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大平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文章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整节课我紧扣文章主题设计问题。在总结全文的时候,我问学生:“你认为哪些人具备了像花生一样的品格?”学生都争着回答问题。有的说:“教师具有落花生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品质。”有的说:“清洁工外表不美心灵美很像落花生。”这些学生都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切的感受,而且没有偏离文章中心。
突然,又有个女生站起来说:“外表美有什么不好?我跟你们不一样,我要做像苹果、桃子那样的人,因为它们不仅对人们有用,而且外表也美。”我教过多年的书,没想到竟然会发生这种事,多少年来都是赞美花生的默默无闻,可是细想一下,苹果和桃子又有什么不好呢?况且好看的水果更能诱发人的食欲,这没有什么不对啊!
听了这个女生的发言后,学生们也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到底该不该学习苹果和桃子。我认为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培养求异思维能力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到底该不该学习苹果?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苹果是水果之王,人们都喜欢吃苹果,就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哪一个不是漂漂亮亮的呢?有的说,宣传自己有什么不好,经过包装的明星不是有更多的人喜欢吗?有的说,现在社会需要推销自己,我要做一个像苹果那样既讲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于是,我顺势引导说:“苹果和桃子是既好看又好吃,但是课文里面并没有贬低苹果和桃子,我们做人应有自己的风格。”大家表示赞同,课堂又恢复了平静。
新课标提倡多元化教学,课文只是示例,对课文内容的处理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对课文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式的评价,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作者单位 湖北省房县姚坪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