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629000)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曾·博那罗蒂曾指出,素描是所有美术的基础。如果美术是树,素描就是根,离开了素描,美术犹如无本之木,竭源之水。素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对于突出职业技能的高职院校的美术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因为所谓技能先“技”后“能”,“技”是第一位的。如果能力是鹰、技术是翅,没有了技术,能力就无法伸展,更不可能翱翔。由此可知,要学习美术创作,就必须从美术基础——素描开始。这是一条铁律。多年来,素描教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尤以刻板严谨的教学环节、沉闷悠长的反复练习,导致学生无兴趣点,同时教师引导出现偏差为重。总结实践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笔者以为,做好素描教学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兴趣不是自然而来的,他是在需求—动机—目标的推动、引领下所激发的。素描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理性的探析、细腻耐性的刻画将所描述的对象事物呈现在大家面前,加之素描课程较长,同时要求配合长期反复强化,容易产生烦躁抵触情绪。
那么如何激发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呢?笔者尝试打破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是围绕大纲按部就班进行的,而针对素描课程特征和教学对象特点,改变在所难免。
1.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根据学习意图,教学内容应突出科学性、前沿性、趣味性,对静物素描写生、人物头像、胸像、半身及全身素描、人体素描、风景素描(速写)等进行穿插教学,进而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参与课堂设计,由他们来确定写生对象,描绘自己所喜爱想表达的事物。经由以上途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于学生主动思索进而提升个人鉴美能力大有裨益。
2.探究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把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互联网、实物展示台等请入课堂,进行直观教育。素描是造型艺术,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出现之前,所有的范画都需要由老师本人亲力亲为,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使用多媒体教学,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
3.教师即兴作品示范和展示。虽然我们可以大量借助多媒体教学,但欲真正让学生产生兴趣,作为教师要首先进入“状态”,即教师有兴趣的教,学生有兴趣的学。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具有忘我的艺术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二是虽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王国,可以按自己的标准建设它,但作为教师,应该有一个至高的标准,这标准就是作为艺术工作者的纯粹气质。通过教师在课堂即兴创作,展示教师个人的美术底蕴,引导学生的创作激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经验。
4.讲故事教学。通过情景对话、聊天或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素描大师轶事及其作品,同时进行系统的归纳提炼和理论讲解,激励学生对那些大师及作品的渴望,从而使这种需要转变成动机,推动学生的学习。
1.过程分析教学法。美术创作过程实质反映了作者思维活动的历程、心理活动的历程和艺术底蕴提升的历程。个别美术从业者认为,美术创作的过程并不重要,呈现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位美术大师这种说法是成立的,然而对于正在学习美术基础的学生而言,只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把握了美术创作过程,才有进步的可能。宏观上,我们需要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分析该对象,进而全面的把握他。微观上,应在首因效应的基础上,克服容易出现的呆板、机械表现,把握素描创作的每个步骤,甚至所有细节,丰富创作情感经验。当学生的素描作品出现问题,应通过深入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创作过程的所思所想和由此开展的创作实践,以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过程指导为核心,展开头脑风暴,启发学生回顾检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构建起学生正确的认知方法。只有通过这样的问题纠正模式,学生才会少犯或不出现类似的错误。
2.因素分析教学法。从素描学习的纵向上,我们需要把握过程,而从横向上,我们需要把握素描的各种因素,主要指笔法、结构、明暗、色调、体积、空间等各种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明确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素描整体中所表现的主要次要地位。有了纵深两方面的把握,对素描过程、各因素形成全局性的认识,才能目无全牛,游刃有余地进行素描创作。
3.多向度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新的教学探索。通过任意的改变物体的转向、不断移位、切换光源的方向等,使学生全方位的观察、剖析对象,从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以扩宽思维空间,体现不同的情感和个性,进而由浅入深多层次的理解对象。
通过教师春风化雨、充满真情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赞扬和激励,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