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技术推广成效

2014-01-27 07:49李明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8期
关键词:紫茎泽兰种草

李明华

(云南省澜沧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普洱 665699)

1 草地资源状况

澜沧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中下游,国土面积8 807 km2,山区、半山区占98.8%,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丰富的南亚热带环境条件。据草山普查记载,全县有各类草山草坡面积20.8万hm2,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资源和基础,也是肉牛养殖大县。由于传统的放牧养殖方式,草山草坡载畜量超过草地承受能力,造成严重过牧和草地退化,特别是紫茎泽兰等有害杂草入侵危害致使草地面积逐年减少,严重影响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主要是历年前“刀耕火种” 破坏了生态植被留下的撩荒地、轮歇地,被生命力强的紫茎泽兰侵占,此外是人为放火烧山和自然放牧,牛群吃嫩草而不吃紫茎泽兰等有害草,久而形成紫茎泽兰覆盖造成草场严重退化,对农业、畜牧业、林业、自然生态、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2 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

为加快治理改良退化天然草场和饲草饲料建设,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澜沧县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得到国家的列项和批准实施。按实施方案规划选定马房、迷谷吗、响水河3个连片天然草地实施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围栏草场面积4 333.33 hm2,其中,完成人工种草1 000 hm2、种植牧草替代治理紫茎泽兰666.67 hm2、围栏封育改良天然草地1 866.67 hm2。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是以生态效益为主,提高草地载畜能力和草地生态功能为重点,同时,带动农民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实现建设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人工种草、围栏改良天然草地和治理紫茎泽兰建设,恢复了草地生态和提高载畜能力,从而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协调发展。

3 技术推广方法

3.1 草地规划围栏

选择规划连片草地围栏建设面积4 333.33 hm2,其中,迷谷吗片区1 333.33 hm2、马房片区1 066.67 hm2、响水河片区1 933.33 hm2。采取刺铁丝围栏、生物围栏和自然屏障相结合的方法实施草地围栏,在大围栏草场中又分成17个小区围栏,其中,迷谷吗草地7个、马房草地6个、响水河草地4个。同时,围绕大围栏和各个小区围栏实施生物围栏配套建设,按照W形两行一塘一株,行塘间距规格为100 cm,种植杉松、木瓜、花椒等植物逐步形成生物围栏带,保证草地建设的成功。草场围栏建设有利于项目竣工后规模化经营管理,便于草原监测和草原生态建设技术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设项目试验示范的成功和全程跟踪服务。

3.2 人工草地建植

3.2.1 草种选择 针对紫茎泽兰危害类型和草地生态植被退化程度,通过多年牧草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结果,在退化草地进行人工种草和替代治理紫茎泽兰选择的主要牧草品种是臂形草和狗尾草,同时,选配鸭茅、黑麦草、白三叶等多个牧草进行混播种植。在海拔1 700 m以下选择臂形草为主、海拔1 700 m以上选择狗尾草为主搭配其他牧草品种进行混播,臂形草和狗尾草与其他牧草品种混播后的草地可形成密集型植被覆盖,控制紫茎泽兰等有害杂草危害。

3.2.2 地面处理 规划草地原生植被都是紫茎泽兰和蕨类覆盖,对地面根茎处理主要使用人工钐地后用火烧除地面植物,可烧除杂草种子和寄生虫卵,减少地面植物残渣和增加肥力,同时进行人工挖除根茎植物平整草地,使土壤疏松便于播种和出苗生长。

3.2.3 播种方法 采取全翻耕点播、撒播和半免耕撒播的播种方法,全翻耕点播和撒播主要是播种高产优质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品种,适合地面植物生长不好、土壤肥力土不足、土壤结构差的地块。半免耕撒播主要适用于退化草地、荒山荒地实施人工种草以及种植牧草替代治理紫茎泽兰,半免耕播种省时省工节约成本,不易破坏土壤结构,有利于保护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

