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佳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文化馆 云南昆明 650100)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文化交流速度最快,且范围最广的一个时期,它所给世界文化带来的变化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之前几乎人类历史的综合。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强势文化用一种单色调熏染着全球各民族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人类延续着的多元文化格局平衡构成了严重迫害,也导致世界上不少弱势文化被淹没或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促进世界多元音乐平衡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保护多元文化中的世界音乐”中,最为典型也是最为有效的国家之一就是日本,值得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政府借鉴和学习。总的来说,日本采取的是一种先封闭然后逐渐开放的措施。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成为最具西方化特征的亚洲国家。但是,日本民众和政府很快就发觉到了保护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并迅速退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法律法规,以尽可能的提高民族传统音乐的生命力。政府采取行政化的命令对于传统音乐及从事传统音乐的艺人实施了保护措施,将其和西方音乐完全隔离开来,成为两个互不相关的独立个体。后来,等到日本国内的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都逐渐发展成熟之后,又开始逐渐放宽对这两个体系之间的限制,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允许二者进行结合,而从其效果来看,这种模式的确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
自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传统音乐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部分音乐甚至在短时间内就消失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才开始着手进行一些列的保护措施,而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中西结合,但是当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仅未能起到对传统音乐的保护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其消亡。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在未明白传统音乐的概念之下就贸然行事了,许多“新音乐”反而被误认为是“传统”,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真正的传统音乐却被日渐遗忘和抛弃,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刘天华的二胡和琵琶音乐,事实上这些是属于在西洋理论上而进行的带有典型民族风格的音乐,应当是“新音乐”范畴,然而已经被看做了传统音乐的代表。这些也都加大了各界人士对于传统音乐保护的决心。
(一)以开放性的视野来看待中国和其它国家的民族音乐和文化。信息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难以避免的和其他文化进行相互交流、接触以及碰撞,所以民族音乐在发展中应对文化的多元格局有明确的意识。要以开放性的视野来看待上一切优秀音乐文化,以不断开阔我们音乐视野,提高我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正确看待弘扬民族文化和文化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二)加大对于民族音乐的抢救力度。各地的民族音乐艺术从事者,尤其是文化部门和高校,应当结合当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实际,自觉肩负起重建传统音乐文化生态的职责,积极吸收当地丰富而充实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宣传,民族音乐教育工作,确立民族音乐文化在当地文化宣传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可以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以提高全民素质,使得群众都能够本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投入到建设代表先进性文化的民族音乐实践中。与此同时,还应当投入一定的物力、人力,加大对于当地音乐文化资源尤其是传统的民歌、说唱以及戏曲、器乐亟待抢救的民族音乐遗产保护力度,以确保民族音乐文化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三)注重吸收国外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多元化视角下不仅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和世界其他文化的区别,更应当注意将其和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我们必须承认,民族音乐需要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不断创新和改革,才可能持续、长久发展。在内容上,不管是理论建设还是作品创作上都应当不断总结创新,在民族音乐形式上,也应当努力借鉴外国音乐的精华,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的形式,从而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品格和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创造和发展新的中国音乐的重要根基。在全球多元文化扑面而来的当今社会,面对的来自世界各种文明音乐的对话与碰撞,我们必须借鉴外国保护民族音乐的有利措施,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努力从各方面着手,以期在全球与本土文化双向运作背景下,做好本土音乐文化价值的重建和回归。我们必须意识到,当地球变的越来越小,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开放的时候,努力坚持保护并且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必定是一个民族立命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基石。
参考文献:
[1]樊祖荫.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01).
[2]陈雅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