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走向“春天”的信心
——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前景的认识与思考

2014-01-28 03:14本刊评论员
中国煤炭工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春天煤炭工业煤炭

文/本刊评论员

增强走向“春天”的信心
——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前景的认识与思考

文/本刊评论员

煤炭市场步入下行通道近两年来,与十年黄金期“闭着眼睛也能挣大钱”的日子相比,笼罩在煤炭业上的光环消退,全行业盈利水平下降,经营困难加大,煤炭人深有“冰火两重天”之感。

其间,唱衰煤炭的声音不绝于耳,加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去煤”“削煤”“控煤”等字眼在媒体频现。可以说,近两年来,全煤行业笼罩着一种时淡时浓的悲观气氛。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受内在科学的逻辑和机理所支配。以理性客观的心态来看,近年来的煤市震荡也在情理之中。

近年来,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一直处于深度变革和调整当中,而且全球能源一体化的节奏和步伐日益加快。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加速了这种调整的进程,并将进一步深刻影响整体能源格局。在这新一轮能源变革中,作为传统能源,煤炭产业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从我国煤炭工业自身来讲,改革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单一粗放的发展模式,追量逐大的发展思维,严重制约了全行业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全行业的利润源自价的提升和量的扩充。当有效需求锐减时,生产经营陷入被动也属情理之事。

那么,透过起伏波动的煤市,应如何理性分析和看待未来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

主体能源地位突出,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煤炭工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不妨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来寻求答案。

从全球能源资源赋存情况来看,在全球已探明的化石能源中,煤炭占54.65%,远高于油气资源。特别是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和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炭仍将是人类生产生活难以替代的重要能源。

煤炭被誉为“工业的粮食”。煤炭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供应可靠、价格低廉、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小等突出特点。尽管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力求减少煤炭消费,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但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在过去的23年间,全球煤炭消费比重由1990年的27.38%提高到2012年的29.90%,而原油则由38.83%下降到33.11%。

经济和环境因素,是世界各国在制定煤炭政策上的重要考量因素。一些“唱衰”煤炭的观点认为,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许多国家在政策上对用煤的限制,使煤炭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美国和欧盟倾向于低碳经济的长远考虑,大力削减煤炭消费量。在美国,页岩气掀起的能源革命以及政府推出的碳排放新规,给美国煤炭业带来了沉重打击。有人甚至认为碳排放新规是在向美国煤炭业宣战。2009年4月,欧盟通过了《欧盟气候变化行动与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预计在2020年,欧盟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将减少20%,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提高20%。

然而,历史经验显示,许多国家的能源构成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情况而不是政策决定的。无论美国还是欧盟,要想真正“清除”煤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根据国际能源署预计,未来10年煤炭在能源生产中的比重将提高到50%,而最早从2017年起,世界煤炭消费量将达到43.2亿吨,届时石油消费量为44亿吨。除了现有的环境政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意愿之外,包括欧盟在内的高度工业化的西方国家,很难放弃对煤炭的利用。例如,2013年,西班牙的煤炭消费量提高了65%、英国提高了35%、德国提高了8%。

再来分析我国的能源资源条件。我国煤炭储量较为丰富,截至2012年末,全国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4万亿吨,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的94%,而油气等资源仅占6%左右。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75%和70%左右,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从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来看,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建成煤炭总产能39亿吨左右,国内煤炭产量占消费总量的92%以上,进口煤仅占8%左右。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少,增产难度大,进口量逐年增加。2012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4%和28.9%。受国际政治、经济复杂变化等影响,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油气资源供应风险增加。因此,现阶段我国大幅提高石油天然气利用比重,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同时,可再生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较弱。所以,在较长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供应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难以替代。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分析指出,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速按7%左右测算,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由1.0下降到0.5左右,预计未来一个时期煤炭消费增速将保持在3%~4%左右,到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将在48亿吨左右,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占60%左右,仍然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此外,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煤炭工业的转型发展带来新机。近年来,我国先后完成了百万吨级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60万吨煤制烯烃、20亿立方米煤制气示范工程,标志着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核准了一批大型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建设项目。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战略已经启动,必将为煤炭工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仍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以上结合公开资料,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大致分析了煤炭产业的地位和发展趋向,可以看出,煤炭工业的发展潜力较大,前景依然广阔。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发展环境有望改善

