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云,张淑珍,佘文赟
(1.甘肃省临夏市畜牧兽医局,甘肃 临夏731100;2.甘肃省临夏市畜牧兽医站,甘肃 临夏731100;3.甘肃省临夏州农业学校,甘肃 临夏731100)
鹿肠毒血症的特点是发病急,死亡快,最急性型病程仅几个小时,最急性型病例的症状极不明显,一般仅见病鹿腹部膨胀,口吐白沫,视力减退,很快倒地痉挛而死。少部分病鹿表现精神兴奋,惊恐,凶怒,怪叫,随之痉挛、麻痹倒地而死.病程不超过12h,很少见到血便.死亡率100%。急性型病例症状可见精神沉郁,鼻镜干燥.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腹部膨大,呼吸困难,运步枸紧,拱背弯腰,肌肉震颤,急剧腹泻.便中带血,病危期可视黏膜发绀,眼睑肿胀,肛门突出,瞳孔散大,痉挛抽搐。本地饲养的鹿肠毒血症发病为首例,报告如下。
2011年1月4日至10日临夏某梅花鹿养殖场梅花鹿相继死亡11只,2011年1月4日及5日两只梅花鹿死亡,出诊时未见尸体,饲养员称都有拉稀,频频举尾,粪便血色蛋清样,下午精神稍差,第二天早上死于圈舍中,6日出诊时,发现又有3只离群独卧,精神沉郁,闭眼,嘴唇上翘,到10日已有11只死亡。
在最急性型中见不到症状或症状极不明显,病程稍长的患鹿食欲减退或拒食,精神沉郁,离群独卧。回视腹部,腹痛不安,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腹围增大,腹泻便血。初期体温升高到40.5℃~41.0℃,后期下降36℃。濒死前呈现角弓反张,最后昏迷死亡,病程1d~2d。有的看不出症状就已死亡。
本地羊多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饲料酸败、冰冻、突然变更及阴雨天为本病诱因,营养好的鹿多发。发病鹿多为6~18月龄间。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腐败梭菌通常以芽孢体形式散布于自然界,尤其是潮湿、低洼地带为常发区。在秋冬和初春季节,寒冷饥饿或吃了冰冻带霜的饲草而抵抗力减弱时,容易诱发本病。病原产生的毒素可致消化道黏膜发炎、坏死并引起中毒性休克。该病以散发为主。
一般营养良好,腹围明显增大,皮下有出血样胶样浸润,有多量的胸水、腹水,呈暗红色,睾丸附睾周边皮下有出血点。瘤胃胃壁水肿,真胃黏膜出血,有的黏膜脱落,肠高度臌气,尤其盲肠臌气严重,肠管出血或发紫,肠管内有糊状带血稀粪,小肠出血,呈血肠样,大肠内容物黑色、恶臭。肺水肿、出血,肝肿大、质脆,肾肿大、质软,脾肿大、出血。小肠充血、出血,严重者整个肠段肠壁呈血红色或有溃疡。肺脏出血、水肿,肾脏软化如泥样,肾稍软化、质地脆、易碎,肾乳头及髓质坏死、出血,一般认为是一种死后的变化。体腔积液,心脏扩张,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膘情好的鹿易发病。有饲料酸败、突然更换饲料等诱因存在,突然发病,死亡快,小肠出血呈血肠样,初步诊断肠毒血症。实验室查出带荚膜的革兰阳性的大杆菌,可确诊。
治疗上可采用解毒强心,静脉注射10%葡萄糖液100mL,25%尼可刹米10mL。或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各150万(μg)IU,氯霉素30万IU,维生素B、维生素C各10mL。也可混饲磺胺眯,每只鹿每天10g,连喂7d,但已经发病的效果不大。
本病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鹿群出现病例多时,对未发病鹿可内服10%~20%石灰乳500mL~1000mL进行预防
预防定期注射羊肠毒血症、快疫、炭疽三联疫苗或羊快疫、肠毒血症猝击三联苗。同时注意饲养管理,饲料要现泡现喂,变更饲料要逐渐进行,不喂冰冻、酸败饲料。圈舍可用20%生石灰液、饲具可用3%苛性钠消毒。
发病时及时转移至高燥牧地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