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群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并在“课程性质”中将实验稿中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个特性调整为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四个更符合本课程的特性。
四个课程特性的明确,使我们将品德课的教学路径看得更为清晰,即以生活性为第一要义、以活动性为本质特征、以综合性和开放性为主要标志,使我们能够在向学生播撒道德的种子的过程中,让教学开出只属于本课程的有特色的“花儿”,让学生的心灵结出真实的道德情感的“果儿”。
一、尊重儿童,绽放“生活之花”
生活是儿童生活的沃土,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紧密联系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活实例,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学习就在自己身边。将枯燥的课堂教学内容变的鲜活起来。
“喝水的学问”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知晓喝水的学问,帮助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喝水的良好习惯。尽管学生是一年级孩子,但他们都有喝水的经历和一定的经验,已经形成了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了初步的社会性。所以,开展教学时,可以从与孩子谈谈与喝水有关的话题开始,如:每次体育课下课后,回到教室你最想干什么?你平时喝什么水?为什么我们要喝水
呢?……当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正是自身生活中遭遇的现象和问题时,就会容易理解课文的意义,从而乐于投入学习。
像“盼盼迟到了”“我掉了一颗牙”“上学路上”……诸如此类,孩子或多或少的经验均应引起教者足够的重视,合理地利用和改造它们,为教学所用。同时还应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得以拓展、扩充、提升。换句话说,也就是基于经验,生成经验。
二、创设情境,绽放“活动之花”
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品德课程的目标决定了品德学科教学的性质必须是活动性的。只有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会观察、记录、归纳、探究、体验、感悟、整理、交流,知识才能被真正领悟和理解,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才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才能真正形成和发展。
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时,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设计成四个主题活动:家乡美景我赞美、游玩方案我设计、特色菜肴我来点、家乡特产我推荐。这一设计创设了多个情境,当学生的眼前出现了熟悉的家乡风貌时,个个如数家珍;当学生作为家乡的小主人,为来客根据时间设计游玩方案,个个跃跃欲试;当学生跟随摄像机来到本地的特色餐厅,为客人奉献可口的佳肴,个个热情洋溢;当不失时机地把画面切到土特产经销处,让学生推荐起家乡特产时,那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课堂上,几乎人人能说、人人都说,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通过学生的交流、畅谈、赞美,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受教育者生活的融合。
总之,品德学科的教学不能像以往教学一样,只是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不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及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师特意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组织实践,绽放“综合之花”
如果只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的过程,整个品德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正所谓“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实践了,就理解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活动。特别是针对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在班上进行汇报,探讨,让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并作出详细点评。这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怎样组织实践,使教学不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促进品德的内化过程呢?“网络连接你我他”一课的教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助我行”“第三只眼看网络”“蓝盾三大行动”这三大课堂活动,现场交流互动,上网查资料、听音乐、收发电子邮件、消费,充分感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服务,探究了网络的种种负面问题,在明白了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科学上网后,师生互留网络通信方式,这样老师就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网络生活中,随时给学生以引领与帮助,使学生远离网络这把“双刃剑”的伤害。如此一来,即可避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遗憾和不足。
其实,在组织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安排相结合,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
四、整合资源,绽放“开放之花”
品德课程综合性极强,它的课程资源更是多样而开放。所以,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进行多方知识渗透,并且要与生活相联系,这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无疑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教师对相关资源知识进行整合后,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更容易产生兴趣,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春天的种植”的教学则体现了学科资源间的整合。上课伊始,与孩子共背《二十四节气歌》,由于先前的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背起来朗朗上口,立刻便入情入境,为“赏春天”教学的展开做好了铺垫。赏完春天,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春天在哪里》,熟悉的旋律,优美轻快的歌声再一次将孩子带入春天。当眼睛与耳朵完全被春天所浸润时,情由境生,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孩子有的用成语、诗歌来赞美春天,有的用鲜艳的色彩来体现自己对绿色的情有独钟,有的用植树来表达把春天留住的愿望……整节课春意盎然,有如春风扑面而来。
品德课程的核心价值是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和体验,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多彩和人生的幸福。“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所以身为品德课程的教师,首先教师时刻都应该注意学生的思想世界,积极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你,爱上你的课程!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