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水平
(宜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旅游管理
城市功能重构视域下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丁水平
(宜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城市功能重构是实现城市产业转型的最好途径,依托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借鉴成熟的开发模式,利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深度挖掘旅游市场。开发中努力弘扬工业文化、保护工业遗产、恢复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高度协调统一,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
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产业转型;旅游开发
我国共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资源枯竭型城市日益增加。2008 年以来,国家分3 批公布并大力扶持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以期在扩大就业、挖掘利用资源、培育接续替代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所突破。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是每个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重大问题,城市功能重构是实现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基于对工业文化的再认识,重新审视和评估见证工业发展历程的工业遗产资源的价值,依托优质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是完善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
1.1 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是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的产物,是社会历史演进的真实见证,是工业文明的核心载体,是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文化遗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2003年发表的《下塔吉尔宪章》中对工业遗产进行了界定: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意义、技术价值、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厂房建筑、车间磨坊、机器设备、矿山旧址、提炼场地、仓储设施和经营场所,以及生产、运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设施,此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场所[1]。工业遗产是城市近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遗存,也是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特别符号、特定历史见证与特色景观,反映各地区独具特色的工业化历程。
1.2 工业遗产旅游
工业遗产旅游是依托富有丰富工业文化价值的工业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利用废弃的工业遗迹,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生产工艺、机械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一种能够激发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兼具观光、休闲和体验功能的旅游新形式[2]。工业遗产旅游是以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为核心,展示工业生产和作业场景,为游客创造全新体验的旅游产品。工业遗产旅游也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行为,它提醒人们:人类社会刚经历过的这样一段工业化历程,使整个人类社会获得了过去几千年里都未曾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而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3]。人类社会要想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不厌其烦地研读这段历史,获取继续正确前行的真谛。
2.1 推动结构调整,加速城市转型
资源型城市经济高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结构单一。由于资源的衰减,我国大批资源型城市相继面临资源枯竭。为此,2007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资源型城市要强化统筹规划,加快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优化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重要选项。工业遗产旅游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理想选择,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最好替代产业。开发工业遗产旅游不仅可以增加新的投资吸引力,使城市面貌得到改观,而且具有强大的带动功能,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经济驱动力[4]。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催生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新的经济脉络,是实现资源再利用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
2.2 传承工业文明,打造城市文化
许多工业遗产历经百年沧桑,承载着老工业区人民对历史的追忆,是城市文化的精髓。工业遗产是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见证,折射杰出的人文精神,凝聚了老一辈产业工人“忠于职守、勇当先锋”的工业精神,承载着工业生产中许多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谱写出光阴与岁月的艺术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技术、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5]。工业遗产是研读城市历史的重要史料,为挖掘历史时期社会变革、制度变迁、经济发展、技术革新等提供重要的物证。
旅游开发让工业遗产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唤起人们重新认识工业遗产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价值,克服社会生活中“文化跃进、工业文化缺失”等弊端,踏实践行社会主义新风尚,增强近代饱受过殖民创伤的工业历史地区的民族自豪感[6]。工业遗产与旅游结合,使遗产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充分的认识、挖掘、传承。
2.3 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
工业遗产旅游是塑造、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可让旅游者在游览中认识、感知、认同城市。资源型城市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难免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常常给人们留下了破败不堪、凌乱肮脏的印象。工业遗产旅游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是改变人们对资源型城市偏见的一种重公共关系工具,为城市打造一张新名片。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在挖掘工业文化、丰富资源内涵、提高资源品味、带动服务业发展、繁荣城市经济的基础上,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功能也必将起到有力的推动。城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必定要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环境保护,增加美化绿化,改变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形象[7]。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也可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有利于改善投融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为城市建设、功能完善提供资金支持。
3.1 丰富的遗产资源
2008 年以来,国家相继分3 批确定并大力扶持了69 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广东等15个省区,地理分布广泛,所依赖的资源均为各种矿产,涉及煤炭、冶金、有色金属等,种类极为丰富。资源枯竭后城市遗留下许多废弃的厂房建筑、机器设备、采掘遗址、提炼场所、工业市镇,这些工业遗存为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提供了重要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产价值,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丰富。
我国拥有一批极富历史价值、技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教育功能的矿山遗迹及典型矿山,为大力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奠定了坚实的资源条件。国土资源部先后于2005年、2010年和2013年颁布的3批共72项国家矿山公园中,其中35项属于城镇型。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并自2011年起,连续四年公布了四批共计67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这些矿山遗产涵盖开采遗迹、建筑遗址、生产设备以及加工提炼场所,仓储设施,生产、转运和使用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
3.2 巨大的旅游市场
