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良为 郑京玉 李 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中药灌肠在外科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郝良为 郑京玉 李 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中药灌肠;外科;腹部手术;腹胀
腹胀是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因手术对腹腔脏器组织的牵涉及原发病所致的腹腔炎症,导致肠麻痹引起,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症,本病早在《素问》中即有记载: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六腑以通为用”治疗应以疏通气机为主,兼用扶正祛邪、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行气活血通腑等中草药治疗,胃气则随之通畅。目前西医对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一般采用禁食,胃肠减压,下床活动等方法,效果不显著。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利用灌肠使药物通过肠道吸收治疗疾病的先例。另有研究表明,中药灌肠可以有效的促进肠蠕动的恢复,缓解腹胀症状[1]。
1.1 临床资料
自2011年~2013年,我科腹部手术(不包括胃肠吻合手术)120例应用通腹汤中药灌肠和西医外科传统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差异。本实验以无胃肠吻合口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切开去石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基本相似,术后均无休克及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应用止痛剂的情况及患者所患疾病无显著差异。
1.2 方剂组成:通腹汤:选大黄,厚朴,芒硝,枳实,莱菔子为主药。辅以乌药,金银花,当归,蒲公英,川楝子,木香,白芍等酌情加减。煎煮为150 mL。灌肠方法:患者术后12 h,取左侧卧位,臀下垫垫单,臀部抬高10 cm,取灌肠袋,戴手套,倒入中药,温度为39~41 ℃,连接肛管并排气。石蜡油润滑肛管,插入约20 cm,灌肠袋距肛门高度为40~60 cm,确保肛管通常,滴速以20 mL/min。灌完后瞩患者保持右侧卧位,抬高臀部,尽快能保留1 h再排出。每日1次,连续3 d。对照组以西医传统方法治疗,禁食、胃肠减压、下床活动、补液、维持是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支持。
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靠自然恢复往往需要2~4 d,而应用本方进行中药灌肠治疗后可缩短肝门排气、排便时间。实验组灌肠后第1天,保留中药灌肠吸收达到90%,少量自行排出。腹胀减轻,肠鸣音恢复。第2天肠蠕动、排气、排便恢复达到53例。第3天肠蠕动,肛门排气、排便恢复58例。2例未恢复肛门排便,恢复肠蠕动、肛门排气。对照组第一天腹胀无变化,肠鸣音未恢复。第3天肠蠕动、排气、排便恢复34例,第3天肠蠕动、排气、排便恢复42例。两组恢复缓慢者主要为年老伴长期顽固性便秘患者,可能是因为体力减退,等肌肉松弛乏力,膈肌、腹肌、提肛肌等肌肉松弛乏力,使排便缺少推动力。
祖国医学认为,因创伤及麻醉等因素影响,腹部手术后患者气血受阻,气机失调,气滞血瘀,运化功能失职;治宜理气宽肠导滞,兼以扶正活血祛瘀。我们通过使用以大黄、芒硝通里攻下,枳实、乌药、川楝子、木香理气导滞,辅以当归、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补血。
药理研究证实;大黄有抗感染、抗内毒素作用。大黄、枳实能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加速肠功能的恢复。另有文献报道,大黄中患有大黄酸,可使结肠壁内水分和钠离子直接向肠腔内分泌,而起到泻下作用[2]。芒硝主要含有晶体硫酸钠,硫酸根离子,不易被吸收,使肠腔内保持一定的渗透压,而使肠壁内水分渗入肠腔内,肠壁水肿消退[3]。芒硝可助大黄泻热通 便;枳实、厚朴、莱菔子等能行气导滞宽肠。以上药物共同起到了促进肠蠕动早期恢复的作用。且本剂型用药方便,药源广,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 康义华,刘杰,王久明.中药灌肠对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3,12(6):567-568.
[2] 周才一.大黄泻下作用与肠道水分以及电解质移行的关系[J].上海中药药杂志,1983,17(3):48.
[3] 祝宝章,张振东.大黄芒硝在全消化道造影中应用价值的进一步探讨[J].中医药学报,1996,24(4):49-50.
R269
B
1671-8194(2014)13-02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