作为支柱能源产业,我国煤炭工业的改革发展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家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和引导,不断出台政策举措,释放政策红利,规范行业发展。一系列政策安排将使煤炭工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确立为“决定性”作用,为煤炭工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煤炭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必将向更广阔的领域推进,行业发展活力必将进一步激活。

政府层面加强宏观调控,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为代表的多项国家级政策性文件,进行顶层设计,作出宏观指导,提出目标要求,推进行业改革,为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宽松有利环境。

煤炭产能建设超前导致的供需矛盾是制约煤炭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为了抑制国内煤炭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促进供需平衡和市场有序平稳发展,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致力于打好淘汰落后产能的攻坚战。大力控制增量,提高煤矿准入条件,停止核准新建低于30万吨/年的煤矿,停止核准低于9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严厉查处未批先建和批小建大行为;优化存量,逐步淘汰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重点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加快关闭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隐患严重的煤矿;严格抑制超能力生产,要求煤炭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核准的煤矿建设规模和生产能力组织生产;建立煤矿产能登记及公告制度,提高超能力生产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定期公布处罚结果。同时,推进结构调整,有效整合资源,推进集约化生产。

以上一揽子配套举措如果能够真正严格执行,落到实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的势头将得到抑制,煤炭市场供需失衡将得到根本性矫正,煤炭经济运行可望步入良性轨道。

长期以来,煤炭产业税费体系不合理、不科学,收费项目设置随意性较强,地区差异性大,名目繁多,数额较大,这既加重了煤炭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负担,同时有碍于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的建立。

目前,煤炭产业税费负担过重问题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许多产煤地区开始清理和整顿涉煤税费,国家在总结历次清理涉煤不合理收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清理涉煤收费与资源税改革同步推进,落实了责任和时间表,煤炭企业税费负担过重等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解决。

煤炭工业的市场化发展过程,将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作为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煤炭企业,关闭煤矿遗留问题和煤矿退出问题,涉及众多煤炭产业工人的切身利益,深受各界关注。据业界人士介绍,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据悉,关于关闭煤矿遗留问题,中央财政预算中安排了专项资金,一是解决破产煤矿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二是解决破产煤矿社会化管理问题,三是解决破产煤矿社会职能移交问题。此外,研究建立完善煤矿退出机制也列入议程,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和完善退出机制,一些资不抵债且扭亏无望的煤矿将被依法及时关闭。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煤矿经营考核机制的不断科学化,煤矿经营管理层将进一步摒弃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消弭盲目增产扩能动力,引导企业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迈进。随着行业改革的深化,行业自律也将不断得到加强。同时推动各级政府大力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减少行政干预,不得出台限制煤炭正常流畅的地方保护性措施,保障煤炭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

在煤炭产业未来的业态布局和转型发展中,国家将大力支持煤基多元产业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一批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推动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上述种种制度安排和政策趋向,构成了改善煤炭发展环境的利好因素。这将有利于保障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方向,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竞争力和发展力,打造我国煤炭工业的升级版。

同时,还应该看到,从煤炭工业自身发展实践、经验和成果来讲,煤炭工业已今非昔比。“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坚持以提升发展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煤炭行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奠定了较坚实的发展基础,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上。

特别是经过两年来煤市寒潮的洗礼,煤炭人的盲目乐观心态和浮躁之气大为减少,发展理念更为科学理性,眼光更为长远,举措更为科学积极,这为行业再度振兴积聚了能量,夯实了基础。

当然,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更应直面多种不断强化的约束条件和挑战。煤炭工业未来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经济运行仍面临着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风险和困难依然存在。

煤炭工业的未来掌握在煤炭人自己的手中。虽然身处“寒冬”,但走向“春天”的信心不能缺失。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行业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在转型升级之路上勇于探索,奋力开拓,大力提升行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和竞争力,煤炭工业终将迎来下一个“春天”。

(责任编辑:厉克庞永厚)

猜你喜欢
春天煤炭工业煤炭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继往开来 接力奋斗 谱写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本科批次合并:民办高校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