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变式学习有机融合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2014-01-26 07:26周宝峰许伟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17期
关键词:道题变式数学

◆周宝峰 许伟伟

信息技术与变式学习有机融合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周宝峰 许伟伟

变式教学经过教师探究和摸索已经比较成熟,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进,实现信息技术与变式学习有机融合,能够激活数学课堂,“减负增效”,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变式教学;数学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变式”教学模式已经充分显示出它优异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数学课上,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给学生提供一个求异、思变的宽松的创新氛围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从差异中去比较、鉴别。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把知识系统化、体系化,也很大程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使知识灵活变通,对扩展学生思维有很大帮助,毕竟这些“变”是教师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是教师的精华。

笔者在这里提出的是学生的“变式”。笔者在教学中很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学生潜移默化地受这种思维方式的熏陶,自觉不自觉地会主动去变,变着有意思,越变越想变,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小组合作,互相借鉴思维,整合出一套“变”,把知识层层深化、扩展,从而变知识为自己的。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变式来源于教师的“变”,比教师的“变”更深刻,甚至学生的有些“变”是教师所想不到的。这样在课堂上就形成一种学习研究的氛围,课堂不再只是教师的天下,同样也是学生能力展现的舞台。其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比如幻灯片(PPT)、Word、几何画板、电子白板等,通过静态和动态的展示,辅助打造高效课堂。下面结合几个案例,笔者谈几点感受。

【案例一】在讲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反比例的增减性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难点,学生往往忽略“在同一象限”这个条件,吃不透它与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有什么区别,认为这个条件是多余的。但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就将这一难点通过变式轻松解决。

图1

学生甲:如图1所示,已知点(1,y1)(2,y2)(3,y3)在反的图象上,比较y1、y2、y3的大小。(解答: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也可以把1、2、3分别代入,得到相应的函数值来比较。)

学生乙:把-6改为2呢?(学生提问学生,简单就可以答出。)

学生丙:把-6改为-k2-1呢?(学生提问学生,代入不行了,只能用增减性了。)

学生丁:把(1,y1)(2,y2)(3,y3)改为(-1,y1)(2,y2)(3,y3)呢?(学生提问学生。)

这里很易得出错误答案,y1>y2>y3。解决办法:可以带入求函数值得到y1>y3>y2。也可以用图像法,如图2所示。

经过以上分析,学生明白了“在同一象限”这个条件的重要性。接着学生又进行变式。

学生丁:把(-1,y1)(2,y2)(3,y3)改为(x1,y1)(x2,y2)(x3,y3),且x1<x2<0<x3呢?(学生提问学生。)

图2

通过上述层层递进,学生就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借助白板不断地变,数形结合,轻松攻克难点。而这些变式只要用PPT做一张幻灯片,然后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就能实现。

【案例二】在复习函数性质时,学生甲给出这样一道题:如图3所示,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两点M(1,3)、N,N的纵坐标为-1,求何时

图3

学生乙变式出:何时y1<y2?何时y1>y2?

如图4、图5所示,通过白板的书写功能,标注功能,数形结合,把看上去很难的题形象地刻画出来,学生理解起来简单、易懂。其中一个学生在讲解时丢掉了x=0这一分界线,其他学生上台在白板上予以纠错。经过这个探究的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深刻了。

学生丙又变式出:若再增加一条直线y3,这时y1、y2、y3有何大小关系?

图4

图5

图6

这道题在中考中是难度较大的题:三个函数比较大小。但这个小组通过设计把这道题层层加大难度,一步一步解决,借助多媒体轻而易举地解决掉。他们这种由浅入深的剖析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能不提高数学能力吗?他们把这么优秀的东西分享给其他学生,其他学生不也受益匪浅吗?

这道题看上去也很复杂,学生甲运用几何画板将其简单、形象地解答出来了,如图7、图8所示,从而3-1=2。这比单纯地讲解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显现出几何画板在数学课上的重要性。

这样又把问题加深了,但在前面学生的讲解下,这道题就水到渠成了。

图7

图8

图9

因此,学生的“变式”以问题作为主线,探中有究,究中有探,具有启发性,有目的、有方向、有层次。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断深化,而且让学生深层地认识问题的本质,领悟数学方法的实质。让学生积极地探、层层深入地探、灵活地探、发散地探、创新地探,这是他们自己研究的成果,不论是从“质”还是从“量”,都比教师的“变式”更有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当然,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用于课堂教学中,运用课件动态演示,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为数学学习和运用提供一个无与伦比的广阔舞台。这样会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也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学会方法,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当然,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解放了教师,教师的地位在下降,教师的任务在减轻,其实不然,这对教师要求更高。因为学生的“变”有些是重复的,意义不大的,或偏离课程标准的,也或者是教师所预设不到的,教师也要跟着学生思考,和学生一块探究,适当调控,适当干预,适当讲解。不得不说,学生的一些方法有时是教师所不能及的。因此,这样的“变式”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样的课,笔者在新授课里试验过,学生要想挖出课的真正内涵,需要大量的预习工作,课上也需要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整合、借鉴,可能花费较大时间,但那是他们智慧和努力探究的结晶,所以他们理解得更透彻,应用起来更熟练。复习课也很适用。通过新授课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提高了,在复习时就可以提出更多的想法,变出更综合的题来。当然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学生的变可能会跑偏,也可能会变得不彻底,这时教师就需要引导了,教师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这样一节课下来,还有打瞌睡的学生吗?还有抄作业的现象吗?这样的课堂才是研究性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

G434

B

1671-489X(2014)17-0051-03

10.3969/j.issn.1671-489X.2014.17.051

作者:周宝峰,中学二级教师,淄博市周村区第三中学政教处副主任;许伟伟,中学一级教师,淄博市周村区第三中学,主要从事课堂研究,参与省级课题“建模在数学中的应用”(255300)。

猜你喜欢
道题变式数学
误会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这道题谁会做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Q博士课堂
错在哪里