工业遗产旅游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兼具科普、教育、纪念等功能,可迎合旅游者的多种旅游动机,满足多方面旅游需求[8]。工业遗产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具有科普、教育价值,是一种形象直观的现场教材,成为大中学生的重要实习见习基地和实践教学的辅助平台,甚至成为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实验基地。因而,工业遗产旅游产品的消费主体是学生群体,市场巨大。当前,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城市的老年群体日益扩大,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大部分老年人身体健康、积蓄充裕、闲暇时间充足,旅游欲望强烈,具有强烈的怀旧情结,对工业遗产的兴趣浓厚,堪称工业遗产旅游市场中的一支劲旅,市场潜力大。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对旅游怀有浓厚的兴趣,旅游需求强烈。前往城市观光游览,体验与农村截然不同的都市生活是他们由来已久的愿望,工业遗产旅游因其独特的功能,更能满足他们探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参与的热情日渐高涨,农民阶层已成为工业遗产旅游的生力军。
3.3 良好的政策环境
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2006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结合工业遗产保护与保存情况,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保护工业遗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使工业遗产保护的理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保护工业遗产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保护氛围,推动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要求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同年12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积极发展工业旅游,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1 开展遗产资源普查,唤起遗产保护意识
工业遗产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旅游资源,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留下了大量优质的工业遗产资源。资源的记录、研究和价值评估首先在于发现,而调查是发现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把各级各类工业遗产列为普查对象,尤其是那些能够反应时代精神、见证工业化进程、承载历史记忆,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工业遗产,通过普查及时准确地掌握其数量、价值、类型、分布、密度、特点、保存状况等第一手资料,建立完整的工业遗产资源库,为后续有效保护与开发奠定基础。同时,普查、记录、研究的过程,也是宣传工业遗产重要价值和保护意义的过程,是普及遗产知识、激发遗产旅游,唤起政府、企业和公众对工业遗产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
4.2 盘活优势资源,化解就业难题
随着资源的衰减枯竭,大部分资源型企业相继裁员、破产、倒闭,出现许多工人下岗失业,城市集聚了大量待业群体,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由于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企业职工文化素质较差,学历较低,知识技能缺乏,适应能力较弱,短期内难以适应新时期再就业的要求。但企业职工是工业化历史进程的见证者,非物质工业文化遗产的承载者,他们本身就是工业的“活态”遗产。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社区、政府和投资者的共赢,优先解决资源枯竭、产业转型带来的失业问题。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应充分吸纳下岗失业职工,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激励他们参与工业遗产旅游服务、管理、后勤等工作,使得企业原有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和企业文化,通过旅游开发得以传承。同时,旅游企业可采取吸纳职工投资入股的形式,允许其按遗产要素参股,分享开发收益,增加经济收入,激发旅游参与热情。
4.3 整合多重资源,发挥联动效应
工业遗产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点,形成局部的同质化和地区的缺失化。在开发和再利用中,要建立分级开发的概念,依据遗产的内在价值,在空间、功能上合理规划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方式。同一区域尽量实现功能的多样化,避免产生同质化,促进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多样性发展。
工业遗产资源与其它旅游资源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区域内可依托重要工业遗产节点,联合工业遗产景区与其他旅游景区,发挥优势互补,打造工业遗产旅游精品路线,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形成区域整体旅游优势。也开展区域间合作,以各城市工业遗产资源为载体,以工业文化为线索,共同设计工业遗产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区域联动、客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效应,共同打造“大工业遗产旅游区”。降低开发风险、减少成本投入、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促进工业遗产旅游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结构调整、经济转型问题,如何选择和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是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托城市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是保护工业遗产、弘扬工业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中,要依托丰富的遗产资源,利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努力开拓旅游市场,并始终把解决就业摆在首要位置,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度协调统一。
[1] Pretes M.Tourismmines and mining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Research,2002,29(2):439-456.
[2] Rudd MA,Davis J A.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at the BinghamCanyon Copper Mine[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8,36(3):85.
[3] 许超,安萍,张放陶.资源型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工业遗产旅游视角[J].山西科技,2012,27(1):1-3.
[4] 戴湘毅,阙维民.浙江矾山矾矿遗产的特征价值及保护建议[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3,33(2):77-83.
[5] 杜青松,武法东,甄世民.国内外煤矿工业遗产保护性开发新进展[J].资源与产业,2010,12(5):106-110.
[6] 杨振之.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践:旅游业带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复兴之路[J].旅游学刊,2013,28(8):18-20.
[7] 白青峰,锈迹.寻访中国工业遗产[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8] 孟丹.矿业型工业废弃地建筑与环境再生性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责任编辑:郑德胜]
Analysis on the TourismExploit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Function Reconfiguration
DING Shui-p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Yichun University,Yichun Jiangxi 336000,China)
Reconfiguration of urban function is the best way to achieve urban industrial change, develops tourismrelying on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learning fromsucceed development models, making use of favorable policies, exploits vigorously unique tourismproducts, opens up deeply tourismmarket. propagating strenuously the industrial culture, protecting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restor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ing the city image, accomplishes highly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propels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resource-exhausted city;industrial heritage;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tourismexploitation
F590.7
A
1673-5919(2014)05-0055-04
2014-08-30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YG2012071);宜春学院哲学社科项目(XJ1310)
丁水平(1978—),男,江西宜春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