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降伏其心
——西游降魔篇的救赎

2014-01-28 08:47范瑞婵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7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降魔肖申克舒淇

范瑞婵 (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710000)

《金刚经》中讲道:“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心作为烦恼之源,必须有一个安住的场所——应往,只要心停留在了应往的地方,就不再烦恼了,起了烦恼,你就要想办法来降服烦恼,途径只有让心安住。《西游降魔篇》就是给心找一个安住的地方,这便是影片的心灵救赎意义,也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周氏电影向来以无厘头和后现代主义的颠覆意义著称,往往将搞笑的片段与庸俗的爱情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解构生活,解构经典的目的。从《西游降魔篇》里我们收获的仍然是以往的周星驰无厘头喜剧电影的是欢声笑语和经典搞笑台词,然而《西游降魔》在搞笑之余还可以说是一部不错的人文电影,影片通过降妖伏魔以及爱情纠葛将人生感悟鲜明的彰显出来。

一、《西游降魔篇》的救赎之道——“救赎之道,就在其中”

《肖申克的救赎》等美国经典人文影片,以展现现实的残酷与无奈、人性面对悲剧时的坚韧以及人的自我救赎获得了电影界的一致赞赏,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监狱长拍着《圣经》对安迪说:“救赎之道就在其中”。然而安迪的救赎之道真的就在其中:一把挖通希望之路的石锤。虚拟的《圣经》的体制、秩序的服从于忏悔,不如现实世界的一把石锤。《西游降魔篇》借用了这一寓意,陈玄奘的驱魔大典《儿歌三百首》,用以唤醒妖怪心底的真善美。这一无厘头的剧情看似搞笑,但是,它背后却隐藏着深厚的寓意,那就是人性本初的真善美,是降服魔性的最终武器。《儿歌三百首》第一次用在鱼妖身上,还没唱完唐玄奘就被揍了。随后的猪妖、猴妖,都没机会拿出来唱,就得要落荒而逃,最后被悟空拔光了头发,被舒淇撕碎了儿歌摇身一变成了《大日如来真经》,好一招从天而降的暴力而恐怖的掌法,拍倒了孙金刚,拍出了一棵菩提树,拍出来一片真善美的大好佛境。影片正是以这种近似搞笑的情节彰显了人生的意义与归属其实就是真善美,只要你内心拥有信仰真善美的力量,尽管自己非常卑微、无助,也能够去去发展和创造无穷的力量,去降服一切魔性的力量,从而构建理想的精神世界。正如赵卫防教授所说:“但周星驰电影没有推翻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其中都有尖锐的真假、善恶、美丑二元对立,并以此展开冲突、推动剧情。其主人公无论如何‘无厘头’,在最终的善恶大决斗高潮中,都会在轻松嬉笑中惩处恶人,帮助好人,形成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的独断性结论。”

《西游降魔篇》颠覆了以往西游题材影视剧中孙悟空的“高大全”的正义形象,影片不仅对故事的主角进行了切换,唐僧成为降魔的主角,而孙悟空成为众魔之首,是反派的代表,五百年五指山下的磨难并没有让他洗心革面,心中复仇的火焰反而隐藏地更深。更有意思的是,500年的禁锢之后,看到大美女舒淇,孙悟空也动了凡心。只可惜舒淇对文章一往情深,就算黄渤的舞技再高,也无法赢得美人心,最终还对舒淇大打出手,使诡计让文章放自己出牢笼,阴险狡诈的本色全部显露。《西游降魔篇》中孙悟空的形象将人性的阴暗面显露无遗,但是,在假恶丑和真善美的对立冲突之中,《西游降魔篇》肯定的是真善美的救赎力量,这也是影片最能抓住观众、最感人肺腑的部分,影片就是通过这种类似《儿歌三百首》的纯真力量,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对真善美的崇尚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西游降魔篇》的救赎之所——心灵皈依

西方的影视剧在表现人的终极救赎之时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规则、秩序之下的自我救赎,另一种就是简单的“以暴制暴”的强权逻辑。前者归因于西方传统文化的原罪意识,人生来是有罪的,上帝是善意的惩罚人类的,虽然人在痛苦时也呼上帝,但这只是希望上帝宽恕,希望上帝把施加的痛苦减轻或减缓一点。所以,在西方传统文化哲学中有很典型的命运悲剧。在《肖申克救赎》里受了冤屈的安迪,采用的暴力却给人以希望、宁静,绽放出人性美丽而坚韧的的一面呢?因为安迪的暴力是针对这种表面公平正义实则荒诞无耻、扭曲人性的社会体制,他要逃离这种体制,身心皆要逃离。安迪最终逃离了肖申克,但是,他仍然是制度循规蹈矩的“良民”。后者就是简单的通过实施暴力,无论是虚妄的、固执的、残忍的报复手段都被认为是合适的,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人在这种手段当中才能实现救赎的目的。《西游降魔篇》运用了很多的以暴制暴的方法,前来复仇的鱼妖、猪妖,他们的暴力是针对人。但是,他们施暴的对象还是当初那些对他们使用暴力的人吗?显然不是,都是些毫无关联的无辜之人。鱼妖、猪妖被仇恨蒙住了心灵,滥杀无辜,这一切和当初残害他们的人有什么区别?一样的残暴,一样暴戾。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达到自我的救赎之所,《西游降魔篇》如果只是停留在这里,那只能是一部恐怖影片而已,影片对救赎的终极意义进行了延展——人通过救赎最终达到心灵的皈依。心灵有所皈依,便不再烦恼。降魔就是降服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他们之所以不是仙,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的心魔,而这种心魔是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公待遇、误解、折磨。并且唐僧本身也有心魔,那就是爱情。只有将这些心魔都除去,才能实现大爱。影片将除去心魔的救赎之所归结问心灵皈依,这本身是对佛教文化的深刻领悟,也是对中国传统人文情怀的解读。

《西游降魔篇》之所以命名为“篇”,也凸显了周星驰对经典西游的背离,他只是告诉观众这篇西游是他自己的心灵抒怀之作,也是他心灵的皈依之作。

参考文献:

[1]傅晓燕,《西游降魔篇》的救赎与诉求[J],电影文学,2013年第21期

[2]赵卫防,香港电影人物研究之九:周星驰[OL],时光网•赵卫防的博客 http://i.mtime.com/103824/blog/635141/

猜你喜欢
降魔肖申克舒淇
《上河降魔记》所见《格萨尔》在舟曲境内的流传
两神山
希望:奔向自由的力量
比“肖申克”更嚣张的反转
舒淇的空窗期
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多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