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小说苦难主题

2014-01-29 02:15马晓霞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6
名作欣赏 2014年36期
关键词:严歌苓话语爱情

⊙马晓霞[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6]

严歌苓小说苦难主题

⊙马晓霞[辽宁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6]

严歌苓是移民作家中闪亮的一位,她的作品被搬上荧屏,掀起了一股股研究“严歌苓热”,被人们熟知的是她那惊心动魄、痛苦交织的爱恨情仇所挖掘的人性的美与力量,苦难是她小说的主题,一个个生动的女性形象在苦难中磨炼,死亡没有毁灭一切,而是带来了生命的尊严和心灵的自由。本文从苦难根源的探究、苦难主题的内容、苦难的救赎三个方面来阐释。

严歌苓苦难主题救赎

陈晓明在《表意的焦虑》一书中写道:“文学几乎与生俱来就与苦难主题结下不解之缘,没有苦难何以有文学?”①有人的存在就有苦难的产生,进而形成文学的创作,严歌苓的作品以苦难为底色,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展现生命的伟大与自由。

一、苦难主题根源的探究

1.时代催生的生存苦难1957年出生在上海的严歌苓,童年是不幸的,她在《写稿佬手记》中说,“我从听懂人话,就开始听父母把‘离婚’当歌唱”,“像别的父母习惯于哭闹的孩子一样,我习惯了哭闹的父母”②。父母婚姻的不幸给她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革命让她感受到死亡与人性的丑陋,她感到人与人之间是不能说真心话的,人与人之间是戴着面具的。之后出现的饥荒,让她清楚感受到有了生命才能生存,什么爱情、功名、朋友,都是虚无的,一个优秀的作家,没有经过苦难与悲剧的洗礼是无法创作出成功的作品的。

2.漂泊异乡的生活苦难经历失败婚姻后的严歌苓选择出国留学,她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这时严歌苓在国内文学界已小有名气,但漂泊异乡不得不从头开始,严歌苓从事了很多行业,营业员、编剧、服务员等,在获得了物质的前提下才可以创作。之后遇见了自己的丈夫,但却得不到国家的认可,美国政府重重阻挠,在异国自己始终处于边缘人的位置,又多次游历非洲,看见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之难、生存的不易和生命的珍贵,这一切是苦难书写的源泉,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切的文学都是文学的再现,一切的生活又在文学中得到升华。

3.两性冲突中的女性生存弱势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无论本土还是异域,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西蒙·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女人是第二性的,是被人塑造而成的。女性的生命欲望是被压抑、不得释放的,在《天浴》中,女人只有通过身体的奉献才能获得自由,文中写“老金问:好关紧?关紧得很,都是批文件的,回成都莫得几个关紧的人给你盖章子,批文件,门儿都莫得!睡着不睡那个是不行的,那些没睡的就会堵上门路”③,几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女性在生存上是弱势的。古往今来,女性经常是被异化的,不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两性冲突中的女性的人性弱点都为苦难的书写增添悲剧的力量。

二、苦难主题的表现

1.话语的缺失——失语现象话语的缺失,也就是话语权利的缺失,生活中人没有说话的权利,间接形成失语现象。作为第二性的女人,很少拥有话语权。在《小姨多鹤》中,这个来自日本的女子就造成了失语现象,在几十年中逐渐失去了话语权,文中写道:“她不大会说话。她是个哑巴!”多鹤的话语是没有意义的,不具有能指性,在这个家中她的话语没有任何威力,话语权的缺失逐渐造成地位的缺失,最后带来生存的破灭。

2.情感的孤独——爱情破灭古往今来,爱情是一个长久不衰反复咏唱的主题,人的生活是由无数的爱情组成,但是严歌苓笔下的爱情大多是灰色的,旅美作家陈瑞琳曾说:“在严歌苓笔下的人格建构中,鲜明地打印着生命的苦难意识和对情爱世界的悲观体验。”④在《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田苏菲的一生几乎都在为着欧阳萸而活,就是想得到欧阳萸的爱情,但就是得不到他的爱,这样的婚姻是悲凉的,他们的婚姻只有责任和义务,爱情的破灭加深了苦难的主题与内涵。无论是扶桑还是田苏菲,抑或是多鹤,她们都向往真爱,但往往得不到真爱,以爱情的破灭来描写苦难,加深苦难主题的表现。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在为生活而生活,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生活困境,在《天浴》

3.生活的困境——生存破灭中,文秀为了能够回到大城市,被无数男人践踏,文中写道,“文秀要回成都,娘老子帮不上她,只有靠她自己打开门路。供销员是她要走的头一个门路”⑤。为了获得回成都的通行证文秀出卖了自己,失去了尊严,最终走向了死亡。严歌苓的作品都充斥着生活的困境,无论是文秀选择了死亡,还是扶桑选择怎样在生存困境中忍受折磨与痛苦,或是田苏菲怎样在不爱中承受,生活的困境深深加深了苦难的主题,在苦难中生活,在苦难中生存,在苦难中死亡。

三、苦难的救赎与超越——寻找精神家园

1.自我救赎——追求自由每个人都是完整的自我,自我救赎,才能达到灵与肉的超脱。在《天浴》中文秀在一次一次的侮辱下,超越自我,换取自由。例如,“她请老金等等,她去编结那根散掉的辫子。她眼中一直看着老金,像在照相。她淡然地再次笑了。从她的举动和神态中,他明白了她永诀的超然。枪响了,文秀飘飘地倒下去了,嘴里是一声女人最满足时刻的呢喃”⑥,在最后死亡的一刻,她体会到了超脱与自由。在苦难中自我救赎,升华自我,追求自由。

2.文化救赎——追求平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支撑着本民族的繁荣发展,而作为海外华人的严歌苓深刻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别。小说《金陵十三钗》中描绘了文化的救赎,神父的职责就是使人脱离苦海,救苦救难,拯救生灵。神父收留秦淮河的女人以及国民党伤兵,日本军队进行搜查时,神父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她们,妓女在与神父的接触中受到了教化,净化了心灵,最后妓女们主动要求代女学生走进日本军营。神父以他的职责教化了妓女,妓女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拯救他人。妓女本来就不被社会所认可,但在文化的感召与救赎下,认识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找寻到精神家园。

文学与苦难有着不解之缘,好的文学作品总是伴随着苦难,苦难主题的表现能够深化作品的内涵,引起共鸣。严歌苓的小说以苦难为主题,在苦难中展现人物的尊严与伟大,在苦难中追寻自由,挖掘人性。

①陈晓明:《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395页。

②严歌苓:《写稿佬手记》,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③⑤⑥严歌苓:《白蛇·橙血》,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66页,第64页,第72页。

④庄园:《女作家严歌苓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1]包恒新.论美加华人作家的中华人文情结[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2]李亚萍.论严歌苓小说中人物的失语症[J].华文文学,2003(3).

作者:马晓霞,辽宁大学文学院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重大人文社会科学专项项目“历史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项目编号:ZW2012007

猜你喜欢
严歌苓话语爱情
画与理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严歌苓 自律是我日常的生活方式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武装
严歌苓的芳华岁月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中国移民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