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娟
(新疆青河县治蝗灭鼠指挥部,新疆伊犁 836200)
蝗虫和老鼠是新疆农牧业生产的两大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几乎遍及农牧业区,根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鉴定,全疆蝗虫约130余种,鼠类约70余种,其分布之广,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与其他省区相比,位居首位,这不仅对新疆高速发展农牧业生产有严重的影响,而且还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积极做好治蝗灭鼠工作,对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保障各族农牧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蝗虫和老鼠仔农区的危害已基本得到控制或大大减轻,但牧区仍较普遍发生。一些高密度发生区,对草原的破坏很大,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我们应该积极组织力量,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进一步控制并逐步消灭蝗虫和鼠害。
新疆北部动物系中的啮齿动物,同其他动物类群一样,种类丰富、具有多种生态型的代表。在高山和亚高山地带的草圃和裸岩区栖息着高山鼠兔、大耳鼠兔、狭颅田鼠、高山鼠等,在山地泰加林和森林草原中栖息着雪兔、松鼠、花鼠、小飞鼠、红背、天山鼬等。在山地草原中栖息着赤黄鼠、羽尾跳鼠、黄兔尾鼠等,而在各种荒漠中栖息着有多种跳鼠、沙鼠和仓鼠,如长耳跳鼠、巨泡五趾跳鼠、三趾跳鼠、大沙鼠、子午沙鼠、小毛足鼠等。此外,有一些种类,如草兔、小家鼠、灰仓鼠、鼹形田鼠等广栖于本地区的各种生态环境中,而另一些种类则仅栖息于某些非地带性分布的环境中,如褐斑鼠兔仅见于林下或沟谷灌丛中,而河狸、麝鼠等则仅生存于某些水域之中。阿尔泰山区地处蒙古北界北方亚界阿尔泰山地泰加林的南缘。雪兔、松鼠、小飞鼠、河狸、棕背鼬等环北型和北方型种类分布到这里,一些东北亚型等种类如高山鼠、长尾黄鼠、红背挟颅田鼠等也都分布到这里。扁颅高山鼠和阿尔泰鼢鼠种类为本地区的特有种。当地的啮齿动物中小家鼠、黄兔尾鼠、草原兔尾鼠、大沙鼠、鼹形田鼠、褐斑鼠兔等,由于其繁殖与成活的特点以及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其数量均有较大的波动,在它们大繁殖年能造成巨大灾害,是当前防治的重点鼠种。
啮齿动物的食性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喜吃植物的青嫩部分,如在生长阶段的植物茎叶,有的喜吃植物根或地下茎,也有的喜吃种子和果实,在农业区危害最突出的是小家鼠、小林姬鼠、红尾沙鼠、灰仓鼠、原仓鼠等喜食种子的种类。它们盗食农田中刚刚播下的种子,造成农田大面积缺苗。在作物成熟季节,它们咬断作物,盗食粮食,并且把大量的粮食搬进鼠洞贮藏,有的咬坏棉桃吃棉籽,有的吃向日葵、胡麻、花生等油料作物的种子,也有的盗食成熟瓜果、葡萄等,在农作物生长季节,有些啮齿动物,如草兔、根田鼠、鼹形田鼠等啃食禾苗,刨咬作物的地下部分。
(1)在林业方面,鼠害主要表现在吃树种和啃咬果园与苗圃中的果树与树苗。
(2)在牧业生产的鼠害主要表现为啮齿动物啃食大量牧草,与家畜争夺饲料,以及由他们的种种行动造成的草场破坏,多数啮齿动物穴居种类,它们在草场上挖掘洞穴,有的洞口很大,如旱獭洞口的直径可达300~400 mm,从洞口中推出的石头,土块等覆盖了大面积的草地,地下活动的鼹形田鼠把洞道中的土推到地面,堆成一群群的小土丘,每小土丘的面积可达到0.1~0.15 m2,一些洞群居的种类如黄兔尾鼠、草原兔尾鼠、大沙鼠、褐斑鼠兔、狭颅田鼠等的洞口虽小,但洞口多而且密度很高,形成洞群,每群有十几个,最多可达100多个。由于它们的活动,在洞口周围及跑到上形成大片无草地。
在鼠洞密集的地方,由于地下被挖空,有时也会陷折马腿和小羊,在鼠害频发区,由于它们大量啃食牧草,常常加剧了草场的退化,在其数量特别高的沙质土壤地区,连草根都会被啃光,致使植被遭到破坏和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
有些种类如小家鼠、灰仓鼠、原仓鼠、小林姬鼠、等有季节迁移的特性,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它们主要栖息在农田中,但在农作物成熟收割入仓后,它们也随着潜入粮库,入房、盗食粮食、油料等,在粮库中除大批粮食被盗食或搬入鼠洞外,还有不少粮食被鼠类尿污染,不能食用。
此外,由于它们的口齿终生生长,啮齿动物还有啮咬物品磨牙的习性,特别像小家鼠一样的人类伴生鼠种,经常咬坏房屋室舍内的箱柜衣物,各种设备、贮藏品、塑料制品、电线或其他电讯器材、聚氯乙烯护皮等,个别鼠种也能咬断电缆,因而影响送电和施工。
有些生活在水中的种类在堤坎上挖洞,造成水库或堤坝漏水、跑水,甚至有被洪水冲垮的危险。因此,在水库中和有防洪坝的水域中,一般来说不宜放养麝鼠一类的啮齿动物。
许多种流行疾病,如鼠疫、土拉伦病、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羌虫病、蜱传斑疹伤寒、副伤寒等,都与啮齿动物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以上人鼠共患病的流行,是因为其病原体仅生活在一些固定的地段(自然疫原地)的某些鼠种的体内,鼠是该病的病原体的储存宿主,其他非储存宿主鼠类,在流行期间也同样携带病原和参与流行,特别是在病原携带方面,首先,把地方性流行病原体的储存宿主的数量压到最低,使疾病不能流行,进而进行彻底清除疫原工作。
在我们北部地区有58种啮齿动物中,多数对农、林、牧业生产和人类的健康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根据初步调查了解,其中,分布面积广,数量较多,危害严重,或在某些年份能造成危害的主要害鼠种类约占四分之一。鼠种包括:褐斑鼠兔、赤颊黄鼠、长尾黄鼠、天山黄鼠、旱獭、五趾跳鼠、小家鼠、灰仓鼠、子午沙鼠、红尾沙鼠、大沙鼠、鼹形田鼠、草原兔尾鼠、黄兔尾鼠、狭颅田鼠。