3.2.4 播种时间 最佳播种时间是4~6月雨季到来之季,此时播种便于牧草种籽、肥料等物资运送储藏,便于草地施工播种、农工生活和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并有足够的光热和水分有利于牧草种籽发芽出苗生长,提高牧草抗杂能力和加快草地的牧草覆盖。

3.3 围栏封育草地

天然草地围栏封育采用人工挖除紫茎泽兰根茎点播的方式进行,草种选择、播种时间与人工草地播种相同,从而达到恢复植被、保护生态、高产增收和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经过对比样方测定,围栏封育内天然牧草种类在恢复增多和生长覆盖,恢复了生物多样性,紫茎泽兰生长逐步受到控制和减少,效果很好。而围栏外天然草场仍是以紫茎泽兰覆盖为主,自然放牧使其天然牧草生长受到限制难于生长覆盖。

3.4 草地除杂管理

3.4.1 苗期除杂追肥 人工草地除了紫茎泽兰、蕨类等恶性杂草危害外,一年生杂草危害也比较严重。牧草在播种后60 d后要除杂一次,此时除杂的主要对象是紫茎泽兰、蕨类、廖类、辣子草、兰花菊三七等一年生杂草。草地除杂后每667 m2追施尿素4 kg提高土壤氮肥含量,满足牧草对氮肥需求,促进牧草快速生长分蘖,提高牧草覆盖度并抑制有害杂草生长。

3.4.2 后期除杂管理 新植人工草地在当年适当轮牧后到次年1~2月份要对紫茎泽兰、蕨类、蒿枝等杂草进行除杂,此时,牧草和一年生杂草还处在休眠期或低生长期,但紫茎泽兰正是生长旺季,通过除杂可防止紫茎泽兰开花传播危害草场,保证牧草快速生长覆盖。

3.5 草地利用

人工草地播种2年内必须科学禁牧、轮牧和除杂管理,让优质牧草生长为草地植物群落的主体。一般可在当年10月以后逐渐分区轮牧利用,到次年6月开始禁牧和除杂管理,8月后就可分区轮牧利用。对草地管护利用要因地制宜,根据草地的生产力状况合理控制草地载畜量和放牧时间,按照草场利用现状及不同季节和年份调整分区轮牧与季节性休牧制度,达到草地资源的最佳管护和合理利用。

3.6 草地生态监测

为加强草原生态功能监测和建设,探索治理紫茎泽兰和保护草原生态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新途径,建立水土流失监测点3个组合12个样方、建立气象观测点1个、建立草原土壤与牧草生态监测点10个区组40个样方。开展了草原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气象与土壤肥力监测、种植牧草替代治理紫茎泽兰、牧草适应性、草原生态功能和草地生产力监测,为实现草地资源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4 技术推广成效

4.1 生态效益

(1)根据草地生态监测,恢复了天然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牧草覆盖度,提高了草地载畜能力,在恢复和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增强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培育肥力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对减少水土流失、防止物种消失、环境污染、减少自然灾害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2)通过草地气象监测,人工草地与空旷裸地比较,夏季草地地面温度比裸地低2℃~3℃,而冬季草地温度比裸地高2℃~3℃,说明土壤与草地气象变化的差异和效果。

(3)通过生态功能监测,改良草地样地的水土流失量为69.3 kg,其中,地表径流量69.3 kg,没有监测到土壤流失量。而农作物样地的水土流失量为2 013.9 kg,其中,土壤流失量182.4 kg,地表径流量1 831.5 kg。人工草地样地的水土流失量为263 kg,土壤流失量4.8 kg,地表径流量258.2 kg。第1年人工草地的水土流失量比农作物地低,但比原生植被地和改良草地高;到第2年人工草地被牧草覆盖后水土流失量显著减少。说明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并具有极强的水土保护能力,是保护水土的“卫士”,有着显著的生态效益。

