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博
(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教研室,沈阳110032)
发热护理
董 博
(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临床护理教研室,沈阳110032)
本文介绍发热的症状,对发热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处理等内容。
发热;护理;注意事项;并发症及处理
病例引入:患者男,22岁,淋雨后寒战,高热达40℃,伴咳嗽、咳痰、胸痛。在当地门诊口服退热止咳药及红霉素片后,体温仍高,在38~40℃之间波动。检查:急性病容,面色潮红,呼吸急促;体温39.7℃,脉搏102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00/70 mm Hg;白细胞12.8×109/L,中性粒细胞0.79;尿常规(-)。临床初步诊断为肺炎。请问:护士应该如何护理该患者?
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以感染性发热多见,非感染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正常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体温在36.3~37.2℃;肛门内体温36.5~37.7℃;腋窝体温36~37℃。
根 据 发 热 的 程 度 ,发 热 分 为 :低 热( 37.5~ 38℃ )、中 等 热( 38~ 38.9℃ )、高 热(39~41℃)、过高热(>41℃)。发热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常见的热型分为:稽留热、间歇热、弛张热、不规则热。
2.1 护理评估
2.1.1 询问、评估 询问患者主诉,评估热型。
2.1.2 发热的临床表现 包括头痛、抽搐、肌肉酸痛、昏睡、食欲不振、口渴、口唇干裂、皮肤干燥、颜面潮红、出汗增加、寒战、尿量减少且色浓、脉搏快、呼吸急促、精神状态异常等。
2.1.3 发热的相关因素 最近有无接近传染病患者;有无过度暴露于太阳、过热环境下;有无接受放射线治疗或化学治疗;是否服用过某些引起体温改变的药物;有无创伤、手术等;最近饮食清洁度;既往有无白细胞减少;最近是否喝过烈酒或咖啡样饮料。
2.2 病情观察 ①了解患者发热的早期表现。②体温的监测:定时测量体温,一般4次/d,高热时测量1次/4 h,待体温恢复正常3 d后可减至2次/d。同时密切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③测量患者出入水量,了解体液平衡情况。④监测患者检查报告值,如白细胞计数、电解质等。
2.3 穿着与舒适护理
2.3.1 穿着 指导患者正确穿衣或盖被,调节室温和环境,以利散热。患者寒战时,宜给予保暖。
2.3.2 注意休息 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
2.3.3 口腔护理 协助患者晨起、餐后、睡前漱口,高热患者定期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3.4 皮肤护理 高热患者在退热时应随时擦汗,
更换汗湿的衣物、被套、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长期卧床者,应协助翻身,防止压疮的产生。
2.4 饮食护理 ①体温上升期提供营养高、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蛋花汤、稠米汤、绿豆汤、藕粉、鲜果汁、去油鸡汤及菜汤等,并嘱其少食多餐,以增进食欲。待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米粥、面片汤、馄饨、豆腐脑、银耳羹等,配以高蛋白、高热量菜肴,如豆制品、鱼类、蛋黄等,以及各种新鲜蔬菜。恢复期改为普通饮食,食欲好可进食鸡、鸭、牛肉、鱼、猪肉、蛋、牛奶和豆类等。②除非有肾脏或心脏疾病的限制,否则应保证入水量在3 000 mL/d左右,防止脱水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可饮开水、鲜果汁、菜汁、米汤、绿豆汤等。对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③忌用浓茶、咖啡、酒精饮料及刺激性调味品(芥末、辣椒、胡椒等),并限制油腻食物。④采用少食多餐:流质饮食进食6~7次/d,半流质进食5~6次/d,软饭3~4次/d。
2.5 降温护理 物理降温包括局部冷敷(前额、腋下、腹股沟处等)、全身冷疗。物理降温无效时,还可用药物降温法,并应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物理降温法有:①32~34℃温水擦浴法,可以在应用退热药物后随即给予,国外也有人提及退热药结合“冷围巾”降温效果好,患者感觉舒适,对发热的患者是一种有益的护理干预;②冰袋和水囊降温法;③25%~35%的酒精擦浴;④4℃冰盐水灌肠法;⑤静脉降温法,将患者需输入的液体置于冰箱,待液体温度降为0~10℃时取出,用棉套保温,按“静脉输液法”把液体输入患者体内,该方法多用于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的中枢性高热及体温升高快、降温效果差者;⑥化学制冷袋;⑦冰毯机。
2.6 心理护理 如安抚患者,满足患者的需要,及时解除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①由于抗生素及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同时,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②对冷敏感的患者不宜用物理降温。但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头部降温对颅脑损伤患者尤为重要。③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患者禁用酒精擦浴。④禁止在枕后、心前区、腹部和足底等处擦浴,以免引起不良反应。⑤采取降温措施30 min后测量体温(最好测肛温,如测腋温,需测量侧停止物理降温>0.5 h),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变化。⑥使用冰块降温的患者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应用医用冰毯降温的患者,体温探头应放在直肠或腋中线与腋后线中间为宜。⑦物理降温(头部冷敷外)与药物降温不能同时应用,因为在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许多热量,物理降温是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如果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影响药物降温效果。
①高热患者体温骤降时,常伴有大量出汗,以致造成体液大量丢失,年老体弱及心血管患者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休克表现,应密切观察,注意保暖,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配合医生及时处理,不恰当地使用退热剂,也可出现类似情况,应慎用。②高热出现谵妄、躁动、幻觉的患者,护士应从旁守护照料,及时用床挡防坠床,防止发生意外。由于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除降温外,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是必要的。
R47
A
1672-7185(2014)07-0008-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7.005
201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