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细?鹰
2004年,在拉萨贡嘎机场下了飞机,坐在车中看到窗外疾驰而过的景物,马成亮与同行者喜悦激动的感觉顿时消失殆尽,眼前的西藏落后、荒凉,远非想象中那么美好。
为了追逐乡村音乐这个最朴素的梦想,马成亮来到西藏支教,然而,强烈的高原反应、途中所见贫脊的荒原,让年轻人的满腔热血顿时冷却,马成亮的两个同学当即打道回府,但马成亮未做停顿,立即赶往自己支教的拉孜中学。
语言不通是横亘在马成亮面前的一大障碍,但他很快就学会了藏语,更大的困难是学生的学习意识淡薄,常有学生趁老师不注意溜到大街上去玩,更有些家长在农忙季节把孩子留在家里干活。马成亮把那些在大街上玩耍的“逃兵”一个个“逮”回教室,放学后,他又走进旷课的学生家中,讲述知识的重要性,耐心劝解家长让孩子回到学校。家长与学生们渐渐都喜欢上了这个有着一脸灿烂笑容的大男孩,孩子们跟着他都重新走进了学校。
一天,马成亮发现一个叫多吉项珠的男孩从不举手发言,反而调皮地把两只手臂藏在衣袖中,马成亮狠狠批评了他。男孩默不作声,只是低下头,久久不愿抬起来。下课后,班上的几个学生告诉马成亮,多吉项珠并不是捣乱,5岁时一场意外的触电事故使他失去了双臂。马成亮听了,后悔莫及。这个小小少年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走出伤痛,并淡然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放学后,马成亮走进教室,蹲在多吉项珠面前,扶着他空荡荡的衣袖,诚恳地说道:“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
发现多吉项珠喜欢音乐,马成亮就教他吹口琴。音乐让多吉项珠找到了快乐与自信,他在课余忘我地练习吹口琴,吹奏技巧日趋娴熟。在一次文艺汇演中,多吉项珠在全班同学的和声伴奏下用口琴吹奏了一曲《感恩的心》,赢得满堂喝彩,那一刻,多吉项珠喜极而泣,梦想在心里悄然萌芽、拔节。
长期的高原太阳光照射,使马成亮的眼睛患上了“飞蚊症”,他不得不到上海接受治疗。在上海,他有了许多时间与在那里读大学的妹妹相聚。看着妹妹脚上已经开裂的运动鞋,他感到心酸,更深感愧疚,这些年,他对家人付出的太少,他决定留下来好好赚钱,赡养父母、资助妹妹读书。马成亮找了份工作,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久违的都市气息渐渐一点一滴融入生活中。可是,他总觉得生活中还缺少些什么。吹不到西藏高原的风,无法沐浴高原的日光,他觉得自己像一株接不到地气的草。一天,他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看着一群群放学的孩子从面前走过,耳边仿佛响起了多吉项珠的口琴声,眼前又出现了自己与学生们在野外踢球、唱歌、跳舞的一幕幕场景。西藏,已成为深深刻在他心头的第二个故乡,让他割舍不下。
马成亮又回到了西藏,学生们跑向他,又唱又跳。7年,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西藏。7年间,马成亮的同学或在城里买了房,或找到份轻松如意的好工作,而马成亮依然如7年前一样,只是一个领一份微薄薪水的支教老师,但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任教的学校,学生人数从最初的几百人扩大到如今的三千多人;他教过的学生有的已在大学里继续深造。
2013年5月,马成亮与自己的学生们依依惜别,他将去泰国孔子学院支教,多吉项珠把一个小布袋放在他手里,说道:“老师,这是我收集的,我会记住蒲公英的花语。”
马成亮打开小布袋,里面是一些蒲公英的种子。他曾告诉学生们,蒲公英的花语是永不停止的爱,他教育孩子们长大后要做一朵高原的“蒲公英”。马成亮紧紧拥抱着孩子们,欣慰地笑了,他知道,自己播下的种子已在学生们的心中扎根。
马成亮,正是一朵西藏高原的“蒲公英”,一路播撒爱、信念与希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