抛向人群,或抛向寺院之外,或施食鬼卒,等等。

处置灵噶的意义

灵噶本身具有多重内涵,从内在来看,它是修行者“我执”和欲念的代表;从外在来看,它是与佛教相对抗的外部的仇敌和鬼魔。处置灵噶,也具有多重意义,具体包括修行、驱邪卫道、灵魂救度等多方面、多视角、多层次的意义。首先,是处置灵噶的修行意义。即全面作为一种密宗修行仪轨,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身体动作、语言、意念三者相互协调的仪式化表演,来驱除修行者心中的“我执”和欲念(即佛教所说的三毒“贪、嗔、痴”,五毒“贪、嗔、痴、慢、妒”),以净化修行者的心灵。再就是驱邪卫道的意义。佛教的敌人不仅来自修行者内心,即自身内部产生的谬见和烦恼;也来自外面的力量,也就是外敌的入侵、干扰与破坏,以及危害有情大众的各种自然灾害。这些妖魔鬼怪都属于被征服、驱除、降伏之列。如莲花生入藏时编创的金刚舞,就是专门用来制服、镇压、驱除藏地的鬼怪精灵的。除此之外,还有灵魂救度方面的意义。

灵噶与驱邪仪式中的鬼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灵噶是用酥油糌粑捏制而成的一种人形俑像。而鬼魂则是游荡的、看不见的,人们为了祭祀的需要将其具象化为偶俑,便于祭祀操作。灵噶是鬼魅的替身,可以说是鬼魂的固定居所。所以,在羌姆仪式中,首先要把灵魂召回灵噶躯壳,以便超度。这里,至少说明藏地人已经有了肉体和灵魂分离的观点。那么,在各类羌姆仪式中的灵噶超度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把灵噶四周游荡的灵魂召回;二是,对召回的灵魂实行超度。如藏历5月16日的次久羌姆,是由多达负责将灵魂勾引、逼入黑色三角盒内的。而超度灵魂,实际上也可以分成两个步骤:一是对灵噶身体的砍杀,二是对附着在灵噶肉体上的灵魂进行超度。如藏历5月16日的次久羌姆,是由冬阿超度灵噶的(他用刀作解剖灵噶状,然后举刀放在眼前,旋转一圈,心想上面挑着鬼俑的灵魂,接着甩刀把鬼灵送上解脱之道)。显然,这比普通的驱邪仪式要复杂一些,除了驱邪之外,还增加了超度灵魂的仪式。因而,羌姆仪式中的处置灵噶仪式,便具有了灵魂救度的意义。

所谓救度灵魂,就是指生命在死亡之前,心已经被各种业障所污染、被各种无明妄念所遮蔽,那么,在死亡之时,要为之超度,以驱除由此所造成的谬见和烦恼,转生为光明、有正见、透明无碍之佛心,从而获得精神的解脱和自由。那么,要实现此救度,就必须通过“转心”来实现。转心,又称抛哇,“或往生之法,又叫‘转识法’‘生西法’,利用人死亡之时,指引神识(灵魂)出逸,往生净土或善趣,而不致于来世投胎三恶趣的一种密乘大法”⑦,又称“中阴救度”,藏语叫“巴多托卓”,“巴多”意为“中阴”,指此身已经死亡,而还未实现转生的状态。或者说是,介于生和来生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托卓”(救度,超度),即听闻佛法,及时摆脱谬见,证得佛果。

据《西藏度亡经》中的观点,一个生命从婴儿呱呱坠地到终年老去,会经历数个连续不断的意识境界。在这个意识境界的序列当中,有几个时间点的意识境界是比较重要的。比如,一个人刚出生时的意识境界。它是最早的,是这个系列意识境界中的第一个,从这一时刻起人具有了“生命意识”或称作“出生意识”。还有一个时间点的意识境界,也比较特殊,即人离开这个世界之时的意识境界,它是最晚的,是这个系列意识境界中的最后一个,从这个时刻起,人具有了“死亡之际的意识”或“死亡意识”。在一个人具有的“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之间,还有一个意识境界,即“中阴”或“中有”境界,这个境界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临终中阴的初级阶段、实相中阴的中期阶段以及投生中阴的后期阶段。这个阶段,亦可以看作神识从一种生命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生命状态的中间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是超度灵魂、获得解脱的关键阶段,也是最为难渡的一段时光。在这一阶段,一个人会遇到喜乐部的圣尊、忿怒部的神灵、负责死灵审判的阎王等等。一个人生时必须认真观看处置灵噶的仪轨、跳羌姆舞蹈,才能了解死后的景象,熟悉密宗教诸尊形象,为将来进入中阴境界及时得到救度做好准备。郭净先生所言极是,“羌姆是一出超度的戏剧,转心的戏剧。如此恢弘的假面艺术,其实不是演给亡灵看的。它向活着的人们展示死亡,是为了帮助他们熟悉死亡的景象,为之做好准备”⑧。

① 廖东凡:《札什伦布寺羌姆观瞻记》,《中国西藏》1993年4期。

② 李家平:《桑耶寺羌姆渊源考》,《西藏艺术研究》1989年第4期,第18页。

③ 李安宅:《拉卜楞寺公开大会》,《藏事论文选》(下)。

④⑤ [奥地利]德内贝斯基:《西藏的神灵和鬼怪》,谢继胜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第95页,第95页。

⑥ 郭净:《藏传佛教寺院羌姆与驱邪仪式》,《民族艺术研究》1999年第5期,第50页。

⑦ 郭净:《心灵的面具——藏密仪式表演的实地考察》,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8月第1版,第282页。

⑧ 郭净:《幻面》,海天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页。

猜你喜欢
阎王仪式灵魂
仪式感
美女答阎王
仪式感重要吗?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成语两则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重生
灵魂树 等
Talking strategies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