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2014-01-29 02:15徐婧华张晓光王尚法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0
名作欣赏 2014年36期
关键词:模因跨文化学习者

⊙徐婧华张晓光王尚法[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0]

模因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徐婧华张晓光王尚法[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0]

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尤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模仿以及复制方式来进行文化的传播。本文以模因复制的生命周期即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过程为基础,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相结合,可以更充分地认知和了解外国文化,排除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意识。

模因论模因复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与国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注意到了解外国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对于学好一门语言的重要性。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成为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重要目标。但是外语学习者应该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专家们的见解却各不相同,相关研究也只是零散的、探讨式的。据笔者发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3—2014)十年间有关外语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相结合的论文一共有7160余篇,其中很大一部分相对集中在跨文化交际培养的课堂教学方面,论述重点也是相关知识的讲授以及实证研究,专门从语言学理论角度探讨如何提高跨文化能力文章不足百篇,且大多数论文只是仅局限于单纯的语用学和二语习得角度讨论,并没有从深层次探讨如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语言习得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所倡导的文化基因复制与传播,为跨文化情景下的文化传播和认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旨在以模因论作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跨文化背景下文化的差异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特点,提出模因认知观,并试图探讨其对语言习得者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作用。

二、理论背景

1.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从人类发展开始就已产生了,它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胡文仲,1999),它是一种双向过程,如果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活动中既能熟悉对方的文化,又能向对方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样的交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包括国与国之间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同民族之间的以及不同社会团体之间的交往。跨文化交际意识是指学习者对与异族文化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和适应,充分融入到所处的异族社会文化中(Kohls,198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词汇、语法,而是学会一种交流沟通的方式,掌握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技巧与能力。

2.模因论模因(meme)是模因论中核心的概念,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仿是模因繁殖的重要特征之一,模因主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传播和发展。模因现象存在于我们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如日常的语言交际、广告传媒和新闻报道等。英国进化生物学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著作(The Selfish Gene)中创造了模因一词,用以描述一种类似基因一样决定人类文化信息传播的单位。并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认为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都属于模因(Dawkins,1976)。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是文化复制因子,它的核心是模仿。语言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它能够更好地解释语言的运作机制和阐述各个模因及模因复合体在模因库中的优胜劣汰(Blackmore,1999)。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也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谢朝群、何自然,2007)。自从模因论出现以来,很多学者开始用模因论分析语言和社会文化领域的诸多现象。语言模因论告诉我们,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也寓于模因之中。人只要一说话,他或她就是在传播模因,因为语言的功能就在于传播模因(Dawkins,1982)。

我们认为,跨文化交际过程是一个传递、接收、接受或拒绝模因的过程。由于文化的差异,交际双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认知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常会出现认知偏差,无法实现双方传递的信息与理解力对等,最终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造成这种跨文化障碍出现的主要因素,则是在使用者的认知系统中处于弱势的异族文化(弱势模因)与处于强势的本族文化(强势模因)之间不对等抗衡的结果。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或不自觉地用强势的本族文化,去衡量、要求,甚至是批判相对弱势的异族文化,导致后者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影响了认知者对异族文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邵萍、仲红实,2012)。

三、语言模因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相结合

模因论的提出让人们认识到,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研究者如果想成功地模仿和复制模因,首先需要了解模仿、复制的对象。Francis Heylighen把模因的成功复制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具体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语言习得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应经历如下四个阶段。

1.同化阶段同化是模因复制的前提,成功的模因必须能够感染宿主,以便进入宿主的记忆中,跨文化交际的初始阶段,学习者对异族文化感到新奇或者有意思,由于这种兴趣,从而引发学习者的关注和思考,唤起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这就形成了同化的前提条件。例如,具体到跨文化意识培养初期,可以让学习者了解英汉语言文化中典型差异,从而激发起兴趣,如中西方对各种亲属关系的称谓,就有较大差异,汉语的称谓很精确,英语就很模糊。又如始终困扰西方人的一词“方便”,中文就有很多种让外国人费解的用法。

2.记忆阶段模因在学习者的大脑里停留时间越长,被表达和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主要依赖模因的强弱程度,模因越强势,重复的频率越高,被保留的时间就越长。通过背诵了解更多语言模因,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从而加深跨文化能力的知识层面。可以记忆一些英语俚语和行话的用法,做到避免产生交际障碍,如“smell a rat”在英语里的意思不是嗅到了老鼠,而是指对一些事情感到可疑,感到不对头,或者起疑心;又如“cold feet“在英语里意思不是脚有点冷,而是指汉语中的腿发软,换句话说就是胆怯了,没有信心;还有短语”fell of the back of a lorry”不是指字面意思东西是从货车后面掉下来的,而在英语里它是在暗示东西可能是偷来的或者来路不明的一种婉转表述。除了背诵,仿写也是一种很好掌握更多语言模因的方法。短文仿写有助于强化记忆,通过仿写练习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进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

3.表达阶段模因生命周期中的表达指的是在与他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原宿主将模因从记忆模式中输出,使其成为被他人感知的语言形态的过程。体现了同化与记忆的结果,是学习者自身能力的展现。强势模因有三个特性——保真度、多产性与生命力。要想储存在宿主体内的异族文化成为强势模因,模因必须不断被模仿并且表达出来,由于交际的需要,有时人们也会让语言重新活跃起来,成为强势,创新模因或者模因变体(陈琳霞、何自然,2006)。此阶段是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至关重要阶段。

4.传播阶段传播指模因借助一定的有形载体进行传播,这些所需的有形载体通常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广泛的传播性,才能防止信息的流失和变质。作为模因成功复制传播的最后阶段,既要推动模因生命周期上一个环节的完成,又促使下一循环的重新开始,真正实现文化模因的循环和普及性。在学习中,除了采取上述策略外,我们可以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便更有效地传播异族文化知识,提高传播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在语言交际中,语言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对说话人而言,交际就是传递模因,并努力使听话人接受自己意欲传递的模因;而对听话人而言,交际就是接收、接受或拒绝模因(谢朝群、何自然,2007)。跨文化交际就是对于异族文化模因的了解和运用的过程,语言学习者的最终目的绝不应该紧紧局限于语言学习本身,而是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因此,学习者应该认识到文化模因的传播方式及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外来文化模因,使跨文化交际更加顺利。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Kohls,L.R.&J.M,Knight,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Awareness.Nicholas Brealey Pr,1981:59—62.

[3]Dawkins,R.The Self ish Gene[M].New Yor k:OUP,1976. [4]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5]谢朝群,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2):46—52.

[6]Dawkins,R.The Extended Phenotyp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7]邵萍,仲红实.模因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6):160—162.

[8]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108—114.

作者:徐婧华,硕士,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张晓光,硕士,山西大同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王尚法,硕士,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

编辑:水涓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模因跨文化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模因论分析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