(4)通过草地生产力监测,人工草地在项目建设前原生草地植被种类只有5~6种,主要优势植被以紫茎泽兰为主,其高度达在1.63 m,盖度为90%,密度为300株/m2,频度为90%。实施人工种植牧草当年就可恢复本地狗尾草等10多个原生植物种类。人工草地中紫茎泽兰高度可下降到25 cm,盖度下降到2 %,密度为5株/m2,频度14 %左右,而牧草高度可提高到120 cm,盖度为92 %,密度为1 690株/m2,频度为98%,产草量达到2 938 kg/667 m2。到第2年后就可恢复草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提高牧草的覆盖和产量,保持草地生态平衡。

4.2 经济效益

(1)技术推广的应用发挥出了良好的项目投资效益,促进和调动了广大农户种草养畜积极性,提高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推动了全县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经项目建成后5年统计,肉牛存栏179 806头,比项目建设前增13 942头,增长8.4%;出栏肉牛21 810头,增长9.3%。目前,肉牛出栏已达3万头,畜牧业总产值7.3亿元,种草养畜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草地畜牧业已成为一大经济产业。

(2)国家实施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种植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民不可能继续按传统方式放牧,只能由传统养殖向质量型、效益型和优质型养殖转变。在项目区辐射带动865户牛羊养殖重点户依托过去所承包的荒山和农闲田地进行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原封育改良管理建设,累计实施人工种草和改良恢复保护天然草场10万余亩,户均饲养肉牛由项目建设前的5头增加到10头以上。配套推广实施了肉牛品种改良等科学养殖技术,促进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质产品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3 社会效益

(1)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对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快畜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农田地种草养殖推广,广大农户通过农田地种植优质牧草,逐步改变了自然放牧的传统养殖习惯,提高了种草养畜经济效益,有效保护了天然草原生态。

(2)加快替代治理紫茎泽兰危害和恢复建设退化草地的步法,增加了人工草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的覆盖度,原生植被得到恢复和保护,提高了草地生产条件和载畜能力,改善了草地资源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条件,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为实施生态型特色畜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3)促进了草地生态平衡和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草地所生产的牧草可供牲畜利用,产生的有机肥又返回农田地和草地促进牧草和植物生长,草地畜牧业带来的是优美环境和优质畜产品,从而推动大农业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建设。

(4)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按《草原法》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已将建成的3 533.33 hm2围栏草地转让承包进行规模化养殖和草地管护利用,保证了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荒山草地治理和种草养畜积累了成功经验。

(5)为加快发展草地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探讨出草地后续除杂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途径,拓宽了科研协作领域,开展了治理紫茎泽兰动态观测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监测,推动了草地治理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1)取得项目建设成功的经验,培养锻炼和造就了一支能够承担实施畜牧业重大建设项目的专业技术队伍,为实施特色肉牛养殖和其他重大项目建设打下基础。

(2)探索出退化天然草场实施围栏封育、除杂补播改良、管护利用、恢复天然牧草种类覆盖和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途径。

(3)对不同紫茎泽兰危害类型和草地植被退化程度,制定和实施了人工种草以及种植牧草替代治理紫茎泽兰的技术措施和建植模式。

(4)加强紫茎泽兰动态观测和草原生态的监测,探索出草地播种除杂的最佳时间和草原管护利用方法。为围栏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和替代治理紫茎泽兰草地形成生物多样性和管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5)选择出不同区域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和混播种植模式,利用牧草品种植株高、分蘖力强和互补优势构成草地植被覆盖,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6)激发了农民种植优质牧草推广和养畜积极性,改变了传统放牧养殖习惯,为加快节粮型草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草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洪绂曾.21世纪草业科学展望-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论文集[C].北京:2001.

[2] 尹俊.云南牧草有害生物[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

[3] 云南省地方标准.紫茎泽兰综合治理技术规范[S].云南省技术监督局,1995.

猜你喜欢
紫茎泽兰种草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茎泽兰入侵途径初探①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紫茎泽兰提取液对猪链球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节日“种草”
华泽兰质量标准的研究
美容须防被“种草”
泽兰多糖水提工艺的优化
泽兰多糖酶提工艺的优化
无惧干燥危“肌”,呈现愈颜奇迹 佰草集 润·泽兰蕴美系列水润上市
Cut off my H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