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目标,就要确立历史课堂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并加以实施,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会自主独立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与互助合作,能够恰当地外延所学知识,拓展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基本思路;理论依据
历史教学本身就会带给人一点负重感和压力,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为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激情与活力,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在人们的常规印象里,历史教学就是乏味的代名词,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法,都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在传统意义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改变观念,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究性,教师应当理性地看待新课程对于师生角色转换的问题,作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名引领者、指导者,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及依据
1.打破藩篱——构建自主课堂
自主活动与自主探究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仿佛就是知识的主人与课堂的驾驭者,在构建自主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权利完全交给学生,硬性规定要少,理性变通要多,鼓励学生主动去挖掘教材内容的中心,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历史与生活的联系与延伸都要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在讲到《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然后鼓励学生读书,搜集当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资料,引导学生对战争的原因、性质以及历史经验教训做深入思考。课后很多同学对我说,他们是带着沉痛的心情完成这些任务的,在思考之余,他们也成熟了许多,不仅深刻领悟了课本的意义,也发自内心地要从我做起,强大祖国。在这个认知形成到深化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引导者,只要适当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然会水到渠成,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形式多变——学会交流合作
(1)设置情境,自我体验
让学生在历史的再现中学会交流。在人教版八年级的一次复习课当中,我把学生分成三组来扮演农民、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通过表演情景剧来分别体会各自的身份和地位及其应有的思维和表现,让同学们评价各自的表演是否成功,从而深刻领会体制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民的命运。
(2)课堂辩论,百家争鸣
在讲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问中国时主动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环节,我联系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的情节,引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在课堂立即引发了一场辩论,各个学习小组合作、竞争,积极探究、热烈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会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实践活动中,很好地体现了创新与思考这一教学目标的完成。
3.饮水思源——深入评价反思
学生自主活动的延伸应当是学生对于自我学习过程进行深入反思的过程,通过学生自主的反思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经验的认识程度,发现自己在探究、辩论活动中的缺点和不足,思考改正的方法和策略,实现知识经验的内化与完整的历史知识的构建。在学生进行反思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历史的方法,探究问题要以历史为载体,帮助学生实现方法的优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能力,肯定学生自主尝试获得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迁移应用,丰富知识,找到独特的学习历史的途径,深化历史学习经验与现实自我的联系。
三、关于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课堂生活的方法与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模式改革的时候,理应创建一种鲜活的、具有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首要的一点是使学生具有一种自由开放的心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开放性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并且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引导的方向要具体可感,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要注意,给予学生主动权是最重要的,不能为了课堂的热烈气氛而允许那些虚假的、无效的讨论或者争辩充斥课堂。改变的不仅是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我们还需要改变历史课堂教学的冰冷、乏味,用情境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历史,内化历史,用历史去指导实践,促使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的有效形成。
参考文献:
竺晓莲.交融、渗透、影响、促进:初中历史融入情感教育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
(作者单位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