(1)鼠类调查就是侦查鼠情,在开展灭鼠前,特别是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灭鼠前,必须对鼠情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灭鼠规划,采取具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清楚的了解鼠害的种类、数量、分布、危害程度及灭鼠后可能的经济效益。才能确定防治区域和重点灭鼠区,以及重点杀灭对象掌握鼠害的季节性活动,繁殖特点、数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才能确定灭鼠的时机,根据鼠害的食性,生活方式等才能决定选择什么样的食饵及适合的防治方法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灭鼠方案。没有周密细致的调查,盲目防治,必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灭鼠效果也不会好。
(2)制定灭鼠方案:
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出详细的灭鼠方案:
①灭鼠区及重点灭鼠区。同鼠害作斗争应当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特别是危害面积大、不能一次歼灭的地区,更要有计划地分期进行,集中力量分片歼灭,如果在地域辽阔地带分散治疗、分散物资,战线过长,会致各灭鼠点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杀灭效果,剩留大量残鼠,同时,也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确定灭鼠区及重点灭鼠区,分轻重缓急,缩短战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大的努力提高灭鼠区的杀灭效果非常重要。
②捕杀对象。在一个地区的重点捕杀对象一般应为本区的优势种,因为优势种数量高、密度大,是造成危害的主要力量,消灭鼠害,控制害情,主要是压低优势种的数量,控制其数量发展,使其数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不造成危害。因为杀灭对象不同,所用的杀灭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必须根据杀灭对象的生物学特征,确定适当的杀灭方法,杀灭时间及有利措施等,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③杀灭时间。灭鼠时间与杀灭效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灭鼠时间不当,杀灭效果达不到要求,事倍功半,造成浪费。所以,灭鼠时间的确定,在灭鼠方案中有重要地位。
④灭鼠方法。根据具体条件和情况,确定恰当的灭鼠方法,方法不得当就不会取得很好的灭鼠效果。灭鼠方法包括毒饵配制、投饵方法或采用物理、生物的灭鼠方法。
灭鼠和打仗一样,人是决定因素,有一支好的灭鼠队伍是取得灭鼠高效果的基本保证。因此,在大面积灭鼠前,要培训灭鼠的骨干力量和专业技术人员。使受培训的工作人员提高对灭鼠工作的认识,把政治、经济意义讲清楚,使参加学习班的人都能体会到灭鼠是农牧民自己的事,以此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注意安全,严格按规定办事。详细讲解灭鼠的方案,让每个参加灭鼠的人做到心中有数,掌握灭鼠的意义和方法部署。除此之外,还要向广大群众宣传灭鼠的意义和方法,划定草场区域,防止牲畜误食中毒,合理开展群众性的防鼠灭鼠运动。
在灭鼠正式开始之前,要做到充分的物资准备。如灭鼠工具、灭鼠药物、防护用品、中毒急救医生、人员配置、住宿、伙食等,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展灭鼠工作了。
人类同害鼠做斗争已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实践中也创造了很多方法。
又称机械灭鼠方法。利用某些物理学的原理,制成灭鼠器械(叫做捕鼠工具或捕机),使用这些机械捕捉害鼠。
又称为药物灭鼠方法。利用有毒物质(化学毒品、中草药或有毒植物)进入害鼠体内,改变其体内化学环境因素,影响正常机制的作用,使鼠中毒而死亡。这种方法在灭鼠工作中,特别是大面积灭鼠中,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节省时间,使用方法比较简便。但是,目前,使用的灭鼠药物中大多数对人、畜、禽也有强烈的毒性,即使是所谓的安全药物,也只能是相对安全,而不是对人、畜、禽无毒。所以,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及中毒时的急救。
用于灭鼠的药物可分为肠道毒物、熏蒸毒物和接触毒物。
利用生物(天敌或微生物)消灭害鼠的方法。
鼠的天敌很多,在新疆北部地区,在哺乳类中,有狐、沙狐、白鼬、伶鼬、香鼬、艾鼬、石貂、兔狲、鸟类中有草原雕、鸢、鹰、长耳鸮、短耳鸮等,爬行类中有草原蝰、蝮蛇、游蛇等,它们每年捕食大量害鼠,一些鼬科动物甚至能钻入鼠洞中直接捕杀。
当然,鼠的天敌只能暂时地降低鼠密度,而且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不可能全部消灭鼠害。实践证明在自然状态下,鼠密度决定天敌的密度,而不是相反。尽管如此,也不能忽略天敌对限制鼠类数量的作用。因此,保护天敌和如何进一步利用天敌灭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生态学灭鼠就是破坏鼠的适宜生活条件和环境,从而影响害鼠的数量。这种方法可作为其他方法的辅助方法,可以提高其他方法的灭鼠效果。生态学灭鼠的主要原理就是设法断绝“鼠粮”和创造不利鼠栖息的条件,造成隐蔽的不良因素,抑制鼠类生长、繁殖,使其数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