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为配合奉化市西环线公路一期工程乌鸦山隧道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奉化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位于奉化市锦屏街道下路头村乌鸦山西麓缓坡处的一批古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图一),共清理不同时期墓葬7座,其中西晋时期墓葬3座(编号M5、M6、M7)、南朝时期墓葬1座(编号M4)、明清时期墓葬3座(编号M1、M2、M3)。现将有关西晋和南朝墓葬发掘情况作一简要报告。
一、 西晋墓葬
本次发掘的西晋墓葬共3座(M5、M6、M7),其中2座(M6、M7)为夫妻异穴合葬墓。分别介绍如下:
1. M5
M5为凸字形券顶砖室墓,方向15°,由墓室、甬道、排水沟和墓道组成(图二)。墓室平面长方形,长4.24米,宽1.64~1.76米,高2.08米,中部微外凸。墓墙底部先用五层顺砖错缝平砌,中部使用两组四顺一丁砌壁,其上再用顺砖错缝平砌,东、西两侧壁保存较好,后壁与侧壁分离,损毁严重。券顶仅南端保存较好,残留单砖券。东壁近墓室后壁处有一方形壁龛,边长和进深均为0.2米。棺床位于墓室后部,长2.72米,宽1.62~1.76米,高0.24米,内为生土,外侧包砖,表面砖体遭到严重破坏,从残迹判断应为人字形单砖平铺。墓室底部西北角平铺两块砖,应是搁物台,用于放置随葬品。甬道位于墓室北端略偏东处,长1.32米,宽0.86米,残高1.08米。封门墙位于甬道内侧,宽0.86米,高1.08米,墙体呈人字形斜筑,共有六层,其上有四层券顶。排水沟位于封门外底中部,由两侧砖和底砖构成,断面呈三角形,往北逐渐变低。墓室和甬道的铺地砖保存较好,均为单层人字形平铺。墓道被破坏,长度不详。
墓室用砖规格见有两种:一种为长方形纪年青砖,用于墓墙及地面的铺筑,长41、宽20、厚5厘米,墓墙砖侧面模印“太康三年二月孙子俞紃亟(?)造”和“太康三年三月孙子俞紃亟(?)”等文字,有的为反书,正面模印浅细叶脉纹(图三);另一种为楔形素面青砖,用于墓室顶部的发券,有长36、宽20、厚3~5.5厘米和长40、宽20、厚4~5厘米两种规格。
由于该墓盗扰严重,随葬品仅在墓室底部靠近棺床处出土青瓷碗和耳杯各1件,另在扰土中发现了较多青瓷残片,可辨器形有碗、盏、壶、双系罐和堆塑罐等。介绍如下:
碗 1件。标本M5:1,直口微敛,方唇,弧腹较直,平底内凹,内底贴附一小狗雕塑。内、外壁均施青绿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底部不施釉,为暗红色。器表釉色不均,外壁釉色泛黄,内底釉层部分剥落。胎色灰褐,胎质较粗。口径11.2、底径7.2、高3.7厘米(图四,1;图版一)。
耳杯 1件。标本M5:2,椭圆形敞口,方唇,口外有一对平沿耳,浅弧腹,平底。通体施青绿釉。胎色灰白,胎质较粗,有较多沙粒。器壁不规整,残留较多工痕。口径6.4×5.4、底径2.8、高1.7厘米(图四,2)。
尊 1件。标本M5:5,侈口,高领,方唇,圆肩,鼓腹,底残。唇面饰菱形纹。内、外壁均施青绿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底部无釉。釉色不均,有聚釉和流釉现象。胎色深褐,胎质粗糙。有可能为堆塑罐构件。口径11.6、腹径10.4、底径8.5、高11.2厘米(图四,3)。
堆塑罐 1件。标本M5:4,口部以上的堆塑构件残缺。溜肩,圆腹,腹下斜收,平底内凹。肩部堆贴骑兵图案,脱落严重,仅残留三组。生烧脱釉,仅贴附的图案上残留青绿釉。胎色红褐,胎质细腻。外沿20.4、腹径26、底径15.8,残高23厘米(图四,4)。
