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模式探新

2014-01-26 13:10刘艳
关键词:朋辈心理咨询模式

刘艳

摘 要:文章从国内近几年朋辈心理咨询的研究文献出发,以浙江大学朋辈会心团体项目为例,试图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工作的模式创新。在人本主义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引下,发挥高校自身优势资源,发展以构建心理互助团体为主要方式的朋辈心理咨询运行模式,能够促进参与者自我成长,提高自身优势资源,并且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88-02

一、朋辈心理咨询的内涵

苏珊(Sussan,1973)认为,朋辈心理咨询(peer counseling)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尽量少或者不给建议,提供倾听、支持及其他帮助的过程[1]。格雷和霆多尔(Gray & Tindall,1978)定义“朋辈咨询”为“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2]。马歇尔夫(Mamarc-

hev,1981)对其定义是“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3]。

我国学者普遍将其定义为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其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有效调控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潜能。

二、朋辈心理咨询工作模式的新趋向

近几年,对朋辈心理咨询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深化工作理念

李萍等从社会学领域的“差异性交往”理论视角,来解析朋辈心理咨询的合理性[4]。钟向阳等就大学生对朋辈心理咨询的认识进行了调查[5],结果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朋辈心理咨询具有自身的优势,能够收到积极辅导效果。朋辈咨询要采取主动为主的咨询方式,需要发展面谈为主的多元化辅导形式。

(二)强化培训模式

宁盛卫等针对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建立的具体实施程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6],主要以团体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钟向阳等探索建立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人本主义培训模式[7]。吴素梅等运用测验及访谈方法[8],进行为期8周的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刘燕则对朋辈咨询员的选拔、培训、督导及自我成长等培训环节[9],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三)细化培养方案

徐仁成等强调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的过程不仅是学员理论与技术的专业成长过程[10],也是其个人成长的过程。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设计了详尽的培养方案。

由此可以看出,朋辈心理咨询主要基于人本主义与积极心理学理念,当前我国各高校正在发挥自身优势资源,探索校本化的朋辈心理咨询发展模式。朋辈心理咨询工作的内涵正在从传统的危机预防等,向着共同成长、提升积极品质的方向转变。鉴于以上经验,笔者拟以浙江大学朋辈会心团体为例,探索朋辈心理咨询的新模式。

三、会心团体对朋辈心理咨询工作的启示

会心团体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中心”理念在团体咨询中应用的体现。“以人为中心”理论强调: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个体的发展动机可以驱动其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引导引起态度和行为的改变。2.人拥有

“有机体评价过程”,即“机体智慧”,个体在与现实情景互动的过程中,根据有机体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是否趋近或回避,而非外部标准,这个评价与实现倾向是一致的,即有利于有机体发展的才会被真正接受。3.人是可以信任的。人是理性、自立和自我负责的,有积极的自我发展趋向。人有能力发展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求改变,保持心理健康。

在朋辈心理咨询工作中,以人为中心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有:1.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发展是其自我实现的必然趋向和基本需要;2.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趋向于理性、自立和自我负责的,而利他的心理共性也会促使大学生在自我发展的同时,有关怀他人的意愿;3.在与同龄人的互动过程中,外部的评价标准作用会降低,有机体会寻求更利于自我实现的互动方式,朋辈关系成为大学生重要的支持系统;4.在朋辈互动关系中,大学生会积极寻求解决自身困扰的表达方式,也容易获得共鸣和理解,形成一体感,具有极强的行动力和创造性;5.信任学生,相信并鼓励其自我探索和发展可以更促进其自我独立和实现。

四、朋辈会心团体的特点与运作模式

朋辈会心团体符合以上需要,它的特点有:1.充分的自主交流,团体带领者和成员互为朋辈,带领者为接受培训和督导的大学生;2.私密和安全,小组开展活动都集中于每周基本固定的时间段、完全隐蔽的空间内,不受外界干扰,环境本身有助于信任感的建立;3.带领者负责创设体验式的环节,并组织成员参与分享;4.团体后期,成员可以在每次活动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形成共同推动团体价值最大化的行动。

朋辈会心团体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直接管理的朋辈互助团体,由学生心理社团承办。友谊性和发展性是它的本质。在团体内部,成员可以发挥自己所长来设计符合团体需要的团体活动形式。团体之外,成员之间也保持彼此的关注。

(一)团体带领者选拔

最初的团体带领者是以会心团体的形式成长起来的。选拔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和MMPI,以便排除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者不适合通过团体方式助人自助的学生;其次,视频和面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其人际敏感度和共情能力,通过面谈了解其沟通能力以及是否有助人经历等;最后,在筛选出心理化程度较高的学生之后,进行入组面谈环节,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澄清意愿,更加深入地了解团体的性质和团体中可能遇到的状况。

(二)团体带领者培训和考核

团体带领者通过带领朋辈团体,营造成长性的团体氛围,建立支持性的人际关系,来进行朋辈心理咨询工作。属于朋辈心理咨询中多对多的工作模式。endprint

带领者成长营进行的过程,也是其接受培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深切体会到会心团体发挥作用的理念,逐渐明白了需要养成哪些品质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帮助他人。团体成员通过最初几次会面,在团体内部形成信任、温暖和开放的氛围,即助益成长的人际关系。在团体发展中期,成员之间的开放度逐渐增加,由对自我的关注渐渐转向对他人的关注,帮助性的关系开始产生;此时,带领者们需要参加学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基本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在团体发展后期,团体成员反转角色,从团体成员转变为带领者,在原有团体内部体验带领者的角色,形成新的角色认同意识。此时,他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心理咨询和团体带领知识,对会心团体有了深入的理解,设计了基本的团体方案,并开始着手招募自己的团体成员。

新的团体成员也会经过测试和两次面谈进入由朋辈会心团体带领者带领的团体。在完成至少6次的团体带领并完成一篇带领者感想之后,经考核合格,颁发《朋辈会心团体带领者资格证书》。持有此证书的团体带领者会带领新的团体或者成为新的团体带领者的指导者,将培训过程中所学的经验传递给其他需要的同学。

在朋辈会心团体带领者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团体体验与知识传递相结合,团体督导和个别督导相结合。目前,与朋辈会心团体发展同步的督导和评价机制尚需要进一步完善。鉴于场地要求、时间、团体人数少等限制,团体周期较长,推广和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参考文献:

[1]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

研,2007,(8).

[2]陈国海.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

学出版社,2001:5.

[3]Mamarchev,H.L.Peer Counseling.Searchlight Plus:

Relevant Resources in High Interest Areas.No.

52+.Ann Arbor,MI:ERIC Clearinghouse on Counsel-

ing and Personnel Services,1981.ED 2ll904.

[4]李萍等.“差异性交往”理论视域中的大学生朋辈心理咨

询[J].科技信息,(32).

[5]钟向阳,韩云金.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认知调查与

分析[J].教育导刊,2001,(8).

[6]宁盛卫,姜凤云.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初探[J].文教资料,

2011,(6).

[7]钟向阳.高校朋辈辅导员人本主义培训模式研究[J].社

会工作:下半月,2010,(14).

[8]吴素梅等.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

[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9]刘燕.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实践探索[J].镇江高

专学报,2011,(1).

[10]徐仁成,赵霞.朋辈心理咨询员培训方案设计——基于

积极心理学理念[J].教学实践研究,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朋辈心理咨询模式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