盏 2件。形制基本相同。直口微敛,尖圆唇,斜弧腹,平底内凹。内、外壁均施青绿釉,外壁釉不及底,底部无釉,为灰白色。器表釉层厚、薄不均,有聚釉现象。胎色深灰,胎质较粗,含有较多沙粒。标本M5:6,口径7.5、底径3.8、高2.5厘米(图四,5)。标本M5:7,口外施一周弦纹,内壁有冰裂纹。口径7.4、底径3.8、高2.8厘米(图四,6)。
堆塑罐构件 1件。标本M5:8,侈口,束颈,鼓腹,尖底。施青绿釉,与罐身粘结处无釉。胎色灰白,胎质粗糙。口径2.6、腹径3.9、高4厘米(图四,8)。
双系罐 2件。形制基本相同。直口微外侈,方唇,广肩,圆腹,腹下斜收,平底内凹。肩部堆贴对称双系,系面饰叶脉纹,肩饰弦纹四周,其间饰细密的菱形纹和方格纹。施青绿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底部不施釉,为暗红色,内壁仅口沿施釉。胎色灰白,胎质较粗。标本M5:3,口径20、腹径31.4、底径14、高21.2厘米(图四,12;图版二)。
2. M6与M7
M6与M7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合葬墓,方向25°。M6位于M7西侧,两墓之间相距0.7米。M6墓室长3.46米,宽1.08米,残高0.86米。墓墙为顺砖错缝平砌,券顶已塌毁不存。墓门外两侧有半砖挡土墙,封门墙位于墓室外侧,仅残留一层,为长砖斜砌。墓室底部铺地砖保存完好,为人字形单砖平铺。M7墓室长、宽尺寸与M6相同,残高1.1米。墓墙为一组四顺一丁砌壁,其上再用顺砖错缝平砌,券顶已塌毁不存。封门墙应位于墓室外侧,仅残留几块砖,封门方法与M6一致。墓室底部铺地砖保存较好,铺设方法与M6相同,亦为人字形单砖平铺(图五)。
两墓用砖规格基本相同,共有两种:一种为长方形青砖,用于墓墙及地面的铺筑,砖长38、宽17、厚5厘米,表面模印绳纹,M6砖侧模印钱币纹和交叉纹组合,M7砖侧为钱币纹、交叉纹和方格纹组合;另一种为楔形素面青砖,用于墓室顶部的发券,长38、宽17、厚3~5厘米。
由于该墓遭受严重盗扰,随葬品仅在M6墓室东北角发现2件青瓷碗,M7墓室西壁下发现1件青瓷碗和双系罐。介绍如下:
碗 3件。形制基本相同。直口微敛,尖唇,斜弧腹,平底内凹,内底有一周弦纹。内、外壁均施青绿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底部不施釉,为暗红色。胎色灰白,胎质较粗,有较多沙粒。标本M6:1,口径11.5、底径6.4、高3.6厘米(图四,7)。标本M6:2,口外侧饰一周弦纹。口径11.7、底径6.8、高3.6厘米(图四,9)。标本M7:2,内底有三周弦纹,中部饰水波纹。口外侧饰弦纹两周,其间饰细密的水波纹。生烧脱釉,仅口沿外残留青黄釉。胎色灰白,胎质细腻。口径21、底径12.4、高6.8厘米(图四,10;图版三)。
双系罐 1件。标本M7:1,直口微外侈,圆唇,广肩,圆腹,腹下斜收,平底内凹。肩部堆贴对称双系,系面饰叶脉纹,肩饰弦纹三周,其间饰细密的水波纹。施青绿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底部不施釉,为暗红色,内壁仅口沿施釉。外壁釉层剥落严重,仅口沿、双耳和肩部残留青釉。胎色红褐,胎质较粗。口径12.1、腹径18.1、底径9.6、高10.8厘米(图四,11)。
二、 南朝墓葬
南朝时期墓葬发现1座,编号M4。该墓为船形砖室墓,方向5°。墓室长3.6米,宽0.8米,残高0.72米,两端略内收。墓墙为三顺一丁砌壁,仅残留两组,券顶已塌毁不存,封门墙应位于墓室北部,也已无存。墓室底部铺地砖保存较好,为单层砖横向交错平铺。排水沟位于墓底北端中部,仅残留一块砖(图六)。
墓室用砖规格见有两种:一种为长方形青砖,用于墓墙及地面的铺筑,长32、宽13或16、厚5厘米,侧面模印钱币纹和几何纹,端面模印钱币纹;另一种为楔形素面青砖,用于墓室顶部的发券,长32、宽16、厚3~5厘米。
由于该墓破坏严重,仅在墓室扰土中发现了少量青瓷残片,可辨器形有盘口壶和盘,应为随葬品。介绍如下:
盘口壶 1件。标本M4:1,盘口外侈,尖圆唇,束颈,溜肩,鼓腹下收,桥形双复系,平底微凹,全器素面。施青黄釉,器外施釉不及底,底部无釉,内壁仅领部以上施釉。器表釉色不均,有鼓包突起,下腹部釉层部分剥落。胎色红褐,胎质较粗。口径16.8、腹径20.4、底径10.3、通高37.8厘米(图七,1;图版四)。
盘 1件。标本M4:2,侈口,尖圆唇,浅斜腹,平底微凹,内底施两周凸棱。内、外壁均施青绿釉,由于土沁,外底釉面有大面积剥釉。胎色灰白,胎质较粗,沙粒较多。口径13.2、底径9.2,高2厘米(图七,2)。
三、 结 语
本次发掘的3座西晋墓葬和1座南朝墓葬由于均遭盗掘,保存较差,随葬品残失不全,已无法判断器物组合情况。墓葬年代主要根据纪年材料及部分时代特征较为明显的随葬器物加以判断:M5部分墓砖侧面模印有“太康三年……”铭文,按“太康”为西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太康三年”为公元282年,这说明M5的建造年代约在282年以后。M6与M7是一座异穴合葬墓,劫后残存的随葬青瓷器仅4件,与M5的同类器物形态较相似,其中的双系罐(M7:1)还在浙江嵊县大塘岭“太平二年”东吴墓(M101:20)①、平阳横河村“元康元年”西晋墓②、萧山“太康八年”西晋墓(M34:6)③中出土过形态相同的器物,据此推测M6与M7的时代可能在西晋时期,上限不会超过三国时期。M4墓室平面呈船形,这种形制的墓葬在宁绍地区常见于南朝时期④,且该墓虽然被盗,但残存的典型器物如盘口壶(M4:1)器形瘦高,与浙江东阳李宅镇“元加四年”墓⑤、余杭小横山南朝墓(M109:4、5)⑥、江苏南京江宁区胡村南朝墓(M1:9)⑦中出土的同类器物形态相同,因此M4时代可定为南朝中、晚期。
宁波地区目前发现和发掘的两晋墓葬数量已逾百座,其中有明确纪年的两晋墓葬也已达二十余座⑧。本次发现的西晋“太康三年”纪年墓M5形制保存较好,出土的随葬品不仅可以作为宁波地区西晋时期墓葬断代的标准器,也为研究西晋时期宁波地区的墓葬结构、丧葬习俗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参与此次发掘和资料整理的有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永宁、雷少,外聘技工肜海元、刘晓红、冯建科、刘文平和奉化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毛迪凯。工地绘图肜海元;器物绘图刘晓红;电子制图雷少;摄影雷少、毛迪凯;文物修复冯建科、刘文平;考古领队李永宁。
执笔:雷 少 毛迪凯 李永宁
注释:
① 嵊县文管会:《浙江嵊县大塘岭东吴墓》,《考古》1991年第3期。
② 徐定水、金柏东:《浙江平阳发现一座晋墓》,《考古》1988年第10期。
③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地区汉、六朝墓发掘简报》,《东南文化》1989年第2期。
④ 傅亦民:《论长江下游地区船形砖室墓》,《南方文物》2005年第1期。
⑤ 赵宁:《浙江东阳县李宅镇南朝墓》,《考古》1991年第8期。
⑥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余杭小横山南朝画像砖墓M109发掘简报》,《文物》2013年第5期。
⑦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江宁区胡村南朝墓》,《考古》2008年第6期。
⑧ 王结华:《宁波地区两晋墓葬发掘与研究》,《东南文化》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